Shared posts

25 May 03:25

阅读写作营 | 如果写作有捷径,阅读是最好的那条

2021-05-21 20:31:00

01

“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或根本不读的人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确有这种人。”在谈论写作时,作家斯蒂芬·金毫不忌讳地说道。

如今,阅读写作生态已然变化,但斯蒂芬·金笔下的“这种人”,似乎依然存在:

他们乐于写作,却疏于阅读,最终困于贫乏。

就连作家阿来身边,也不乏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写着写着,就销声匿迹了:“这可能跟不注意补充自己,有很大关系。”

其实,对于写作者来说,阅读是重要的创作核心,在职业的写作训练中,阅读早已纳入其中:

严歌苓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及写作学位时,第一学年的任务,就是阅读名著。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训练新记者时,也会找出那些经典作品,让他们反复阅读。

 “你读得越多,下笔或者敲键盘时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斯蒂芬·金说:“阅读会持续告诉你,什么是陈腔滥调,什么会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

02

但很多人明明读了很多书,下笔时还是一片苍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关键在于,用错了阅读方法。

能否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从来不在于你读了多少,而在于你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毫不费脑地翻阅,合上书本时,全然忘记自己读过什么,那即便读得再多,也很难妙笔生花。就像作家毕飞宇说的:“人家好在哪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写好,这是说不通的。”

反观那些写作高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阅读方法,能透过文字表面,读懂其中的写作技法,然后化为己用。

比如南派三叔读金庸时,并不仅沉溺于故事情节,他早就开始“琢磨多少字内这个人物说了几句话,这些话指向哪个情节点,为什么要这么写”。等把金庸的小说拆得只剩一个骨架时,他再把自己的故事情节往里边塞。

再比如王天挺读《被仰望与被遗忘》时,几乎把盖伊·特立斯的《纽约:被忽视之城》背了出来,它的语感、组织材料的方式,他都了然如胸,最终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北京零点后》。

所以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普通读者或许只能读懂表面的情节,而掌握了正确阅读方法的人,却可以透过文字,看到骨骼和肌理——书是如何构建的、角色怎样被激发和引导、故事高潮又是如何到来。

当你真正读懂作者的创作手法时,自然就写出来了。

03

那我们要如何培养这种阅读写作能力呢?

严歌苓在去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接受职业化的写作训练前,大多是靠自己的经验创作,但经过训练后,她说已经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题材了。这期间她经历了什么?

她第一学年的任务,是在教授指导下,系统地读欧美和拉美的名著。然后临摹大师们各种类型的作品,直到高年级,才开始写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语言体系。

可见,阅读写作的提升,离不开两点:一是好老师的点拨,二是大量的读写练习。

所以,在培养了近2万名写作课学员后,我们以此为契机,再次邀请写作实战训练营讲师“谷雨奖”评委包丽敏、“故事硬核”编辑王天挺、前“正午故事”联合创始人郭玉洁,并联合谷雨工作室编辑总监赵涵漠、作家梁鸿,共同打造《南方周末阅读写作训练营》。

希望陪同写作爱好者,像写作工作坊一样,培养阅读才华,在阅读中精进写作:

先由讲师带领大家,从作家视角阅读,看看经典作品如何搭建结构、描写细节、塑造人物等等;

再由学员借鉴大师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

最后由讲师点拨学员文章,看看这些“招式”是否练习到位。

现在订阅课程,更有开营倒计时限时团购,最高额外优惠40元

04

市面上的阅读课已浩如烟海,或把几十万字的书籍压缩成十几分钟的精华,或由不知名写手解读书中的“人生哲理”。

与它们不同,南周阅读写作实战营,没有急于求成地速读,也没有鸡汤式地赏析,我们只希望在培养大家深度阅读习惯的同时,帮助大家从经典作品中习得一套系统的写作方法,真正用阅读反哺写作。

所以,这一次课程的讲师,都是国内一线记者、作家,他们深知要如何写才能深入人心,更懂要如何读,才能从书中汲取写作养分:

比如郭玉洁早在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时,就跟着老师学习如何拆解故事、细读文本;

有人以为《纽约:被忽视之城》中的满页数字是为了让文章更好看,但王天挺却读出,“数字本身不是特别重要,它在这里的目的,就是用一个气息更长的长句去调整节奏”。

而在往期的写作实战训练营中,讲师们也是好评如潮:

这一次,他们再度联手,是为了陪伴更多写作爱好者,在阅读中精进写作。

他们将结合十数年的阅读写作实战经验,从结构、叙事、风格等维度,剖析经典作品中常人看不透的写作原理,让你在阅读后即学即用:

比如初读《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时,有人会觉得盖伊·特立斯的结构烦碎,但听过王天挺的解读后,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特立斯其实一直在用一种清晰的、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方式写作:

特立斯就是围绕三个主要场景,把辛纳屈的前世今生都写了出来。第一个场景是写他在酒吧里心情郁郁,接着特立斯从容地开始叙述为什么他心情郁郁,写着写着又回到场景,写辛纳屈听到自己的歌无动于衷,然后又利用这首歌,跳入一段往事叙述,借写歌曲,写了辛纳屈的歌坛地位,然后又跳回来接着写场景……

为了陈述,特立斯会在场景里跳进跳出,在场景里,特立斯写现场、写对话、写动作;在跳出场景的时候,特立斯写历史、写背景、写人物的过往,通过场景和跳出场景,特立斯把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这种变化的发生。这就是一个好作者的能力。

王天挺后来创作的《韩红想通了》,就是模仿特立斯的这种结构,在不少特稿甚至公众号文章中,你也能看到这种结构的影子。

而类似这样深入纹理、颠覆你认知的技法剖析,在课程中比比皆是。

当然,实战营并不会局限于这本书的技法剖析,讲师还会由此拓展其他重要的写作原理,让你从更广阔的视野中理解写作、学习写作:

比如包丽敏会借由《江城》中的“第一人称”叙事,顺势探讨非虚构可不可以夹杂议论,并总结出第一人称在叙事中的四种运用,以及让议论不具侵略性的方法。

赵涵漠会从《控制自然》的结构,延伸到环形结构、火车结构和意象结构,再延伸到《写作这回事》《巴黎评论》的叙事节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写作技巧,讲师还会介绍自己阅读非虚构的方法,并在课程中留有时间让大家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每本书结束后,讲师会布置习作训练,并对作业进行点评,让你运用大师的写作技巧,巩固学习成果。课程结束后,还会有结课作业,让你将所学技巧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无论你在阅读写作上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每次读完就忘,一下笔就大脑空空。”

“脑中都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信息,想重拾深度阅读的能力。”

“作为内容从业者,却总面临灵感枯竭的至暗时刻,无法持续产出内容。”

……

相信,通过实战营进行系统的阅读、写作训练,你都能走出困境,有所精进。

4位国内一线记者、主编

陪你精读4本非虚构里程碑作品

《江城》《二手时间》《控制自然》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更有重量级嘉宾梁鸿坐镇

加餐分享《中国在梁庄》的创作秘笈

音频领读+导师答疑+读书打卡

作业点评+社群服务

60天时间

帮你构建从阅读写作的学习闭环

开营倒计时!

6月15日正式开营

现在下单

立享开营倒计时限时团购优惠

单人购买价319元

3人拼团,299元/人

6人拼团,279元/人

温馨提示:

可和其他读者在线凑团

自己开团若拼团不成功,则全额退款

(活动时间:2021年6月7日-6月17日)

点击图片,加入课程

你为什么一定要加入?

0/1  高评分非虚构经典 

让一站打捞全球故事大师的写作秘笈

本期我们将阅读5本非虚构经典:《江城》《控制自然》《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二手时间》《中国在梁庄》,它们有些未必畅销,但每本都是豆瓣评分8.0以上、非虚构领域无法绕过的里程碑作品,他们笔下的技艺,值得写作者反复练习。

《江城》曾掀起一股非虚构热潮,不少人的非虚构阅读和写作由此出发。

约翰·麦克菲,是非虚构领域公认的结构大师,他用卡片法整理素材、搭建结构的方法,依然有不少媒体人沿用。

盖伊·特立斯曾在《被遗忘与被遗忘中》“用交响乐式的笔法,在一篇文章中呈现数百个共同主角”的文体,影响了一代写作者,王天挺的《北京零点后》便是对它的致敬。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中留下了相互辩驳、相互消解的声音,这种复调式写作,启迪了诸多写作者,该如何面对、书写复杂的真实。

0/2 高密度课程安排 

帮你构建阅读写作底层逻辑 

在追求阅读速度、阅读数量的今天,我们希望摒弃此番浮躁,从输入到输出,设置了5步阅读写作法,希望你能真正读懂经典好书,掌握阅读写作的底层逻辑:

第一步:听先导课,学习阅读非虚构经典的方法。

第二步:独立阅读,并通过读书打卡,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三步:听精读课,跟着讲师们再次细读文本,学习隐藏在文本下的写作原理。

第四步:课程提问,有关阅读、写作的任何问题,都可与讲师交流,他们会录制音频解答大家的困惑。

第五步:写课程作业,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讲师将选择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

0/3高质量阅读写作圈 

帮你链接行业资源 

很多人觉得阅读写作是很私人的事情,但其实,阅读写作也是需要相互交流、碰撞火花的事情。

你独自阅读写作,只能想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一个角度;但你跟着业内一线记者、作家一起阅读写作,就能从专业视角生发,想到以往自己看不到的高度和深度

而跟成百上千位学员一起阅读写作,你就能看到成百上千个从不同知识体系出发的观点,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丰盈自己的头脑。

所以,如果你:

碎片化阅读成习惯,难以坚持深度阅读;

或是正在经历写作的瓶颈期,找不到创作的突破口;

抑或是写作无章法,想要系统学习大师的创作技巧。

那我们诚挚地向你发出邀请。

25节音频录播课+5节音频答疑课

(每节课约20分钟)

+

典型作业批改+读书打卡+2个月的社群伴读

开营倒计时

6月15日正式开营

现在下单

立享开营倒计时限时团购优惠

单人购买价319元

3人拼团,299元/人

6人拼团,279元/人

温馨提示:

可和其他读者在线凑团

自己开团若拼团不成功,则全额退款

(活动时间:2021年6月7日-6月17日)

点击图片,加入课程

超值福利

1.课程资料包:随课赠送课程讲义、思维导图、延伸书单,高效辅助获取课程干货。

2.典型作业批改:讲师将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

3.写手孵化:学员结课后可提交一篇长篇作品,优秀作业将有机会刊登在南方周末APP、新媒体“真实故事计划”或“谷雨实验室”上。

适合人群

想坚持阅读经典,但读不完、读不透的你

写作杂乱无章法,想学大师创作技巧的你

被持续写作掏空,找不到创作突破口的你

国内一线记者、作家

陪你精读非虚构的里程碑作品

构建从阅读到写作的学习闭环

6月15日正式开营

现在下单

立享开营倒计时限时团购优惠

单人购买价319元

3人拼团,299元/人

6人拼团,279元/人

温馨提示:

可和其他读者在线凑团

自己开团若拼团不成功,则全额退款

(活动时间:2021年6月7日-6月17日)

点击图片,立即订阅

25 May 03:25

岩井俊二 :寻找樱花下的尸骨

2021-05-24 16:00:00

1995年,导演甲的第一部长片问世。日本,北海道小樽,一封信开启了故事。“你好吗?我很好——”簌簌扬扬大雪中对空山呼喊的背影、借书卡上的“藤井树”、雪地里冰封的蜻蜓,画面在莹润的钢琴音里流转,少年心事藏在了借书卡后的素描里。电影叫《情书》。

岩井俊二执导的《情书》今天重映

一年后,导演乙的电影上映。香港,新年第一天,麦当劳玻璃前互相问候:恭喜发财、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俩人落落大方互贺,祝福尽头是“友谊万岁”。色泽柔润,镜头利落,泡在邓丽君的音乐里。电影叫《甜蜜蜜》。

导演乙拿下了199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中的九项,朋友同他说,有部日本爱情电影非常了不起,你去看。一看,果真。后来两位导演在电影节碰了面,“有机会一起拍电影啊。” 约定在二十多年后实现,岩井俊二导演,陈可辛监制,电影叫《你好,之华》。

没顾得上鼓掌,台下人几乎同一瞬起身,举起相机手机对准了一只脚刚踏上舞台的岩井俊二。镜头的焦点愣了一下。接着在主持人指引下,他半躬身子,磕绊着找到了台上的座位。

2018年10月底,北京夜,大风已经刮了好几天。知乎沙龙现场,由头是新电影《你好,之华》的上映。岩井俊二朝台下观众、台上主持人、翻译员分别鞠躬。落座前,他面向台下半倾点头,腼腆笑了一下。延缓的登场掌声这时才响了起来。

55岁,还是有点难和眼前人联系起来。中分的蓬松黑头发,黑衣服,黑镜框,模样似乎二十多年从没变过,墨一样素净。“我经常被说长得像狗或长得像熊。”当事人却如此总结。置身公共场合时,除了日本导演身上常见的谦逊和沉静,岩井俊二还多了份疏离感。

几年前,有影迷看到他以评委身份出席上海电影节,“岩井俊二就在我旁边,他发言时紧张腿抖,别人都侃侃而谈。因为他紧张,我真爱他。”

这场沙龙上,岩井俊二依然带着点生涩。坐在他对面的主持人状态饱满舒展,台下影迷们备着问题如箭崩弦,都有点儿来势汹汹的意味。毕竟,对中国的观众来说,岩井俊二似乎让人等了太久了。

《情书》开启的是岩井俊二高产的十年,逆光、晃动的不规则镜头是他的语言,蒙太奇则是语法规则,电影呈现出万花筒般复杂的社会景观。但自2004年《花与爱丽丝》上映以来,这位电影人的注意力分流到了编剧和电影制作,他拍纪录片、动画,组乐队开音乐会——对不那么熟悉他的中国观众来说,岩井俊二好像消失了。

沙龙现场,观众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役に立たない没什么帮助……”回答前,岩井俊二总有些为难地自语,他显然不是那种听到问题立马侃侃而谈的人。往往要经过十多秒的思考,岩井俊二才开口回答,他语调迟缓,声音轻,讲到演员中山美穗在《情书》拍摄中的趣事时,连笑声也是轻的。

“火焰是红色的,到了高温会变成蓝色。”朋友、漫画家奈良美智形容过:“所以岩井俊二看起来像‘冰冷的火焰’一般。”岩井俊二的社交网站上,似乎充满了对世界的欣喜与好奇:吃粤菜看到芝麻包子,惊叹着一连拍了好几张照片,感慨“真是栩栩如生的海豹宝宝”。他至今在追《火影忍者》之《博人传》,“乾不是住到博人家了嘛?”一讲剧情就眼神发亮。

“合作下来,我觉得岩井导演身上有种小孩般的天真。”陈可辛比他大一岁,感慨:“在这个商业社会里面能有这种天真,尤其是到现在这么多年了还能保持,是真的不错。”

“离我拍《情书》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感觉兜兜转转转了一圈,我想再创作一个关于‘信’的故事。”岩井俊二说。

“是《情书》的续篇吗?”

《情书》 1994

《你好,之华》在中国大连、上海拍摄,周迅、秦昊、胡歌等中国演员演绎一个完全属于中国的故事。拍摄现场,中文英文日文满天飞,大家定了几句暗号,其中一句是“James”——实拍时,岩井俊二一喊副导演“James”的名字,就从10秒前开始重拍。

新电影是一个偏温情的日常故事。“虽然导演听不懂中文台词,但他感受并掌控着情绪和节奏。”电影的中文对白编写者吴楠说,剧中的台词日常,没有追求金句。最初拿到剧本时,演员们看到重复的台词,以为是打印错误。导演解释,人谈话常常不走心,记不住别人的话,自己讲过的又再重复。排练时,演员们依次接话讲台词。导演给出调整,请自说自话,可以打岔,可以抢话,可以讲一半起身逗狗。

“这样演员们就找到了感觉,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我们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也很常见的场景。热闹而无效的对话,这让我感到大家的生活感受是相通的。”吴楠说。电影中,一处秦昊饰演的尹川嘴瓢、说错字的镜头也保留了下来。

《你好,之华》 2018

直至电影拍摄结束,吴楠也没告诉导演,自己一度是他的超级粉丝。2000年,大学生吴楠在盗版碟里发现了岩井俊二,刚刚经历了沉闷匮乏的中学时代的她感受到强烈冲击。“可能是因为他表达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被放大的自我意识,而且他的表达方式那么美,这种表达可能是我特别需要的。”吴楠想象中的导演温柔内秀,一起工作后,接触到了导演的另外一面,“集体工作中他也是一个坚定、强势、绝对男性化的人。”

新片中,之华和尹川买菜时遇到了之南。这是尹川和之南的少时初遇,第一次采用的是常规的正反打调度拍摄。第二次用了两台摄影机一直围着演员转。“很快拍完,导演说好,那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吴楠心里一惊,这样真的可以吗?直到她看到成片,“那些旋转被剪辑在一起,我立刻感觉到这就是他独特的语法。导演是一个真正在用影像写作的人。”

“岩井俊二导演的美学跟他的审美就是他选出来的都是接地气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是真真实实,就是完全大连真实的地方。我甚至会觉得有点奇怪,竟然还有那么美的地方。”电影中担任监制工作的陈可辛也很感慨:“在片场很多事情岩井导演也是亲力亲为,亲自把关。他就好像拍独立电影一样,自己一个人不停地满场跑。”

“比如他自己扛一个机器,亲自调每个灯光,甚至很多时候他都不用打灯,用自然的光源。”陈可辛说。

自然光之外,岩井俊二也会调整片场的原有光源,比如将各种颜色的婴儿袜子套在灯泡上,改变光的颜色。和他之前的电影一样,《你好,之华》的原著也是岩井俊二自己写的小说,不少情节写下时脑海里就有了画面和音乐通感。

“其实我这次最担心的是音乐制作问题。特别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非常担心曲调和歌词不能完全配合,压力特别大。”三周的音乐制作时间,岩井俊二写了十首曲子。从1998年的电影《四月物语》开始,岩井俊二习惯自己给电影配乐,有时一边看着影像素材一边写旋律。

上映前,《你好,之华》已经入围了今年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从小说原著、现场拍摄、素材剪辑,到音乐制作,“排列漫长蜿蜒开的多米诺骨牌需要相当的忍耐力。”岩井俊二曾写下,“拍摄电影需要花费超过一年的时间,上映却至多两个小时……花费一年多的时间,贡献我们的身心,这么说来,电影也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游戏。”

最后一块骨牌已经立好,游戏开始了。

《你好,之华》,葬礼开场。白绢,黑棺,白花瓣,着黑衣的人们伫立。中景缓拉,远景肃穆。画面延展的伤悲刚要在观众心里成型,“咚”一键钢琴音,悲伤融进汩汩音符,在音乐中化为沉郁和钝痛。

“葬礼的音乐叫《残像》。回顾整个电影,你会发现这段场景和音乐其实和整部电影的风格不太一样。”初冬下午,北京城东,岩井俊二说,“这是给电影添加一种“异色”的方式,也是电影制作的乐趣所在吧。”

《残像》的第二次出现是张超登场。“胡歌饰演的张超是恶魔般的人,并造成了之后的悲剧。从电影整体的角度来说,从他这里开始了不一样的主题。”电影里,张超是个阴暗、困郁的形象。他也曾一度怀着作家的梦想,最后望着出版过书的尹川说,“你只不过是个不出名的作家……感谢我,让你拥有了宝贵的人生经历,得到了写作素材,对不对?”

成为导演后,岩井俊二有次见到很久未见的大学朋友,朋友突然告诉他,“其实我没有看过你的作品。”“看你的作品让我感觉很痛苦。”大学开启了岩井俊二的8毫米电影时代,当时身边的朋友们也怀着成为导演的心情拼命努力着,“因为他曾经也想要成为一个导演,最后没有做到。看我的作品会让他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想成为什么。”

令共同奋斗过的朋友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对于我来说会感到自己的罪恶。” 透过眼镜片,岩井俊二直直看着我说道。“我其实是怀抱着这样的罪恶感一路走来的。因为我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其实我做的事情并没有让大家都感到幸福。”《你好,之华》里,他带着遗憾创作了张超这个角色,“其实我不算成功的人,只是在大家都进入社会时,我留了下来,像大学时候一样做着电影相关的活动。”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2001

汇入过往与遗憾,电影是岩井俊二看待世界的窗口,他尝试着感受并理解每一个人。岩井俊二常提到“以太”,这个物理学名词在他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高频出现,这源自物理学家的设想,即一种充满空间的透明连续介质。人们想象以太沟通并界定了空间,岩井俊二也始终寻找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之间的公约数,相信存在共通之物联系着生命。

《你好,之华》之前,岩井俊二在2010年拍过一部外语电影,英语电影《吸血鬼》。主角吸血鬼是位害羞的生物老师,通过自杀俱乐部网站联系寻死的年轻人,诱骗他们自杀,从而吸取新鲜血液。冷峻高贵、暴露在阳光下会成为灰烬的西方吸血鬼规则,岩井俊二并没有沿用。他将吸血鬼定义为痴迷于人类血液的人。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他说:“痴迷也是当今男性的一个主题。血液可能是我们所痴迷的任何东西的隐喻,比如毒品、性、电视游戏等。血液是我真正描述孤立的人的唯一方式。”

“时代背景不一样,拍摄城市氛围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会有一个人和人之间的不变的东西,这其实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想拍摄的。所以不管是拍古装片,还是我拍地球那一端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那个普遍存在的东西。”他说。

《燕尾蝶》 1996

手持镜头晃动、逆光拍摄,岩井俊二的镜头是不安分的,传统的稳定均衡封闭的电影美学被打破。统一提高曝光后,他的画面更贴近肉眼效果,逆光中轮廓有着昏柔光晕。飘渺动荡的摄影风格塑造的不只有《情书》式的唯美,《燕尾蝶》更是将这种镜头语言的韵味发挥到极致,快镜头令人物意象化,摇晃镜头、跳切展现着无家可归的移民们生活的黑暗。

这与岩井俊二的早期经历有关。1987年大学毕业后,岩井俊二一直在从事电视剧、MTV及广告片的拍摄。

1993年,岩井俊二拍摄了短篇电视剧《升空的烟花,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这个有点绕口的名字连导演本人也常弄错。故事朦胧,如烟花般美丽、稍纵即逝,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天荒地因一部短篇电视剧将年度新人奖颁给了岩井俊二,电影之路亦从此起航。

电影中,岩井俊二善于描画那些游丝般纤弱、飘渺的少年心绪,一度被定义为“青春映像作家”。新世纪台湾的青春电影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同样抓住学生时代的纯爱。导演易智言的作品《蓝色大门》常被拿来类比。

在《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中,台湾电影研究学者孙慰川指出:易智言电影的题材、主题、情调和风格与日本新生代电影导演岩井俊二的《情书》、《四月物语》等片颇为接近,但却没有岩井俊二的《梦旅人》、《燕尾蝶》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社会批评和人性批判。

《梦旅人》 1996

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导演北野武拍摄了《奏鸣曲》《性爱狂想曲》《菊次郎的夏天》,提倡即兴表演、即兴摄影,以“暴力美学”著称。与此同时,唯美主义电影也成了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重要流派,岩井俊二正是代表人物。彼时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人们的价值观正瓦解重塑,社会道德与文明正在发生动荡。除了纯美少年之心,他的电影同样呈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变异,《梦旅人》聚焦精神病患者与精神病疗养院的粗暴,展现了城市边缘人群反抗的徒劳无力,《燕尾蝶》则在对娼妓和流民社会底层的描画中,注解着泡沫经济时代的移民现状。

与同时代极具反叛特色的北野武相比,岩井俊二无疑是传统的,他的电影里常能见到物哀、幽玄的日本传统之美。但如果拿他和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岛渚等老一辈电影导演相比,他的电影又极为前卫、自由而肆烈。

“我喜欢在一部作品中彻底极端,无论是唯美还是其他。”2002年出席上海电影节时,岩井俊二的这句话作为他风格的注脚流传至今。

《情书》中,岩井俊二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流动、转换的叙事视角与平行交错的环形叙事结构,将死亡与错过呈现得优美而轻盈。《燕尾蝶》如磁铁的另一极,MTV式的动荡画面、音乐旋律交替及特写镜头深化了荒诞和阴暗。值得注意的是,在强暴、搏斗等暴力情节中,岩井俊二以旋转式拍摄、诗化般配乐与剪辑来呈现,稀释了情节中过于袒露的残忍和沉痛。

“欲言未尽之体,歌之佳也”,这仍是日式的含蓄和婉转。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生命章节的传递往往着力轻,隐于暗涌。

最新的《你好,之华》也是个关于书信的温情故事。“没有一些非常激烈的、大悲大喜的场景,但其实只是在电影的表面没有展现出来而已,电影背后的故事其实非常有戏剧性。”岩井俊二顿了顿,“想让观众有一种‘你在看这部电影,但是背后有另外一种内容存在’的感觉。”

“绚烂的樱花树下有着衰败的尸体,会有一种樱花绝美又危险的感觉。”他在本子上写下作家的名字,告诉我,这是作家梶井基次郎在散文中描绘的意象。“《情书》中也有这样一个樱花盛开的场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意境。”

樱花树下埋着尸骨,岩井俊二执着于这一意象。樱花、白雪、尸骨,他电影的声色画影透着物哀与幽玄。如到悲痛之处,总有清泠莹润的音符响起,从不让人跌入绝地。

Ozu风,日本电影界人士经常提到这个词,指小津安二郎的导演风格。岩井俊二曾模仿小津导演的手法拍摄了《毛帽子》。

以跪坐在日本茶室中时眼睛的高度来拍摄,固定镜头中人物错落有致,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细腻而缓慢地流淌在画面上 , 形成了小津安二郎作品独特的美学。“初学者经常会用日本情趣、平凡的日常生活等关键词来捕捉他的风格。”岩井俊二当时写下。

上世纪50年代曾被称为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日本电影大师走进欧洲与美国,比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黑泽明的《罗生门》、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这个时期许多日本导演的风格影响了后来好莱坞的一批创作者。日本电影研究学者四方田犬彦指出,这一时期的电影仅仅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于日本风韵的想象,“为适应西方人的口味而制造出来的,得到西方的评价再返销日本。”

“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河濑直美们的共同倾向,是拒绝宏大叙事,在最低限的思维中维护(而不是确立)自己的世界。”对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这些日本导演,四方田犬彦批评他们在叙事上的犬儒倾向。并指出21世纪头十年的东亚电影里,唯有日本电影在回避更深刻的思考,转而描述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

对于这样的评价,岩井俊二在思考之后,诚恳点头:“其实我也这样认为,不仅仅是我们几个导演,而是针对目前社会发展阶段,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

“比如战争年代,我的父母、祖父母那一代处于战争年代,我祖父母的祖父母的时代是日本内战时期。”与50年前、100年前相比,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想像拍摄动物纪录片一样,去拍一下人的内心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去拍一些人的行为——时代背景下人们做出怎样的行为,并进行比较,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东西。”

约二十年前,岩井俊二开始考虑把核能危机搬上大银幕。那时他刚拍摄完《燕尾蝶》。在长期搭档、制片人河井真的推动下,他与杨德昌、关锦鹏两位中国导演,相约合作“Y2K电影计划”。即2000 年,三位东亚导演各拍一部电影。杨德昌完成了《一一》,关锦鹏作品是《有时跳舞》。

当时,岩井俊二筹备的是以核废料处理站为背景的影片《庭守之犬》,随着作品主题越做越宽泛宏大,拍摄难度越来越大,后来中止。这个题材的选择可以上溯至童年,小学时,岩井俊二曾参观过东海村原子能发电站。东海村是日本核能的研究重镇之一,1999年东海村JCO发生核辐射事故,666人被辐射毒害,导致了两位工作人员死亡。

“其实项目终止之后,我也一直在写这个故事,一直没有停过笔,后来续集的部分也写了一半左右。”直到今天,岩井俊二说起这件事依然沉痛,“直到后来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我觉得社会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早就发现了,但是一直没有指出来,我一直在反省自己。”

从前,世界上普遍用鲸鱼做燃料。在遥远的过去,人类尚未开始利用电、世界尚未像现在这般遭受污染的时代,捕鲸人为寻找鲸鱼,辗转于世界各地的海上,向着那些四处乱窜的黑脊背投射鱼叉,然后收回绳索,用绞盘把它们拉上甲板,用大劈刀剖开表皮,把厚厚的皮下脂肪去掉,取出积存在头部的“脑油”。抹香鲸身上尤其能取得上佳的油。不要的部分就全扔回大海。鲸鱼的骨头、内脏和肉都扔掉。肉也是不要的,他们只需要油。

——《庭守之犬》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发生震级9.0级的地震,这成为历史第四大地震。地震后余震不断,并引发了高达9米的海啸,造成近19000人死亡。震心位置正是岩井俊二长大的故乡,宫城县仙台。地震第二天,日本时事社援引东京电力公司的消息称,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

美国纽约,岩井俊二在电视里看到了地震画面,海啸冲过陆地摧毁一切,若林、名取、荒浜、亘理、陸前高田……从小长大的熟悉街道满是狼藉。“我的故乡每天都在地震。得不到食物、汽油而饥寒交迫的人非常多。海岸上好像还残留着很多的遗体。核电站的状况仍然十分严峻。”

接下来,岩井俊二回到祖国受灾严重的东北地区,以纪录片形式访问了身份不同、主张各异的人们,包括环境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饭田哲也、《核能发电的谎言》作者小出裕章、在地震灾区四处奔走演讲的演员山本太郎。纪录片《friends after 3.11》里,他们讨论着日本的政治与经济、此刻与未来。

《3.11后的朋友们》 2011

期间,岩井俊二写了首叫《花开》的歌,歌曲在当时形成了社会现象。“这首歌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想很难有一部电影能够超越这首歌的力量。可能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这首歌曲能有如此的影响力,其实是很不可思议的。”

“电影一直以来都在为我们预演着未来的各种危机与危险。为了警告我们。然而不知不觉我们却误以为这样的世界只会发生在电影里,甚至连拍电影的人也开始为了拍电影,而利用这些来作为电影的设定。”岩井俊二主导了电影特辑《电影将继续向世界敲响警钟》的播映,包括《生物的记录》、《日本沉没》等片,分别以核爆、投弹、地壳变动等危机状况为主题。

如果电影仅是将灾难作为场面设定来使用,是否等同于剥削呢?电影特辑的特别节目中,岩井俊二与吉卜力工作室制片铃木敏夫讨论。带着对地震和核泄漏事件的反思,岩井俊二修改了小说《庭守之犬》并出版。故事设定在2050 年,人类依靠核电站提供的能源生存,出现大量污染事故,人类繁殖力衰退,拥有健全的生殖能力成了生财之道。这是作者的预警,下半个世纪里,人类如何为污染严重的世界收拾残局?

核辐射的次生灾害还在继续,日本的艺术界人士也纷纷投入到社会运动中。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反对核电站大型集会上“不能为了用电,就把生命暴露在危险之中” 的发言引发了指责。岩井俊二声援:和生命的尊严相比,那只不过是电,只不过是音乐,只不过是电影,只不过是文明,只不过是学校。

“就算一座城被毁灭,也能照样再启动核电站,就算一个学生自杀了,也能照样开始放暑假,从何时起这个国家已经变成一个‘只不过是生命’的国家了?”他写道。

“我一直想要创作和地震相关的题材的作品,但一直没有完成。”18岁开启的电影创作此前从没断过,而地震后的三年成了唯一空窗期。地震后,日本出现了很多纪录片,然而没有故事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非常困难。‘3·11’大地震给每个人带来的感触和体验都是不同的,我如果单独描绘一个人的影像,那么就无法描绘一个整体的内容。因此只可能拍成地震背景下单独的一个个体的故事。”

地震前的日本如同一棵盛大樱花树,繁盛美丽,地震如同树下挖掘出的尸骨,原有的社会和时代问题以一种极端形态呈现出来。最后,岩井俊二放弃了直接以震灾为主题的电影创作,他重新审视故土,创作了电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2016年3月在日本公映。“《新娘》是表现日本在地震之后那段时期的社会现象。”岩井俊二说,电影探讨网络社会中人和人关系的脆弱与冷漠,通过电影,他描绘着日本人情绪的不安、情感的动摇以及不知未来应何去何从的迷惘。

因为地图与马匹的相似,岩井俊二常将日本比作一匹马,“‘3·11’地震对于日本来说,就好比这匹马儿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日本经常遇到灾难,有很多创伤。动物如果受伤的话,会好好休息,直到愈合为止。人们也是一样。但大概因为日本是发达国家吧,不能完全停下来休息,所以即使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也要持续步履向前。可我一直在想,如果能专注于休养生息,会不会对社会更好。”

《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 2016

岩井俊二写小说,岩井俊二拍电影,岩井俊二在剪辑,岩井俊二组乐队、开音乐会。“要么去中国,要么跑美国,一直这样来来去去地忙碌生活。”他以1.5倍的速度追逐着波澜壮阔的世界。

18岁时,性急的电影少年甚至觉得电影如果拍不好,“不如去死,以后的人生不必存在了。”零花钱、打工收入全花在了胶片,全身只剩一千日元时,也全买了胶片。可能是导演,可能是漫画家、小说家,他已经下定决心,人生目标就是创作影像,“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就算是花一辈子也没有办法抵达一个终点,我可以穷尽一生去为之奋斗。”

《情书》上映的第二年,岩井俊二模仿小津安二郎导演拍短片时,斟酌着小津导演的《晚春》:安排过了结婚适龄期的女儿相亲,女儿终于结婚的那一夜,父亲却感到了莫名的寂寞。“他从人生胶片中截取这一页,反复冲洗……这种异乎寻常的行为构成了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这样的剧情让岩井俊二心惊:“这样的小津安二郎,莫非只是在嫁出女儿的瞬间才感悟了人生?人生漫长,会发生许许多多事,但或许对他而言,那些几乎都是无意义的。”

“仿佛是当我们年老去世时,将五年一次更新护照时拍摄的照片整齐地排列在桌子上。”33岁的岩井俊二写下:小津安二郎在《晚春》中描绘的就是人生中这种残酷的部分。正因为他将这些超然地拍摄出来,才更现实,更令人害怕。

生命川流不息是东方的古典智慧,达至凛冽之境,才赏得生之美。岩井俊二喜欢散文《樱花树下》,梶井基次郎在文末写到,当尸骨与樱花合融的概念刻在自己脑海之中时,“我觉得唯有现在的我,才与那些在樱花树下饮酒欢宴的村民们具备了同等资格,并且可以和他们共饮赏花的美酒了。”

“很多小说家最后都是以自杀结局,不是因为完成或者实现了什么而自杀,而是因为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耗尽一生也无法完成。”活了半个多世纪,岩井俊二觉得目前的自己只实现了20%,所以必须更努力去探索新的领域,做音乐、组建乐队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最近就在想,如果能活到200岁就好了。”

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中,少女藤井树失去了父亲。消息辗转几次,葬礼在后半段登场。下葬后的回家路上白雪簌簌扬扬,滑着冰的少女忽然停步,她发现了雪里冰冻的蜻蜓,后置的悲伤忽然袭涌在脸上。

最新的这一部电影里,失去母亲的小男孩一直玩手机,好像不在意,直到看到奶奶闪了身子,才梦醒般意识到母亲的离世,他开始沉默。夜里,他牵着狗散步,在月光下发现一只死去的小鸟。

这一次,失去至亲的小孩跌跌撞撞跑回家,把家里的鸟笼子打开,把小鸟取出来捧在手心,开窗,放飞了它。

(感谢顾杰、周建平、张宇欣对本文的帮助。)

25 May 02:19

种子战争:我为什么缅怀袁隆平

by 梁萧

image

2014年7月,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一位准备回国的中国女性被FBI逮捕了。她的罪名是偷窃,而偷的东西,竟然是——种子。

起诉书显示,他们从泥土里刨出刚播种的种子,用微波炉爆米花包装盒和赛百味(Subway)的餐巾纸包裹,藏在行李中,从芝加哥托运到北京。

更让人震惊的在于,这位女子名叫莫云,是中国农化领域龙头、上市公司大北农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老婆。虽然莫云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但是她的弟弟莫海龙,却因为种子被判刑,结结实实在美国坐了36个月的牢。

一粒小小的种子竟然值得如此兴师动众,上市公司的老板娘亲自去美国偷种子,这难免让人吃惊,中国的农业,中国的种子就那么羸弱吗?

01

原来,中国是农业大国,却大而不强。

举个例子,大豆原产于中国,80年代,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大豆在自由竞争中完败美国大豆,从此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一年比一年高,极速反转,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200亿公斤,但是进口量是这个的五倍,1亿吨。

由于大豆是食用油、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中国的食用油、饲料、养猪成本严重受控于ABCD四大跨国粮商(ADM、Bunge邦吉、Cargill嘉吉、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这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不过,别急着批评。不只是中国,整个亚洲的农业都不行。日本、韩国,绝对的工业强国了吧,既可以生产最顶尖的电子产品,也可以在半导体行业呼风唤雨。但是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农业公司。

世界前十的农化公司,全在美国和欧洲。

这是有什么魔咒吗?

背后的秘密在于,农业“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翻一翻世界地理地图。东南亚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少,而且支离破碎。家家户户只有一亩三分地,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2

世界地形地图,绿色的是平原

再反观美国和欧洲,大片的平原,地广人稀。看过美剧《黄石》吗?一个农场主坐拥数千公顷延绵不绝的土地,为此配置了专业的播种机、收割机,用喷气飞机撒农药,开直升机视察。

这样地广人稀的大平原大农场,在亚洲无比稀缺,在欧美却比比皆是。

经济学里的“规模经济”真是个好东西,一台大机器的确很贵,但当土地足够广,产出的粮食足够多,平均到每一粒粮食的生产成本,反而比人工播种低很多很多。因此,市场上的售价反而更有竞争力。

欧美大农场主赚了钱,又得以继续投入购买更先进更高效的机器。这个良性循环,贯穿整个工业化时代,渐渐地,亚洲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被甩得越来越远。

总结来说,农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强的领域。强者恒强,弱者永远没有机会。

02

“科研投入不足”,这话我们听得耳朵都生茧了,几乎可以用来评论中国的每个产业。但是农业不一样。

需要为中国农业说两句公道话。

没错,全中国前50的种子公司,研发经费全加起来,还比不上行业老大美国孟山都(Monsanto)的七分之一。但是,要知道,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中国4000多家本土种子公司的收入加起来都不及一家孟山都。

简单点说,不是不投入,是真的没钱。

到了这里,很多人有疑问。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简直无所不能,能不能国家出手,把小农经济的土地买过来,整合出“大片连贯、适合机械大生产”的土地?答案依旧是,不行。

表面来看,反正年轻人也不爱在农村待,宁可去北上广送外卖。可是,根据就业数据,进城务工者如果不能定居,一般在45岁左右结束农民工生涯。45岁回归农村,很难再就业,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是这个群体最后的归宿。因此,不是产业政策不作为,而是为了社会稳定,这些零碎的土地必须留着。

另外,和别的产业比,农业还有一个特点:模式太简单太成熟。

对后发国家来说,这是个坏消息。

相比之下,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非常长,技术方向足够多,小公司可以去产业链中的细分领域,十年磨一剑,逐渐建立自己的优势。比如福耀玻璃专注做汽车玻璃,蓝思科技盯住手机玻璃。再比如蔚来小米美的,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可以去赌电动汽车的风口,因为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会颠覆旧行业,加一点运气,后来者能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农业?很抱歉,真不行。模式简单固定——育种,播种,施肥,收割,加工。专业地说,叫做“育繁推一体化”,简单地说,是全产业链布局,大公司全做,每样都做的比你好。大公司越赚钱越研发,越研发越赚钱;小公司小作坊一点机会也没有。

3

大平原大农场下的机械化农业

在这个简单成熟的模式中,重中之重在于种子。

一起来学习一下孟山都的骚操作。首先,研发一款发芽率高、高产、抗虫害的种子。定价不要太高,要让务实的农民看了就想买。

农民慕种子而来,孟山都的表演却刚刚开始:种子是我研发的,独特的,为了发挥最大的功效收获最大的产出,记得搭配我的化肥,我的农药,我的除草剂,最好直接用我设计的全套解决方案。

要不然不兼容!影响产出。你自己看着办吧。

还能怎么样?买了种子的农民只能继续乖乖掏钱。

大量化肥、农药公司,都因为孟山都抓住了种子这个“核武器”,无可奈何地被踢出局。

这就是,得种子者得天下。

甚至,现在孟山都已经不怎么生产种子,手里有专利,看着别人生产,每年2/3的收入来自知识产权许可。

这不就是芯片行业的高通吗?没错,种子,就是农业里的“芯片”。

03

规模越大,强者恒强,是农业巨头的福音,也是农业巨头的诅咒。

摆在巨头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要么把自己无止尽地搞大,要么温水煮青蛙等着被淘汰。

孟山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兼并史。从默默无闻的制糖屌丝起家,赚钱,并购,再赚钱,再并购,最终成了商业巨无霸,绝对的农业一哥。

全球农化江湖,历史上有三次兼并潮。

第一次,是纵向并购,20世纪末。典型的,就是原本做农药的孟山都,收购种子公司,进军种业。

第二次,是横向并购,2003年前后。举个例子,生产玉米种子的大企业,并购生产蔬菜种子的小企业,大包大揽打通品类。

当时,中国刚加入WTO,交出了昂贵的学费——因为大豆贸易,和华尔街、美国农业巨头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pk。结果,学生一败涂地,中国大豆企业成批倒闭或被外资收购。这是中国农业血的教训。

大战过后,世界形成六大农化巨头——孟山都、先正达、杜邦、拜耳、陶氏、巴斯夫。2013年,六大农化巨头占领了世界农药市场的75%,种子市场的60%。农化巨头跺一跺脚,全世界人民的饭碗都要抖上一抖。

时间到了2015年。农产品价格低迷多年后,农业大国巴西爆发经济危机,全球几乎每个区域的农化市场都出现显著下滑。

每当行业低谷,都会发生这样一幕:一方面,上演极度血腥的价格战,一方面,巨头们纷纷坐上谈判桌,“你看看,这样下去大家都不好,开个价格吧”。

几位大佬在房间里谈的事,事关全世界七十亿人的嘴巴和肚子。可是,纵向的产业链和横向的品类,都已经重组完了,农业巨头已经并无可并,等待彼此的只能是一场人类商业史上最庞大、最复杂、最纵横捭阖的跨国超级并购。

04

行业老大孟山都率先发难。

2015年5月、6月和8月连发三次收购要约,示爱行业老二先正达(Syngenta)。

先正达出身欧洲瑞士,自认贵族血统。欧洲人给美国人的标签是没文化、暴发户、土。

先正达,看不惯孟山都趾高气昂的暴发户气质,一想到,头顶的百年招牌,如果砸在自己手里,愧对先人。虽然现在自己财务上遇到困难,但是死要面子,端起茶杯,开门送客。

孟山都才不懂伤心,从来就是渣男,先撒网再捕鱼,换了个酒店就找来行业老四拜耳(Bayer)亲热。正当耳鬓厮磨的前戏,房间里的手机突然全部开始剧烈震动——美国杜邦(DuPont)和陶氏(Dow)合并了。

孟山都脸色瞬间不好了。自己的一生,就是“买买买”的一生。“规模就是力量”,这个行业信条,孟山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现在,行业老三杜邦和行业老五陶氏,突然合并。这场涉及1300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并,直接的结果就是:孟山都行业绝对老大的位置,没了。

孟山都还没想好对策。这边拜耳合上手机,表情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好吧,我摊牌了,我不装了”。拜耳,之前对孟山是左一口“大哥”右一口“大哥”,现在突然改口叫起“小孟”。

单论农化板块拜耳的确是弟弟,但是背后的拜耳集团,横跨医药、化工、材料是人类工业文明里响当当的一哥,论财富论名气论排场全部力压孟山都。现在,不是拜耳农化在和你攀交情,而是拜耳集团在正式对你问询。

拜耳当场反客为主,对着“收购狂魔”孟山都,连续报价三次,最终以660亿美元代价吞并孟山都。

05

陶氏杜邦大合并。拜耳反吞孟山都。

先正达瘫办公椅上,端着空空如也的威士忌杯,盯着电视新闻画面,表情异常复杂。过了许久,转动椅子,朝向沙发。

原来房间里,还坐着几位中国人。中国人看看电视,再转过来看看先正达,眉毛一扬,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错,家里每天有13亿张等着吃饭的嘴巴,中国怎么可能只当一个看客。其实,孟山都被开门送客的同一时间,央企中国化工,就来了。

问题来了,先正达连孟山都看不上,又怎么会把在世界农化舞台没有一点存在感的中国公司放在眼里。

不过,中国人做足了功课。同样是连续三次提价,附带给出了三个针对性极强的条件:全现金收购(解先正达现金流上的燃眉之急)、保留管理层(给足欧洲人面子)、纯财务投资(我不控制你)。

先正达当然心动了。

消息一公布。全球网友泪崩,因为手机流量已经不够用了。

但是,先正达点头不是收购的终点,恰恰相反,只是这场世纪收购的起点。

首先,先正达是美国农化的重要供应商。因此,根据美国法律,尽管先正达是欧洲企业,但卖给中国人需要美国政府首肯。仅这一点,非常不乐观,因为前不久,中海油尝试收购美国石油生产商优尼科(Unocal),刚被美国否决。

其次,先正达开发过DDT、百草枯等极具争议性的高危农药,在转基因方面也是一马当先。这些“黑历史”让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杯弓蛇影,谈虎色变。请愿书一封封地往北京递,网络大V自动站队争得面红耳赤。

但是,对于在农化前沿完全空白的中国,能不能拿下先正达,战略意义有多巨大,无需多言。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1月末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每年中国由谁参会,会传递完全不一样的信号。在宣布并购先正达之后,紧接着的2017年1月那一届达沃斯,中国的参会代表竟然是。。。。

这里,不得不请大家自己去搜索。总之,这规格目前为止就那么一次(2021年视频参会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达沃斯在瑞士,先正达总部也在瑞士。先正达董事长德马拉当然来了。在中方领导会见瑞士经济界代表时,亲切交流,热情合影。记者自然问起了这场并购,德马拉微笑坦然,回答,“很有信心”。

现在,让我问问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次?

是AB晖19.5亿美元买下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是海南念佛人用25.55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阿瓦隆(Avolon)?

又或者,是王老板35个美元小目标收购传奇影业?还是马爸爸40亿美元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又或者,海尔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板块?

统统不是。在事关中国人嘴巴和肚子的世纪大交易前,以上都是小弟弟。

收购先正达最终用去将近500亿美元。如果给中国企业外海并购列一个榜单,这个价格不仅排第一,而且比第二名的两倍还多。

这就是种子的魔力。

06

世纪大交易之后,世界种业形成了两超四强的格局。

“两超”是拜耳孟山都,以及杜邦和陶氏整合而来的科迪华。仅仅这两家公司就支配了全球商业化种子的50%。

种子很小很小,但是背后都是大资本、大巨头、大浪潮。

不过,翻一翻世界前十,竟然有一股小小的清流——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隆平高科。

4

袁隆平出身好,爸爸毕业于东南大学,任职于民国政府。袁隆平出生在当时全中国最好的医院——协和,接生的医生叫林巧稚。

林巧稚,终身未婚,被誉为“中国现代妇产科之母”。

当然,这些经历在60年代都变成了袁隆平的磨难。另外,当年领袖给农业提过八个字“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被称为“八字宪法”。袁隆平提出,应该加个“时”字。特殊年代的一言不慎,已经让他命悬一线。

就在这时,他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受到国家科委高度重视,获得湖南书记亲自保护,袁隆平成了极少数在当时大环境里还能投身学术的人。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于1966年,只要再晚一年,发表这篇论文的杂志《科学通报》会和全国所有的科学刊物一样被迫停刊,再复刊要到1973年。如果没有这篇及时发表的论文,袁隆平的一生会怎样度过,历史经不起假设。

袁隆平没有辜负命运的幸运。在中国应用科学全面崩塌的时代,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带到拉到世界顶级水平。

杂交水稻最大特点——产量高。

管饱就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杂交水稻、化肥,三大法宝,帮助中国在80年代迅速消灭饥饿。杂交水稻继续转战东南亚、非洲,围剿饥饿。

2017年,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千里迢迢赶到湖南长沙,送给袁隆平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用这样高规格的方式,感谢中国的技术援助。

image

印有杂交水稻的马达加斯加币,来源:rednet.cn

农业有天然的矛盾——好吃和产量,此消彼长。今天中国人生活水平高了,尤其在吃这件事上,家常的米饭更多是东北五常、泰国香米、日本秋田小町。尽管大多数人不再吃杂交米。但是,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中国有杂交水稻能随时管饱”是最稳当的压舱石。有这个底气在,中国就可以积极参与世界农产品市场,不会吃大亏。

袁隆平经常强调,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国家的功劳。哪怕名利双收之后,土地也是他生活的重心,看外形,完全就是一位老农民。晚年,他还带着团队继续拓展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优势,大概有这样几个方向:去新疆沙漠盐碱地种水稻,冲击亩产1200公斤的记录,把玉米碳4基因转到水稻碳3基因(可以提高光合效率20%-30%),以及改良口味。

袁老与世长辞,值得我们缅怀的太多。我最感慨的,除了杂交水稻,中国种子积贫积弱,奈何只有一个袁隆平。

提炼一下中国种业。

杂交水稻种子,遥遥领先,既在世界种子市场保持竞争力,又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往下数,中国三大主粮,种子可以自给自足。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天像芯片一样被“掐脖子”,买不到外国种子了,可以完全用自己的。粮食安全大家可以放心,但是和世界顶级种子比,技术劣势明显。比如,种粮比,也就是种子的重量除以产出粮食的重量,我国玉米是1:8-15,美国是1:20-30。

再往下,其他农作物的种子,全面不行,依赖进口。国联证券《农业芯片》的报告提到,甜菜类国外品种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占比达90%;胡萝卜,国外占50%;番茄、萝卜、白菜、马铃薯、黄瓜、辣椒、菠菜等国外品种占比在10%-40%之间。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些百分比的意义。中国农业有个问题——商品化率低,国际上是70%,发达国家90%,而我国不到50%——也就是说,出于各种原因,大量农民在使用落后的自留种,而没有采购质量更好的、经过专业科学培育的种子。

说的更简单点,你饭桌上大量的蔬菜瓜果,得益于进口国外种子。

连续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农业。今年依旧,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在于,打赢种子翻身仗。

这翻身仗不容易,要么是500亿美元创纪录的超级大并购,要么是国士袁隆平可遇不可求。

07

中国种子羸弱的原因是多元的,除了开头说的,地理条件差,农业缺乏规模经济。

还包括,政企不分,种子培育长期依赖公共科研部门。这段时间资本家被你们骂惨了,但是不可否认,在应用科技上,商业化、市场、经济激励,是已经反复检验过的最好的手段。

再比如,老生常谈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维权难,取证难。当小偷和抄袭者能轻松赚到钱,谁还会好好搞研究。中国种业公开的秘密: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仿制,仿制不如套牌。

这就造成了一个中国独特的现场,男生硬盘里的种子强,农民麦田里的种子弱。

无可争议的是,种子虽小,却正好以小见大,上至基础科学,下至商业生态。

有趣的是,同样是粮食。袁老一生奉献给土地,只为一粒种子,令我们含泪相别。科技巨头社区团购,互联网卖菜,引来了人人喊打。

其实,整合供应链,最终也会造福农民,造福餐桌,说句公道话,社区团购也有好的一面。但是,今天的中国如果要再上一层楼,答案在哪里?往往是一些“小的地方”。

常开玩笑,大的东西,中国都能造,比如大桥、高铁、互联网。但小的东西,中国就不擅长,比如芯片、基因,还有,种子。

世间事,无非如此。君为之易,吾为之难。

我想,这就是无数人缅怀袁隆平的原因。

来源:衣公子的剑 微信号:yigongzidejia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种子战争:我为什么缅怀袁隆平

23 May 04:05

[把持不住]  动图!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36P]

by 進擊的约汉
                                整理不易,请大家鉴赏!
                          感谢大家多评论,多点赞!谢谢!
 

 

 

 

 

 

 

 

 

 

 

 

 

 

 

 

 

 

 

 

 

 

 

 

 

 

 

 

 

 

 

 

 

 

 

 


赞(1)
17 May 16:33

如何评价古装剧《御赐小仵作》?

by 梁萧

作者 / 舒心酱

一部小成本网剧无声无息上线一脸“糊”相,却静悄悄惊艳了所有人,斩获知乎 9.1 某瓣 8.3 的高分。

当然这个分数也容易被网友质疑“虚高”,小糊剧粉丝滤镜重、路人盘小,不排除偏高虚高的可能性;

但归根结底,《御赐小仵作》依旧是一部以小博大的幸运范本

1

《御赐小仵作》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穷。

处处透着穷,很多画面给人的初始印象甚至是廉价的“丑”。

服化道一看就很穷,配角们的衣服都不能仔细看,每一套都写着“经费有限”“批发处理”“清仓大甩卖”不容易。

主演阵容,也是“查无此人”系列。

女一号苏晓彤,此前最出名的角色,大概是《大宋少年志》里的女二号。

至于故事里的两位男主,曾经出演的作品大部分都属于毫无水花类型。

无流量加持,服化道更是处处透着穷,但《御赐小仵作》完成了一件很争气的事情,很有底气说明了“穷不等同于劣质”。

故事设定新鲜、节奏相对紧凑,虽然依旧有诸多古偶的通病、但整体而言算是一部合格的下饭剧。

一,新鲜话术外衣的红利。

偶像剧非常套路化,内容模式高度同质,变来变去本质区别都不大

虽然内核依旧是旧的,但穿上一层新的话术外衣之后、观感就有可能变新鲜

顾名思义,《御赐小仵作》里的故事主体,是“小仵作”,四舍五入一下,大概是一部古代法医身份的古偶。

如果没有“小仵作”这个身份话术的落脚点,那么这部剧作也不过和诸多古偶一样,是平平无奇的探案类型。

论洗冤、论断案,《大宋提刑官》等正剧,珠玉在前;

论破案型古偶,前前后后的剧作更是数不胜数。

怎么也轮不到这么一部穷穷小糊剧,对不对?

但《御赐小仵作》从仵作的身份和话术,来解锁破案型古偶,这样的新组合搭配之下、话术画风就是新鲜的。

第一集里,专业能力强悍但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的女主,前去三法司考仵作,将受了轻伤的男主当成“活考题”,当场准备扒衣服验“尸”。

本质上依旧是见惯不惯的机缘意外巧合模式,但只要换了一层新鲜有意思的话术外衣,就有可能赢得新红利。

你看,故事里的主要内容,往往是男主(王爷)带着女主(得力助手小仵作),四处去验尸。

剧中兵部尚书死因成谜,家人误会他死在女人那里、担忧有损名声,准备匆忙下葬、不准仵作等人无缘无故亵渎遗体。

于是男主以吊唁之名前来,男二一言不合就成为神助攻,把灵堂闹成菜市场。

女主趁乱在鸡飞狗跳中观察尸体,看出异常。

这其中的看点,一是案件流程的悬念感,二是插科打诨的莫名喜感,三是爱情线的 cp 发糖嗑点

《御赐小仵作》野心颇大,一开场就罗织了一张很大的阴谋网,其中诸多元素若以正剧眼光来检视、显然都立不住脚;

但倘若不追究严密的逻辑对位感,这张大网里的悬念感和新鲜感依旧能够催生出追剧热情。

二,女主设定的优势和槽点。

《御赐小仵作》中女主角楚楚的人设,一半讨喜、另一半则显得过时又过度

讨喜的那一半,是她强悍的专业能力。

用男主的话来说,她在验尸上非常有“灵气”。

别人眼中尸体是死的,但她眼中尸体是活的,她认为已故之人所有想说的话都在肢体动作、伤痕等细节里。

剧作用金手指开挂模式,构建了这么一位能力超群但没经验没地位的神奇小仵作。

虽然不合理之处很多,但这类“武功天下第一,待遇啥都没有”模式的女主设定,“强”能引起共情和羡慕、慕强,“惨”则能调动不平之气,“虐”粉,很符合当下观众的喜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女主角另一半设定则非常黏糊,大概是快把天真单纯写成智障的类型。

剧作大概是想表现她涉世未深、非常单纯,同时又要为她总粘着男主找到由头,所以总让她误会男主是“玉面判官”。

一言不合就扒衣服“啊你就是玉面判官吗”“啊你真的不是玉面判官吗”“啊你怎么可以不是玉面判官呢”

女主从 6 岁开始听(男主他爹说)玉面判官的故事,长大之后见到和自己年纪相仿的男主、多次反复认定他是玉面判官;所以,这玉面判官从五六岁开始就上街抓犯人审案子了?

把“傻可爱”写成“恐怕是有那个大病”,对可爱天真无知的度、把控不当

原本这种单纯小白兔型女主、在当下语境中就显得有些过时,还用力过猛将单纯写得违背基本常识,过犹不及

当然,女主从平乐镇乡下到长安,诸事不同、很难适应,她试图用自己朴素的生活方式来改造三法司,剧作对这个部分的展现相对可爱。

比如在院子里养鸡,比如要把三法司空地拿来种田,这些举动都是对“天真淳朴不世故”的可爱表达,笑点也相对自然。

远比扒衣服看“你就是玉面判官”的剧情来得舒适。

女主留在男主身边,一条重要理由是她想给好官当仵作,这个动机已经很强烈了,不需要总是强行认错人拉低情商制造暧昧。

三,CP 的老套和卖点。

作为一部古偶,发糖始终是必要的,故事里男女主还没怎么好好相处,也没怎么“一见钟情”,就爱到死去活来了,对方的一根头发丝就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了。

偶像剧的角度看,都是套路。

从人物心理动线的角度看,都是牵强和刻意之处

但你发现了吗?有时候只要爱得死去活来,就莫名其妙可以卖“嗑”点。

从本质上说,偶像剧贩卖的就是反生活的理想化的“爱情鸦片”。

有人为你不顾生死、不顾门第差异、不顾世间万紫千红,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很假、但也很好卖。

故事里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发展,每一步都是套路,比如危险时营救啊、比如出现情敌吃醋啊、比如莫名其妙的误会啊,是工业糖精还是“啊啊好好嗑”、取决于受众观感。

男二和女二的故事线也一样,全都是套路,槽点满满。

比如女二为了帮男主出气,进宫用剑表演点茶,画面非常不着调;

而剧作之所以能有不错的评分,除了“糊剧”粉丝滤镜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大概是“全靠同行衬托”。

未必是《御赐小仵作》多出众,而是“在诸多槽点里有不错的看点”就已经能打败诸多不下饭的下饭剧。

当然,剧作是悬疑和甜宠画风并重的古偶,虽然总是“验尸”、但画风并不过多渲染可怕恐怖之处。

除却开局部分深夜密林行路之人被雷劈的画面有几分阴森恐怖之外,剧作内容大多数时候都以“下饭体”为主。

验尸的画面,时常用示意图小漫画的方式来代替。

可能是因为穷,可能是要控制“恐怖”和“甜系”两种不同风格的均衡感,总之这是一部以仵作视角展开的“不那么吓人”的古偶。


更新,聊几句剧作中的角色塑造和台词。

设定老套之处显而易见,比如目前进度条(18 集)里男女主有杀父之仇;

细节呈现肌理谈不上多出众,但在小甜剧范围内、应该好过不少同类作品,相对妥帖、扎实。

比如男主大哥萧璟璃,刚刚上线戏份很少,面目模糊、个性不详,14 集里几句“一两句说不清楚”,瞬间让人有了记忆点、也立住了角色粗中有细、温厚优柔的个性。

“一两句说不清楚”,这句台词本身没什么好笑,但偏偏萧璟璃有很多烦心事想说、当着众人面又在尴尬时间点,只能反反复复拿这“一两句说不清楚”来搪塞。平平无奇的一句台词,出现三遍,就成了好笑的埋梗方式,同时,也让人记住了这个角色。

虽然作风粗犷(平常在军中睡前不洗),但对弟弟的关切心思又很细腻。

再比如 17 集里男二景翊上线当红娘,提点(调戏?)男主,敲打他心口:你这里有人啦,典型的“全世界都知道他爱她,但他死不承认以及她还不知道”模式,但这段台词的完成度还不错。

首先,融入职业特色和角色性格。男主不肯承认,给出的借口是“那么多未结的案子,都装在这里”,符合工作狂认真人设。

同样是嘴硬否认,如果只说一句“本王才没有,本王才不是”,效果就会打折扣。

其次,情愫和喜感。

景翊无情拆穿男主的伪装:那么多政敌阉党每天气你,你也没这样;还有我给你惹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几时发过这样的火?

景翊说“我给你惹事”神情特别骄傲,满满的自豪感,是这个角色内心靠谱外表纨绔的喜感画风没错了。

再甩下一句“这么重要的线索,你要好好推敲推敲”,扣着剧作刑狱官的话术来说爱情,和小金鱼找案子当借口也是对位的表达。

无论如何,《御赐小仵作》能以黑马方式拥有姓名,都在昭示一个重点:用钱堆砌服化道和阵容不是王道,打磨故事、寻找新意,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

来源:知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如何评价古装剧《御赐小仵作》?

11 May 09:19

被“不孕不育”困住的夫妻

by 梁萧

image

去年6月的一天,我妈接到姨妈的电话,得知60岁的姨丈立遗嘱了。那份遗嘱中说,等将来他病逝,姨妈是第一继承人;等姨妈也离世,遗产就由东东继承。

姨妈说得平静,我妈却不假思索地问:“给自家亲戚都说得过去,为什么还要给一个不相干的人?”

姨妈语气冰冷,反来劝我妈宽心:“那还不是因为,他到现在都相信东东是他亲儿子。由他吧,我对他已经不抱任何期待了。”

直到晚上,我妈都为姨丈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她不住地向我抱怨:“居然不相信科学,还觉得自己能生出小孩?我看他啊,就是想把不能生养的屎盆子,一辈子扣在你姨妈头上。”

1

从小我就知道,我的姨丈杨彬是家族里的有钱人。

1988年,他进了邮电所,此后几年私下投资接连获利,赌运也佳,在市里有了3套房,其中两套公寓用来出租,一栋5层的自建楼房留着自住,楼前还并排停着3台车。既然姨丈会挣钱,姨妈也很快在单位办理了内退,在家当起了“阔太”,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日常就是逛街扫货。

那时,姨丈姨妈常开车回姥爷家吃饭,我爸在厨房里忙着杀鸡炸鱼,大腹便便的姨丈就坐在外面,滔滔不绝地跟他搭话:

“小山,你认得赵有良吗?就是那个刚成副市长的,前段时间刚找我吃饭。”

“我有个朋友辞职做卤鸭,现在光配方就卖10万……”

等我爸把菜烧好,大家忙着清点碗筷、端菜上桌时,坐在主位上的姨丈已经风卷残云地吃了起来。往往等姥爷坐下不久,姨丈就已经吃饱了,等众人举杯时,他已经提着公文包出了门。

随后,楼下传来频频的喇叭声。听到催促的信号,姨妈也只好赶紧吃几口,再腼腆地向大家解释:“杨彬等下还要谈生意,你们慢吃。”说完,就不顾大家的挽留,提包走人。

他们走后,大舅摆脸色:“每次回来都不干活,吃完就拍屁股走人,让一家人伺候,是天王老子吗?”

即便众多亲戚看不惯,姨丈家的生活仍是一路风光。但姨丈的人生也有缺憾,那就是没有孩子。

1993年,是姨妈婚后的第六年,仍旧没有怀孕。她着急了,拉着姨丈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姨丈的精子出了问题。姨丈措手不及,一边不许姨妈往外说,一边悄悄检查、治疗。两人访遍了附近有名的生殖医院、江湖郎中,都没有改善。

过了几年,家里人还是知道了这事,因为他们兴师动众要去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可是,权威医院的检查结果依然显示:女方生育机能正常,男方的死精症毫无治疗余地。

这事就像一记闷棍,打碎了姨丈的自尊心。消息传开后,他们每次去姥爷家,大舅都教训他:

“早就让你别去这么多饭局,餐馆的廉价油都杀精得很。”

“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以后能给哪个?”

这些话让姨丈的脸色像吃了苍蝇一样难看,但他没有还击,沉着脸频频调换电视频道。后来,他连姥爷家也不怎么去了。

我妈曾私下问我爸:“男人真觉得这事丢人?”

我爸说:“自己血脉都传不下去,那还不被人看衰?”

在这座小城里,姨丈家所在的小区号称“小九龙”。那些逼仄潮湿的巷子里,是密密麻麻的自建楼,邻里之间毫无秘密可言,“不孕不育”更是其中热门的八卦话题。

面对现实,想要孩子的姨妈失望透顶,外界的流言蜚语又让她烦躁,于是常骂姨丈“不是男人”。姨丈忍无可忍,反击道:“你们家人真是虚伪,以前讨好我,现在一个个看不起人。”

心烦意乱的姨丈开始流连赌场,把家当成旅馆。姨妈更不满了,逮着他回家的时候就摔东西、吵架,怪他没本事又好赌。一开始,姨丈还认栽似的任她打任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会回嘴:“搞不好生不出来的是你!检查也可能出错的!”

姨妈只觉得他嘴硬,毕竟白纸黑字的诊断结果是铁证,但没想到,姨丈是认真的。

2

2001年的一天,姨丈忽然匆匆回家,以办事为由要2万块钱。姨妈怕他又拿去赌,坚决不给,两人再度发生争执。这次,面对姨妈的羞辱,姨丈发出一声冷笑:“我不是男人?哼,明明生不了的就是你,人家都帮我生出来了哦。”

姨妈一愣,冲上去撕打,终于逼姨丈说出了实情。

几年前,姨丈在赌场认识了一个叫阿玉的女赌徒,她欠了姨丈不少钱,却还不起债。有赌友给姨丈吹耳旁风:“你那件事啊,搞不好是你老婆骗你的。干脆你和阿玉试试,当她还赌债。”见阿玉有些风姿,姨丈心里一动,便有了一段婚外情。

2000年,阿玉怀孕了,她说自己没有别人,这孩子肯定是姨丈的。姨丈欣喜若狂,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并保证从前的那些赌债一笔勾销,孩子也由他抚养。后来,阿玉生下一个儿子,小名叫东东,已经长到1岁了。

说罢,姨丈嚣张地反咬一口:“懂了吗?是你不能生,不是我。”

姥姥得知此事后,苦口婆心地劝姨妈离婚:“他都这样了,你年轻,条件又不差,还能找到好的。”

姨妈的条件确实不错:她个头高挑,长得漂亮,大眼睛,高鼻梁,一头自然卷,颇有些歌星翁倩玉的影子;家世也清白,我姥爷是国营厂厂长,姥姥在厂文化宫工作,优渥的家境让她从小养成了喜欢热闹的性格,也发掘了她的绘画天赋。我妈收藏了姨妈的几张画,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画像,栩栩如生。

相比之下,除开“会挣钱”这一点,姨丈就显得差多了。他不顾家,还浮夸好赌,如今又婚内出轨,有了个不明不白的儿子。可即便如此,姨妈仍拒绝了姥姥的建议,她信誓旦旦地说:“这孩子不可能是杨彬的,他早晚会明白。我离婚,才是把家拱手让人。”

此后,姨妈和姨丈谁也没提过离婚,不知道是因为夫妻感情尚有余存,还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谨慎选择。

据说,姨妈是一个曾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女人。她年轻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那个小伙子是个高个子,为人坦荡、有学识,在工厂很得姥爷的赏识。1986年,小伙子全家要搬去香港,他妈妈嫌弃我姨妈只有高中学历,于是私下找到她,把她羞辱了一番。那些话伤害了姨妈的自尊,她哭了几天几夜,人也消瘦下去,即使那个小伙子再三交代让姨妈等他回来,但姨妈仍为争一口气离开了工厂,在市里的百货公司当起了售货员。

正是在这时,她遇到了杨彬。

姨妈的追求者甚众,杨彬虽不起眼,但表现很积极。他油嘴滑舌夸姨妈长得美,还打着要保护姨妈安全的旗号,每天接送姨妈上下班。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姨妈觉得杨彬有能力,而且她也想尽快从上一段感情中抽离出来,于是便和杨彬恋爱了。

刚开始,两人感情确实不错,杨彬甚至许诺等将来结了婚,就让她当全职太太,在家享福。多年后,姨妈真的过上了全职太太的生活,但幸福好像离她越来越远了。

姨妈重家庭,哪怕关起门吵得不可开交,但面对外人时,她仍处处维护丈夫。姨妈的算盘也打得很明显,全职太太的生活早已让她失去了吃苦耐劳的能力,甘于享乐的惰性也让她无法离开能赚钱的姨丈。

而姨丈深知自己出身一般,身边的朋友三教九流,姨妈是他能接触到的家世最清白、最识大体,且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的女人。有几次,姨丈欠赌债无力偿还,姨妈一介女流,甚至敢出面跟那些“大哥”斡旋。

他们的日子就在琐碎的争吵中度过,没等姨妈去找第三者阿玉算账,阿玉倒先找上了门。

2001年10月,姨丈因高血压住院,姨妈陪同照顾。一个下午,病房里来了个陌生女人,她身材瘦小,穿着一条皮裙,染黄的头发已经褪色了,露出一截新长出来的黑发。

姨妈有些警觉,问她:“你是谁,来看我老公干嘛?”

谁知那女人火力十足,毫不胆怯地说:“什么你老公?他是我老公,我跟他连儿子都有了,可不像你生不出来。杨彬明明保证会抚养东东,但东东现在还丢给我一个人,你们到底养不养?不养我就把他丢掉。”

姨妈这才知道,东东出生后,这对狗男女到处宣称生不出孩子的是姨妈。姨妈脑子一热,当即在病床前和阿玉撕打了起来。这天之后,姨妈再也不去医院照顾了,把一切都扔给了婆婆。

姨丈出院后,表示要把东东接回家抚养。姨妈感到难以置信,苦苦强调:“你根本就不可能有孩子,你为什么不面对现实,还要相信她的话?”

姨丈恼羞成怒:“那些检查都不是百分百准确的,也有可能出错。而且她只有我,孩子不是我的,还能是谁的?”

见姨丈如此笃定,姨妈也慌了。那段时间,她一天给我妈打三次电话,哭哭啼啼,犹豫怀疑:“会不会真是检查出错,会不会杨彬他们真的撞了大运?”

我妈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你们怎么能不相信科学?”

但姨妈仍不踏实,每次都哭得不能自已。我妈于心不忍,劝她离婚,姨妈再度拒绝。

这次她有气无力地说,自己身边那些离婚的姐妹,不仅都没能再婚,还陷入私生活混乱的困局,她不愿如此。更重要的是,姨丈到处宣扬她不能生养,“我带着这种臭名声,难道离婚了日子又会好过吗?”

我妈只能出主意,说不离婚的话,就带孩子去做亲子鉴定,“看他到时还有什么话说”。

3

2002年,姨丈终究把东东接回了家。从最初抵抗,到最后接受,没人知道姨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

姨妈本来打算等孩子接来后,就尽快去做亲子鉴定,让姨丈看个清楚。谁知东东的到来,竟让冰冷多年的家,突然有了些和睦温馨——姨丈回家变勤了、有时姨妈照顾东东抽不出手,他还会下厨做饭……

或许,这种温暖也让姨妈沉迷,不禁也对东东“走心”了起来。她照顾东东的生活起居,让他叫自己“娘”,做鉴定的事便一拖再拖。有时,姨丈带东东招摇过市时,姨妈甚至也问旁人:“这是我儿子,看看,和我像不像?”

知情的人大都尴尬附和,只有我妈严厉呵斥:“程志梅,你脑子糊涂了吧?你搞搞清楚自己和他的关系!”

被我妈一骂,姨妈又短暂地清醒过来,继续和姨丈翻脸。最后,姨丈反过来怪我妈,骂她挑拨他们夫妻关系。我妈索性不再叫姨丈“姐夫”了,从此只叫他的大名。

有了儿子的姨丈又常回姥爷家吃饭了——当然,会带着东东,还有很多玩具。两岁的东东,椭圆的脑袋像个冬瓜,滴溜的眼睛呆呆地看着我们。他不爱说话,去哪儿都要姨妈抱。

姨丈的腰板变直了,说话又大声起来,他躺坐在沙发上对亲戚们说,医院检查不靠谱,“看看现在是谁不能生?”他如此高调地炫耀,或许是因为东东对他而言不仅是儿子,更是证明他能生育的“证据”——只要东东在,婚后多年无子的责任就能彻底甩给了姨妈。

在这种情况下,流言的走向变了,姨妈渐渐成了街道邻居口中的笑话,“杨彬在外面连崽都生了,那不就只能是她的问题?”妯娌也看不起她,经常笑她生不出孩子,还要帮养老公和别人生的小孩。

姨妈向婆婆哭诉,恨不能将检查报告分发出去给大家看,但婆婆劝她冷静:“检查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搞不好别人还说报告是你作假的。其实现在有了东东,不等于你也有孩子了吗?要看开点。”

婆婆的语气柔软恳切,却也默认了问题出在姨妈身上。而这一切,姨丈始终置若罔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蒙受冤屈的姨妈心中凄苦,只能疯狂购物。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多久,她的家底也被掏空了。

2005年,姨丈的朋友要在县里开矿,到处集资。据说那位朋友已经找有经验的矿工看过,说那里百分百出矿,投资一本万利。姨丈把自家的存款和十几万借款都投了进去,还劝全家人参与,但我爸对姨丈毫不信任,没有加入。

果不其然,最后那个老板卷钱跑路了。

那几年,姨丈已赌博输掉了房子车子,投资被骗后,又多了欠款和利息。一家人守着那处私人楼房,生活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

不如意如洪水猛兽般纠缠,姨妈的掌心长了几个刺痛的包,中医说是郁结所致。她在外面依旧光彩照人,和亲戚包饺子时,总是“咯咯咯”地笑,但我妈私下说,姨妈已经开始酗酒了,人也变得迷信,在“改命”上花了不少钱。

一次,我去姨妈家吃饭,她神叨叨地问我:“你看我这副筷子怎么样?师傅说之前的筷子不好,我赶紧换掉。倒霉太久了,想快点把霉运赶走。”

4

2006年,姨妈终于“触底反弹”,振作了起来。她觉得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而要想守护家庭和名誉,就必须把东东送走。于是,她又开始催姨丈去做亲子鉴定,而且态度十分坚定,大有“不做不罢休”之势。

起初姨丈不同意,但姨妈冷静地说,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厂里有很多女赌徒,没钱还债只能用身体交换,“谁知道阿玉有没有这样?如果东东是你的,我们当然要养,但总不能养个不明不白的小孩吧?”

这年4月,姨丈终于被说动了,他借了几千块钱,带东东到省城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如家人所料,东东并非姨丈的孩子。

那天下午,姨丈拿着鉴定结果在医院的椅子上垂头坐了很久。姨妈觉得他有点可怜,但心里更多是畅快,忍不住给我妈打电话,语调上扬:“孩子果然不是杨彬的,他没话说了,这件事也该结束了吧。”

回到小城,姨丈带着东东找阿玉,才发现她不仅有男友,而且东东和那男人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姨丈失望至极,把东东丢了回去,谁知阿玉反怪姨丈骗她生下孩子,言而无信。

姨丈说:“问题是他根本不是我的,让我养,你当我是蠢狗啊?”

阿玉说:“那你就把他丢了呗,等你挨别人笑没有能力的时候,就是你活该。”

没几天,阿玉又抱着东东来到赌场。见到姨丈,东东眼中含泪,奶声奶气地叫“爸爸”。一旁的赌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戳火:“人家都来找你了,你还不理吗?检查也有可能是错的哩。”

大庭广众下,这声呼唤击中了姨丈的软肋,赌友的话帮他挽回了些许尊严。总之,姨丈溃不成军,当晚回家跪在姨妈面前,声泪俱下地求她:“阿梅,我们就养东东吧,就当做善事,当养个小猫小狗,不要再逼我了。”

之后,姨丈不顾姨妈反对,又将东东接了回来。

我妈看不过去,多次帮姨妈出气:“杨彬你有毛病吧?宁可帮别人养儿子,也不敢承认自己生不出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听到这些责骂,姨丈的眼珠便久久地往上翻,露出大部分眼白,让人不懂他究竟是醒着还是睡着。等我妈骂够了,他又慢吞吞把眼珠翻下来,说:“检查也不是完全准确的。”

这次东东回来,姨丈对他就没那么上心了,除了抱出去显摆,更多时候,他都把东东放在家里,仍旧日夜出入赌场。姨妈容易心软,又喜欢孩子,便带着怨气照顾着。

2007年大年初二,姨丈又带东东回姥爷家拜年。得知消息,亲戚们都不愿回去招待,姨丈便向姨妈嘀咕:“初二回门,你们家人连只鸡都不杀,真是做得出来。”两人又免不了一顿争执。

2008年,因为姨妈和姨丈吵打太多,东东是野孩子的事变得人尽皆知,邻里皆嘲笑他们是冤大头。东东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渐渐能听懂大人的议论,姨丈迫于压力,终于狠心把东东再度送还给阿玉,并保证不再接回来。

送东东回去的那天,姨妈心情大好,像过年似的,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花瓶插上鲜花,还在楼顶摆了一排君子兰。晚饭时,姨妈对姨丈说:“吵吵闹闹这么多年,其实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孩子就算了,以后的人生,我们就两个人好好过吧。”

姨丈没有作声,他垂着头在椅子上坐了良久。

5

或许姨丈对阿玉做了一些承诺,这次东东回去后,他们果真不再往来了。姨妈终于从舆论的风口退了下来。为了弥补没有孩子的遗憾,她在家里养了三只猫,以为生活会从此回到正轨,谁知姨丈迟迟没有恢复,整天魂不守舍的。

起先,姨妈还试图理解,认为他要有情感的过渡。但时间久了,她对姨丈便失去了耐心,骂他没出息。姨丈也有诸多抱怨,说邻居经常问他“后来还有治疗吗?真的不行?问题出在哪里?”

姨丈面子过不去,又怪姨妈狠心,致使赌友都笑他怕老婆,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养。姨妈很不屑:“我同意你养啊,关键你先有本事生。”

两人每天为了过去的事情翻旧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话题,姨丈更不愿意着家了,他不仅到处借钱赌博,还用姨妈的身份证借贷,最多时,15万的借款滚成50万,唯一的房子也被抵押,姨妈还被银行列为了失信被执行人(姨丈有工资,姨妈有退休金,俩人宁可乱花,也不存钱、还钱)。

为了躲债,姨丈在外租了房子,彻底不回家了。姨妈夺回了名誉,生活却越来越糟,渐渐地,她像变了个人似的。

2009年,我转学到姨妈家附近的学校,在她家寄宿了两年,发现这个外表靓丽的家,内里早已冷得像个冰窖——姨妈家所在的片区那时成了城中村,密密麻麻的自建楼一栋高过一栋,把阳光全部挡住,里面阴风阵阵。姨妈家曾经当会客厅的“负一楼”也荒废了,即使在白天,屋里也要开灯。

过去,姨妈喜欢侍弄花草,乐于烹饪,但姨丈常年不回家后,她也无心维持这种生活,天台上的杂草连成了一片。她开始整天和姐妹们唱歌、聚会,凌晨才醉醺醺地回来。后来,姨妈也不回家过夜了,家中冷锅冷灶,我每天放学自己煮饭吃,碗筷放得大力些都会撞出回音。

我妈曾劝姨妈振作,但她说姨丈不在家,她一静下来就会想烦心事,不如在外面热闹。我妈再劝,她也不耐烦了,吼道:“你管这么多干嘛?我又不要你养活。”

我妈失望至极,好一段时间都没和她联系。

直到2016年,姨妈家才又有了“人气”。

一天,姨丈在赌桌上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一场脑中风来势汹汹。姨丈偏瘫了,半个身体无法动弹,只能躺在床上,各方面都要人照顾。他出院后,只能彻底地住在家里。外面有人说,“这是他的报应”、“活该”。

看他这样,姨妈生出了同情心,她不计前嫌,每天衣不解带地护理,紧急救命的药丸一粒800块,她也毫不迟疑地给姨丈备着。曾借钱给他们的大哥感叹:“杨彬这辈子猪狗不如,就是命好,娶了你这个老婆。”

姨妈笑道:“自己的老公,再怎么照顾都是应该的,幸好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谁知姨丈偏瘫在床,脑子却不消停。

2018年,姨丈的身体稍微恢复,能撑着拐杖出门了。姨妈偶然用自家的户口本,却发现上面多了东东的名字。细问之下,姨妈才知道,东东的户口原来多年前就上在了自己婆婆那里,阿玉只是看似离开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年,姨丈忙着躲债,看起来对阿玉母子只字不提,似乎也不算上心,实际上,姨丈每月依旧会给东东一些抚养费,人瘫在床上,还不忘想着怎么托人走后门把东东的户口转到了自己家的户口本上。

事情传开后,大家对他们的家事更看不懂了。住对门的婆婆坚信姨妈是正常的,问题出在姨丈;但也有人反驳,说如果孩子不是姨丈的,他干嘛帮人上户口,干嘛这么傻?

在真假难辨的议论声中,姨妈又大闹一通,但多年过去,听着姨丈依旧嘴硬说“检查可能出错”,她内心一阵悲哀。

一天傍晚,姨妈把房间里的东西砸个粉碎,身心疲惫地坐在床边问:“杨彬,你到现在还觉得东东是你亲生的吗?”

姨丈久久没有回答。姨妈回过头,看到他躺在床上,又像没听到似的翻起了眼皮。姨妈意识到,说再多也没有用了。

后来,我妈问姨妈:“杨彬真的相信是他的儿子吗?”

姨妈思索很久,也无法确定,只缓缓地说:“也许他是不愿相信那个坏的结果,也可能是觉得心诚则灵。说到底,我也不知道了。”

6

没过多久,东东来到姨妈家吃了顿饭。多年不见,他早已不是不敢说话的小毛孩儿了,1米7多的个头,身材瘦削,穿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因为学习不好,他高中肄业后,在奶茶店里打工。

姨妈过去待东东不错,但这次见面,东东只叫姨丈“爸爸”,对姨妈熟视无睹。席上,东东和姨丈简短而生疏地聊天,他临走时,连招呼都没跟姨妈打一个。

姨妈彻底凉透了心,这次之后,对姨丈也不再用心照顾了,每天忙着舞蹈队的排练演出,晚上才回家。姨丈行动不便,只能整天躺在床上,饮食从简。

姨丈曾抱怨:“我都这样了,你不在家煮吃,还天天往外跑,你看哪个女人像你?”

姨妈冰冷冷地答:“那是你不值得,让你儿子把你接过去吧。”

实际上,东东自那顿饭后又消失了,或许这也让姨丈意识到,只有姨妈才是真正可以照顾他的人。

2019年,60岁的姨丈立了一份遗嘱,把姨妈列为继承的第一顺位,但姨妈去世后,东东仍有继承权。虽然已经退休的姨丈早已不复往日的风光,但这栋房子还在,每个月他还有6000元的退休金。

姨妈告诉我们,姨丈帮东东上户口、写遗嘱的行为,并未帮他换来“床头孝子”,东东依旧对他不闻不问。因为常年欠债不还,姨丈的朋友也散得一干二净。现在,姨丈整天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他频频在网上买酒,又不能喝,那些酒便在一楼堆了半面墙,他每天眼巴巴地看着,想必也不好受。

有时,姨妈也觉得他可怜,但这同情只是稍纵即逝。她依旧每天例行公事般地照顾姨丈,干完活儿就出门和姐妹们跳舞,直到半夜才回家。面对姨丈的抱怨和央求,全回以沉默。旷日持久的冷战,让他们变成了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房客。

姨丈之前的所作所为,让曾嘲笑姨妈的妯娌也忍不住鄙夷。可无论旁人如何为姨妈打抱不平,姨妈都不为所动,只是面无表情地说:“现在杨彬只能躺在床上等死,我还能每天出去活动,不错了。”

今年,我爸妈要从老家搬到省城生活,姨妈帮他们收拾行李时,看到我妈保留的少女时期的笔记本。

她轻轻翻开,本子里夹着彩色的玻璃纸,还有她们过去抄写的歌词。忽然,几张泛黄的纸片悄然飘落,我妈捡起来一看,是姨妈年轻时画的铅笔画。时光荏苒,那些画像已经模糊了。

我妈笑着说:“姐,你看,你以前画得真好呢!”

姨妈突然红了眼眶,动容地说:“难为你记得,还是年轻的时候最开心。”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来源:网易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被“不孕不育”困住的夫妻

11 May 05:48

芒格、李录与段永平“battle”比亚迪

by 梁萧

1

文/大道稳行

来源:锦缎

比亚迪(SZ:002594/HK:01211),瑕瑜互见。

芒格、李录对比亚迪推崇备至,段永平则看不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围观价值投资大师们对比亚迪的争论,有助于深刻理解比亚迪。

01

正方(芒格、李录)观点

[1]李录的观点

李录2002年首次投资比亚迪,当时比亚迪只是一家羽翼未丰的中国电池公司,刚刚在香港证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

(李录当时投资比亚迪,基于什么考虑?基于电池技术未来前景广阔,还是相中了王传福?)

(李录当初是不是因为这个看上了王传福?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出身贫寒,1995年用借来的30万美元开创了比亚迪。早期,王传福带着10多名员工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敲敲打打”,拿不出足够的钱建生产线,就组建人力流水线,关键生产设备以自行研发的机器代替。凭借半自动化的生产线,硬是造出了电池,日本卖8美元/块,比亚迪只要2.5美元。)

李录创立自己的基金后,再次买进比亚迪股票,最终将与芒格共同经营的1.5亿美元基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比亚迪。

芒格说,李录一开始只买了一点儿,后来比亚迪股票下跌时又买入更多,这是他的特点。

2008年,芒格拜托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 American Energy Holdings)董事长索科尔前往中国,为伯克希尔调研比亚迪。索科尔尽调回到美国后,与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股份(港股,1211)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2.25亿股。巴菲特戏称自己是在芒格的“逼迫”下投资的比亚迪。如今,这些股份市值逾40亿美元。

2021-2-2,记者采访李录:

记者问:你在2008年投资比亚迪,后来还引荐给了巴菲特,为什么会在这么多中国公司中选择它?

李录:严格来说,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记者问:是否意味着这笔投资的“安全边际”不够高?

李录: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投资它的成本,如以今天来计算的话大概只有一两块钱,这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安全边际(伯克希尔的成本大概是8港币)。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里,我们非常有信心持有,基本上买完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比亚迪的故事还没讲完,可能得等故事结束后我们再聊这个事情。

(段永平说:安全边际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一直没懂巴菲特说的安全边际是什么意思,自己最后的体会是不了解的公司再便宜也可能不便宜。)

记者问:“不懂就不投”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论,常居美国的你如何确定你足够了解一家中国公司?

李录:了解一家公司并不等于要了解公司的所有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就可以了。

记者问:具体一点,在投资比亚迪时“最重要的事”是指什么?

李录:比亚迪的故事很简单:公司创建人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工程师,他创办这家公司只用了30万美元的贷款,一直到上市都没有其他外部投资人。(李录的意思是,投资比亚迪的关键是看中王传福?)

记者问:和很多早期投资人一样,“人”的因素在你的投资中也有比较大的占比。

李录:这个可能很难一概而论。有些公司任何人来run都能做的不错,顶多是稍稍好一些,或稍稍差一些。但有些公司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创始人团队、高管阶层、企业文化本身就会是一堵很大的墙。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他们能不断学习,尤其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这样才能走得比较远。(李录的意思是王传福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王传福从自己的哪些错误中汲取教训了?)

记者问:汽车行业的人称王传福是“狂人”,你们出生于同一年,你认为你们有什么相似性?

李录:我没那么狂(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相似性,但具体到个人我就不多评价了。投资决定本身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意见。

记者问:比亚迪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巴菲特很少投科技股,这算是一次破例吗?

李录:伯克希尔并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他们只是不投他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曾经花了110亿美金投资IBM,但这和IBM是不是技术公司毫无关系。

李录在2020年4月出版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中对比亚迪的观点:

1)比亚迪恰好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处在对的行业和环境中,在恰当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工程师文化让比亚迪拥有解决重大难题的能力,投资比亚迪的时候,我们在价格上是有很大安全边际的。

2)比亚迪就像一台不断学习的机器。这个公司十年前才正式进入到(汽车制造)这个行业,八年前才生产出第一辆车。身处一个要和全球所有品牌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他们不得不全力以赴。而且他们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本土竞争优势,因为中国汽车行业从开始就是对所有国际品牌开放的。

3)这家公司还是有两下子的。他们凭着工程师文化和事在人为的精神,持续证明着自己在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上的能力,并总是能够比其他大多数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钱、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点在制造业中是个优势。(比亚迪的竞争优势)

(电池、手机代工生产、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大体上都归属于制造业。比亚迪能够横跨多个细分制造业和产品品类,跑通技术到生产制造,最终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已经超出了一般制造业公司、公司管理者的能力范围。究其根本,来自于王传福高级工程师的起点,以及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让王传福对于技术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芒格称王传福为爱迪生。)

李录在2010年哥大商学院演讲回答提问

问:关于比亚迪,听说你曾经认为比亚迪应该销售一款车到美国,为什么你会那样想?

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王传福本人。

我还是想谈谈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电池是增值最大的部分,而且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价值。

在洛克菲勒将石油成功提炼以前,有三分之一的车都是电动的,后来亨利福特通过内燃机技术,在浪费能源85%的情况下,让制造发动机和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汽车走入普通人生活。但多年以后,我们知道了燃烧石油会造成全球变暖,将来就算地球还存在,人类可能已经不在了。所以现在有很多理由来发展电动汽车。

(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用的电是火电,火电能量转化率30%,同时产生高污染,用火电的话,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排放量不一定比燃油车少。但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格局已经清晰,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三驾马车,形成了新能源生产-传输-利用闭环,是对传统原油-输油管线-燃油车时代的升级。)

(1860年代,洛克菲勒实现精炼石油。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研制成功单缸汽油发动机,发明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这一天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

(汽油内燃机的最高热效率为35%左右;增压柴油机为45%左右;汽车在城市工况行驶时,平均热效率低于13%。电动汽车的最高电能转换效率可达58%,加上热电转换总效率可达26%以上,比汽油内燃机汽车的效率高1倍。热效率是实际转化成驱动力的能量(机械能)和消耗燃料的当量热量总和的比值,也就是说,燃烧等量的燃料,产生越多驱动力,热效率就越高。)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

汽车电池的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性价比已经可以和传统汽车相题并论。比亚迪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让汽车电池进一步发展,使得用户自己主动购买电动汽车。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很多百年企业,已经将传统汽车的制造工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掌握。

今后还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就是汽车电池技术。谁在这个领域领先,谁就拥有最大的优势。最终只能有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最大赢家。将这两者放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感觉: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是两类硬件技术,形不成1+1>2、相得益彰的效果,无法像苹果那样,软硬件结合形成闭环,产生一个很牛的生意模式。所以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不会是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赢家。而可能是分别形成动力电池巨头、新能源整车制造巨头,以及智能驾驶巨头。)

(似乎汽车制造掌握know how(技术诀窍)、产能爬坡不是太容易。有人说:蔚来、小鹏、理想把造车外包,年销量不超过10万问题不大,但早晚会遇到产能问题。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才解决产能爬坡问题,model3才能降价。)

(李录此处讲话的关键点:电动汽车将大发展。电动汽车的核心是汽车电池。汽车电池还有长期发展空间。汽车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最终只能有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最大赢家。)

(有人说:除了汽车电池外,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是新能源车的另一个核心。

比亚迪三电强、智能化及自动驾驶较弱、传统造车的know how一般。

长城三电一般、智能化及自动驾驶较强、传统造车的know how强。

小鹏,P7智能化及自动驾驶国内最强,成本可控20-40万,公司现金充足。

蔚来,走中高端路线,但产品力能否长期支持30-45万价位存疑,可能早晚面临一个挑战。长城、比亚迪造出20万左右纯电车产品力超过蔚来。

吉利三电较弱、智能化及自动驾驶较弱、传统造车的know how较强;

长安三电弱、智能化及自动驾驶较弱、传统造车的know how强。

其他上汽、广汽、北汽、一汽大概率跟不上新能源时代,广汽稍好一些,可能还有点机会。)

问:关于比亚迪的锂电池,他们做普通的锂电池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汽车的锂电池要复杂的多,我并不认为普通锂电池+汽车制造商是个很好的概念。现在巴菲特因素已经把股价推高,已经不适合做价值投资了,为什么你还继续持有?

答:首先必须要说投资者最大的乐趣就是出现惊喜,比亚迪就是这样的情况。

王传福和他的团队的确有这样的文化,他们的想法总是能领先很多人好几年。

(比亚迪刀片电池可能领先市场好几年。有人说:比亚迪刀片电池只领先市场一年,宁德、国轩、亿纬的磷酸铁锂电池均已达到类似能量密度,待进一步研究。)

当年他生产电池是迫不得已,上市前他只有30万美元的风投,通过上市融资,加上巴菲特投资2亿美元,现在他们已经发展到16万员工,60-70亿的收入和5亿的净利润。

比亚迪自动化的成本很低,产品质量可靠性很高。

王传福的创造性使得他能够与众不同。8年前我投资比亚迪的时候,并不清楚他是要发展汽车电池,还是笔记本电池还是手机电池。这笔投资难度最大的地方是这个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而且规模很大。

比亚迪今年要招收1万名大学毕业生,产能将很快翻番。这是我为什么认为要研究历史上伟大的公司,所以我建议各位将通用的历史仔细研究(每5年划分一个阶段)。

(总结1908-1962年通用走向繁荣的原因:

1)抓住美国汽车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准确的进行一系列资本开支。

2)早期注重研发,特别是基础研发。

3)注重汽车外观设计,通用汽车首次采用外观设计人员主导汽车设计。

4)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确定研发和生产,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效率,降低库存。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需求。

5)组织架构科学,总部与事业部的关系清晰,通过适当的去中心化,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在一个大发展的增量市场中,如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重视技术,将会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总结1963年至今通用衰落的原因:

1)美国汽车市场进入成熟,增长停滞。(市场增长停滞这点是最关键的,老美制造粗犷拼不过丰田精益制造,新能源车未来10年将加速增长,市场规模大于苹果产业链黄金10年(2009-2018),其实投资只做新能源车就够了。)

2)美国人力成本高企。

3)多元化。

4)高负债。

5)大企业臃肿官僚。)

(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必须足够专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通用盲目多元化,人力成本历史包袱大又难以压缩,负债历史包袱大,跟丰台无法竞争。)

问:你在中国投资遇到过困难么?

答:我是直到2008年底才真正见到比亚迪的工厂,才对公司有了更好的了解。

很多时候进行投资,无法掌握最完整(完美)的信息,因为投资本身就是在买未来。

我是在当时亚洲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的情况下,决定投资的。所以一切还是回到安全边际的基本概念,我们应该容忍一定的不确定。这些会阻碍我们进行投资么?不会。

[2]芒格的观点

200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芒格认为:

中国比亚迪公司并不是一个弱小公司,因为它已经成为了电池的重要供应商。

虽然在汽车业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比亚迪公司并不满足于现状。在没有任何汽车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比亚迪公司在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他们与中国许多合资企业展开竞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奇迹。

比亚迪招募了许多工程方面专业的高材生,形成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

锂电池今后在美国的运用前景非常广阔。不仅美国许多公共事业公司要使用锂电池,今后的风能发电也会运用到这种产品。

伯克希尔公司已经购买了比亚迪的股票。这并不是一个疯狂的计划。比亚迪的汽车已经在美国出现。他们现在几乎可以生产汽车的所有零部件。

芒格对于能与这样一家勇于开拓的企业合作而感到高兴。他对比亚迪今后的成功充满信心。

2009年巴菲特接受CCTV访谈

记者问:您说过,不买不了解的东西,所以甚至没有投资微软,但是,在对比亚迪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情况下,您却购买了它,您解释说芒格和索科尔两个聪明人推荐了它,那么比尔·盖茨不也是您非常信任的聪明人吗?所以我想知道,您是否真的了解比亚迪?如果不是,为什么会开始买不了解的股票了?

巴菲特:新能源会变得更重要,我们主要从风能参与,跟比亚迪一起合作,在电子车领域的成功,对世界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并不是新能源的专家 我的合作伙伴们也许会知道更多。

记者问:有没有可能一直都拥有比亚迪,什么情况下会将它卖出?

巴菲特:我们一直都对比亚迪充满期待,我没有任何打算去卖掉它。

2010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巴菲特表示,支持比亚迪将美国3个运营部门的总部设在洛杉矶。

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董事长戴维·索科尔表示,伯克希尔对比亚迪的投资属于长线投资。2008年9月,伯克希尔通过旗下的中美能源以2.31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大约10%的股份。

2010年4月巴菲特与100名MBA学生的访谈

巴菲特:一年半前,我投了比亚迪,比亚迪有非常多的技术工程师,他们的CEO王传福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也是很看好他们的管理层。

威斯科金融公司2010年年会

有人问芒格,你怎么了?你现在正在买进科技公司。比亚迪和伊斯卡就是最好的例子。最近,查理和沃伦对高科技很是着迷,他们更喜欢店面和品牌,不喜欢默克或通用电气,他们现在的投资风格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了。为什么要投资这些公司?

芒格:过去不投资科技公司是因为过去没有能力投资此类公司。现在因为开发了其他的模式,所以才会出现改变。你的脑子里应该多准备一些模式,芒格的脑袋里就有一个北美狗鱼模式——有些企业好比北美狗鱼,杀进傻乎乎的鲑鱼群,好像铁木真一样横扫过去。好市多和沃尔玛就是这种狗鱼式的公司,这些公司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其模式和体系。

(好市多的模式,会员制,把不想要的客户拒之门外。竞争优势:低价、优质、服务好)

芒格以前绝不会买三星,因为三星一直在科技前沿冲浪。以柯达为例,柯达拥有最聪明的员工和最好的专利,但现在的柯达已经病恹恹了。施乐复印机如何?这家公司拥有优秀的员工和工程师,但照样几乎倒闭。

假如你是高科技公司,如果出现了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新科技,你就输了(比尔·盖茨之言)。因为存在这个威胁,所以过去我们远离科技板块。

现在我们进入了科技板块,因为有些公司的模式非常强劲,我们预测这些公司会取得成功且能继续成长。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能把800磅的重物举过头顶,大家可能会嘲笑他说大话。但如果你看到他一次又一次举重成功,你就会开始相信他。这就是比亚迪的情况,比亚迪创造了奇迹,而且还在不断地创造奇迹。

(芒格的意思是比亚迪的模式非常强劲?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中国),在一个足够大的新领域,新能源。好比北美狗鱼,杀进傻乎乎的鲑鱼群,好像铁木真一样横扫过去。比亚迪确实不断创造奇迹,手机电池,汽车电池,新能源汽车。)

现在沃伦和我已经有信心进入以前没有信心进入的领域。很显然,我们以后不会非常频繁地进入这个领域,因为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并不多,他们不希望成为新的南加利福尼亚州的Klenier Perkins(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我其实很讨厌风险投资业,当你对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下注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在对比亚迪下注,其实是在下注赌某样东西即将会被证实。(芒格赌的是中国新能源行业将大发展、王传福能够取得成功吗?)

观察一家企业解决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廉价的太阳能和性能更佳的电池是圣杯,为中国人民大量生产更好的汽车是圣杯,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急需电动汽车。

每一所大学、每一家能源公司都在努力开发这些技术。为什么一群中国人能在这方面领先呢?因为他们有独一无二的人和独一无二的文化,中国的工程师比其他国家的工程师更加努力。

我认为比亚迪会胜出,比亚迪的成功会帮助整个人类。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我们必须更多地利用太阳能,这就需要更好的电池技术。

尽管芒格平时开的是奔驰Mercedes 500,但最近他开过比亚迪的车。因为电池的缘故,这辆比亚迪车比奔驰车要重一点。芒格预期将来会出现完全靠电池驱动的奔驰车。

奔驰最近和比亚迪签署了合作协议。为什么呢?因为奔驰测试了比亚迪的电池,他们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未来,也看到比亚迪的电池是行得通的。

如果芒格足够长寿的话,他将会有机会驾驶用电池驱动的奔驰。

他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投资科技公司,更何况他和沃伦就是靠遵循老模式才发家的,老模式很安全,虽然投资比亚迪偏离了他赖以致富的老模式,但芒格认为他在比亚迪上的投资是正确的。

尽管芒格已经86岁了,他还是能学习新东西的。

问题:比亚迪的领导人非常明智,如果他不在了会怎样?

芒格: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风险,沃伦也存在这个风险,我已经习惯于应对这种风险(查理请王传福站起来,让大家看看他的身体是不是强健)。比亚迪实际上已经把总部转移到洛杉矶市区,这是一个好信号,因为洛杉矶没有沾染华尔街的风气。

2011年5月《商业周刊》专访芒格

记者问:比亚迪最近营收下跌,股价更是重挫,你不担心?(香港挂牌的比亚迪过去一年股价表现,从港币八十四元的高点,最低曾跌至二十八元左右)

芒格:不,我不担心,比亚迪营收连续五年来以倍数成长,但可能他们自己也知道,他们冲得太过头了,冲太快总是不太好嘛,哈哈哈!

此外比亚迪创办人王传福没有制造业的背景,这家公司靠他一个人建立起来,他才四十五岁呀,一个乡下的创业家,没有外国技术的帮忙,我们不希望把比亚迪变成伯克希尔的公司,它是王传福自己的公司,呵呵呵。

(芒格可能看重王传福的关键点:1、45岁,未来至少有20年的发展空间。2、在没有外国技术帮助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创立这么大一家技术公司,说明王传福有两下子。)

记者问:所以他们需要休息一下?

芒格: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配销体系也很复杂,当然会有低谷出现。当我参观工厂时,我才惊讶发现, 汽车电池组装是这么复杂的工作,他们从无到有自己摸出来的,其间花了非常多工程人力及技术,我对比亚迪有超乎的信心,我是比亚迪的仰慕者,我喜欢王传福创造的企业文化,他对待员工的方式、从错误中学习的方式。我是王传福的粉丝,会跟随他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我们能度过这低潮。

(芒格喜欢王传福对待员工的方式,王传福很厚待员工吗?)

(和富士康处处闪现着郭台铭的身影一样,比亚迪身上王传福烙印也很深重。但唯一不同的是,王传福在同事和员工眼里很随和,他中规中矩的大分头让人觉得很亲切。不过,这并不妨碍王传福在公司树立威信,他不按常理出牌,带领比亚迪一次次从竞争对手口中上演虎口夺食。

熟悉王传福的业内人士认为,王传福不是一个典型的管理者,反而更像一个技术人员,经常与技术人员呆在一起探讨技术难关,其对技术的痴迷,胜过所有员工。当年,比亚迪没钱建电池干燥室,王传福就想出添加一种吸水的药剂替代,效果很好。

在富士康,员工地位不高,出差后要报销相关费用,必须把每笔支出交代得一清二楚,而公司高层花钱却大手大脚,无人过问,高层领导的包机出行更是司空见惯。而在比亚迪,高管和员工一样,出差一律都坐经济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及会议。在对待员工上,王传福也不像郭那样苛刻,该花的钱从不计较。一位从富士康跳槽到比亚迪的员工,经过一番比较后得出结论:比亚迪与富士康最大的不同就是“尊重”,比亚迪也推崇节俭,但员工会过得踏实,没有在富士康那种拘束感。在比亚迪,管理层跟员工一起在食堂吃简单的饭菜,不搞特殊化。

在王传福看来,能否留住人,在于文化的认同感。从比亚迪成立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他认为,高薪可以套住骨干员工,但对工程师来说,他们更渴求获得尊重和认同,要让他们放得开手脚。

比亚迪的这一点企业文化很好啊,段永平说:企业要给员工创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

虽然如此对待普通员工,但王传福在留用公司核心人物上却很有一套。从1998年起,王传福开始实施管理层持股制度,到2002年比亚迪上市前夕,王传福的股份降至28.8%,另有34名高管持股,持股比例为22.6%。股权激励制度让高管们紧紧围绕在他身边。

这一点也很好啊,老板舍得,段永平说:股权激励,少了不行,多了没用)

记者:你曾说王传福是爱迪生与亨利。福特的综合体?

芒格:爱迪生从早到晚工作,睡眠很少,王传福也不眠不休,睡眠也很少,他们都不停尝试新东西,这点真的很像,他们工作方法也很像,只是王传福手下有更多工程师帮他工作。爱迪生发明非常多东西,但他事业经营上,比起王传福就不如。王传福就很多方面来说,比爱迪生优秀。

记者:跟富士康的纷争呢?

芒格:这些年发生很多事情,富士康及比亚迪,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文化,我对比亚迪企业文化比较感到安心。

记者:合伙关系在东方社会好像很难找到,大家都想当老大。

芒格:每个想当老板的心态,也不坏,儒家文化中,由一个人创了企业,传给儿子,但华人社会现在也出现一些大企业,并非传子传孙。同样在儒家文化圈,在日本就发展出一套非常不错的文化,员工效忠的对象不再是家族,而是企业本身,这就是日本重要的长处。

我们看上比亚迪就是看上他们的企业文化,他们这样互助合作的文化,员工的内聚力非常强,这种文化不是经由传承的,不是上一代传来的,是一个人从无到有创出来的,对公司的忠诚度非常高,让我有一股日本企业的感觉,这样的内聚力,让比亚迪在短期间内,就表现得这样成功,汽车制造这行,员工之间必须要这样的合作。

2012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芒格:中国汽车市场巨大,这是比亚迪的主要专注点。我预期会有更多电动车,但不会有重大变革。世界现在变得更有竞争力了。

有投资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提出了关于比亚迪汽车的问题,他问美国对电动汽车需求的提升,是否会使该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将部分生产转至美国。

巴菲特让看好比亚迪汽车的芒格回答该问题,芒格称,公司正关注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尽管其在美的首个重大举措或涉及在加州销售租赁车队,为加州的公共项目提供全电动的巴士。

芒格: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恰好座落在中国,因此中国是他们主要的关注点。我认为他们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辆车可能会出现在加州。”

芒格特别提到了政府对电动企业的补助,他认为该公司的成功与盈利或最终将明朗。

在被追问到未来比亚迪出售的汽车中将有多少会在美国生产时,芒格简要的回答称:“寥寥无几。”

02

反方(段永平)观点

2010-05-22,段永平:我认为BYD就是没有“护城河”的企业,事实上,BYD是刚刚越过了别人的护城河,但对老巴而言,依然是个非常好的投资。

2010-05-24,网友问:BYD的成本优势应属于护城河,而且是比较重要的护城河,你认为呢?

段永平:呵呵,还没见过成本优势可以成“护城河”的,很少有企业能长期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业好像没见过。而且靠自己产品卖低价的企业就很难有长久的,至少我没见过。这是我的观点,和BYD无关。

2010-06-21,网友问:你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石油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会毫不犹豫跳进去,因为我后来看懂了。如果比亚迪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还是不会买,因为还是不懂。段总,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看懂了中石油,而没有看懂比亚迪吗?

段永平:我现在觉得有点明白芒格为什么投比亚迪了。如果我能有当时一样的条件,我也可以投。大概就是个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问题。芒格投20亿(的 1/10)在40出头的王传福身上,认为他未来20年(或更长)肯定可以给出多倍回报。这么看王传福的话,当时那个价确实便宜。(投人,风险投资)

2010-09-29,网友问:关于入股比亚迪,巴菲特在前晚举行的晚宴上回忆说:“51年前我认识了查理·芒格。他这些年给我一共打过三次电话,讲过三个自己的主意。两年前他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个主意是他长这么大最好的一个主意,这个好主意就是比亚迪。而且查理·芒格跟我说,我要是不买比亚迪的股份,他将永远离开我。”

段永平:不会的。巴菲特说的是他自己的观点。我相信现在他确实就是这么认为的。

2010-09-29,网友问:不明白芒格为何如此的看好BYD。

段永平:我也一直认为买BYD不是老巴的风格。无论如何,芒格的面子是要给的,结果也很好。

2011-02-26,网友问:最近有一些报道主要关于是比亚迪的问题方面的!我想,也许是比亚迪的车开的速度太快了,所以也出问题了!其三季度利润下降非常大(99%),从这样看,比亚迪不仅仅是在把事情做对上的错误,而是过于追求大,追求利润!如果真是那样,王传福就犯大错误了!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应该是看好王传福!这次巴老是否错了呢?你如何看!

段永平:每个活人都会犯错。你要想投个不犯错的公司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投。关键是看人犯的是什么错和是否有机会改。从投资的角度讲,巴菲特投比亚迪可还是赚大钱的啊,你为什么认为他错了呢?这些在发生的事可能早已经在他的预见范围里了。

2011-04-09,网友问:段大哥,品种越多,占用的渠道库存越大----是不是说会给经销商增加负担?

段永平:经销商的负担难道不是自己的负担?怪不得有人为了2015年成第一而向经销商压货呢。(这里说的是两件事,1、比亚迪产品乱;2、市场份额第一的口号不合理,在实现口号的压力下会做不合理的事)

2011-05-11,网友问:谈到新能源,比亚迪回归A股,是A股价值投资者的一次机会吗?

段永平:你问的是什么机会?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完全搞懂BYD。(段永平没有搞懂的潜台词是不看好)

我觉得王传福是个对商业机会很敏感且非常用功的人,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们现在还在四面出击,同时还要借那么多钱。

(多元化,高负债,段永平对此深恶痛绝)。

(回顾比亚迪的历史,大致分为3个阶段:

1995年-2002年,主要业务为单一的手机电池生产制造。(诺基亚时代。比亚迪在手机电池上的占有率最高的时候超过了70%,近乎垄断。手机电池属于3C类电池,目前这一块老大哥是ATL(宁德新能源),其他的厂包括比亚迪跟它差距甚远。)

2002年-2009年,手机电池扩展为“电池+代工”,同期进军燃油车市场。

2009年-至今,进军新能源车领域。)

(目前比亚迪的战线拉得很长,业务包括为汽车(含新能源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电池、云轨、云巴、智能驾驶等业务。)

(动力电池掉队。2016年,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如日中天,全球排名仅次于松下,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6%。2020年,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前三甲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韩国LG化学(现改名为LG新能源)和日本松下,三者占据了全球市场68.9%的份额,其中宁德时代2020年装机量是35.39GWH,占比26%。LG化学装机量是30.91GWH,占比22.7%,松下装机量是27.51GWH,占比20.2%。比亚迪以6.6%的市场份额屈居第四。

宁德时代、LG化学和松下虽然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供应的前三名,但是都有各自的隐忧。宁德时代的绝大部分电池都供应给了国内市场,国外销量只占5%。LG化学在产量和电池配方方面比较激进,导致LG的动力电池产品自燃事故频发,并且已经被大众汽车抛弃,现代汽车也将动力电池供应商从LG化学替换成SK和宁德时代。松下电池极度依赖特斯拉,如何摆脱对特斯拉的依赖,将是松下接下来的发展关键。)

(动力电池技术上,比亚迪早年在动力电池赛道上选择了更加安全、但是能量密度低的磷酸铁锂电池。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全新的“刀片电池”,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个重大升级版,对动力电池的空间布局、电极焊接技术、涂敷技术进行了全新升级。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能量密度直接和三元锂电池相媲美,同时短路时产生的热量少、散热快,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随着刀片电池产能提升,比亚迪近期开始向全行业外供。刀片电池到底成色几何,我们可以通过销量来一探究竟。)

(新能源汽车遭遇滑铁卢。2020年比亚迪销量汽车约42.70万辆,同比下降7.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8.97万辆,同比下降17.35%。这一下滑的大背景是,中国新能源车整体销量2020年增长了10.9%。18-20年,比亚迪新能源车整体销量由24.8万辆降至19万辆,市场份额由24.9%降至16.5%。)

(成本优势。王传福向来坚持“买外来不如自己造”,比亚迪在汽车生产上实现了高度的自产自销。

一种说法:比亚迪通过自产汽车零部件,能够将成本降低至普通电子制造企业的80%,开发周期缩短到欧美企业的1/3。

另一种说法:从最终效果来看,自产自销的成本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2016-2020年比亚迪的毛利润维持在15-20%,略高于传统燃油车企业10+%的水平。但减去营业费用(主要是研发费用?)之后,少数几年的营业利润率直接变成了负数,惨不忍睹。2020年的表现虽然有所提高,但主要是因为比亚迪电子的贡献。)

(比亚迪汽车业务正在变革,将其多年的垂直整合体系逐步拆解,向开放供应链模式转变,把比亚迪打造成王传福口中的“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这个思路似乎合理,新能源行业一窝蜂的来挖金子,比亚迪就卖铲子)

(高负债。2020年末,比亚迪资产负债率近68%,短期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负债)高达78%,表明企业资金压力巨大。一般企业负债到这个程度,就应该避而远之。)

(汽车业务不挣钱。利润层面,比亚迪电子(在港股上市的消费电子代工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堪称比亚迪的“顶梁柱”,从2018年至今,比亚迪电子对于集团整体的净利润贡献都保持在70%之上。在2020年,因为比亚迪电子扩展了口罩生产业务,更是首次出现了比亚迪电子的净利润反超比亚迪股份的净利润。结论很简单,比亚迪汽车业务“不挣钱”。)

(云轨惨淡。2016年,比亚迪推出云轨,一种全电动单轨轨道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云轨虽然运输能力小,但建设成本低、建设工期短、建设方案灵活。王传福曾给云轨定了一个小目标: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再造一个比亚迪。一年后,国家要求各地城建注重实际需求,不应不切实际的大干快上、大拆大建,云轨的发展踩下急刹车。如今很多机构在对比亚迪进行估值时,往往将“云轨”直接归0。)

(光伏不了了之。2009年,王传福曾将比亚迪的战略方向定为新能源,包括LED,光伏发电等。当时比亚迪自己建设了两个太阳能发电站,而且还建造了完全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由可持续发展别墅组成的样板“未来村”。后来光伏产业“供过于求”,比亚迪自建的两个太阳能发电站几年后就转让给了其他光电企业。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化学储能这一块市场从此也没有了比亚迪的身影。)

这次在老巴那里还和王传福一起吃了个饭并聊了一会,但时间有限,没能了解太深,有待进一步了解。

如果BYD的储能柜真的能做成的话,那可是大事,因为目前利用太阳能最大的问题就是还不能有效储存能量。

可是,BYD现在的业务很散,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没足够信心集中精力在能源产品上的样子。

另外,我不太喜欢他们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的那些个目标,那些个东西消费者其实不关心。(段永平不喜欢比亚迪的这些口号,同理,他也不会喜欢“拼多多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和杂货平台”的口号)

你看看苹果什么时候说过要提高市场占有率了?苹果总是说且只说要做最好的产品(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

为了达到第一的目标(实际上是数量上的第一),企业一定会做些很奇怪的事情,比如价格战,比如因为过于急于上量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等。当我看到他们说把 2015年成为第一的目标推迟到2018年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还没有明白过去在哪里出了问题。

(比亚迪之前的口号是:2015年拿到中国市场份额第一,2025年拿到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后推迟到2018年。到了2020年,依然没有实现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目标。比亚迪汽车过去急于商量导致质量问题频出,口碑不佳。)

当然,如果王传福真是像芒格说的那样是个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超人(超人是我加的),那可能一切就都是对的。但这些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范围,所以我自己不会去抓这个机会。

2011-10-24,《商界评论》主编李彤曾: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犯了“八戒”,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有可能是一次经典的失败,因为他违反了自己一贯的投资风格。这些风格可以概括为“八戒”。1 戒投机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发起人、倡导者和代表人物。而……

网友问: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目前仍有几倍盈利,未来前景如何?如何评价这笔投资?《商界评论》主编李彤曾的看法有道理吗?

段永平:巴菲特投比亚迪吗?1。巴菲特一直说他开始是不愿投的,是芒格一再“逼”他投的。2。他只投了他管的钱的千分之一,大家还是不要太当回事的好。他只不过是想试试。我觉得他真正的错误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而已。

2012-02-13,段永平:呵呵,他说的这几条都有道理,但其实老巴唯一错的地方是对BYD说得有点太多。老巴“投”BYD其实只是花小钱给芒格一个面子,或者说是个犯错误的机会。老巴实际上一直不太情愿投,但芒格可能是受别人(李录)影响,对BYD感觉太好。实际上从某个时间以后,老巴就再也不提BYD了,你懂的。

2012-02-13,网友: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失败了吗?以他们购买的价格计算好像不是吧!我觉得不要过早下结论。

段永平:现在应该还有200-300%的利润吧?但老巴说了他不会卖的,10年以后就不好说了。

2012-02-14,网友:是人都会犯错,不要真把他当作神了,更没必要帮他掩饰错误。

段永平:那么说我买的那点新浪也算犯错误了?本人是很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的。记得当年刚刚知道老巴买了比亚迪时,很是纠结了一阵要不要给他发个email说说我的看法,但后来想通了这其实不是他的典型投资,所以从来没对他说过啥。

2013-02-28,网友:想请教段总对比亚迪的看法,比亚迪今年有3款重磅车型要发布,如果新车配置参数真实的话,我想比亚迪新车型会大卖,盈利会大涨,加上电动车概念,混合动力技术,想象空间应该很大。纠结的是现在的市盈率40倍左右,股价已经不低,还有害怕王传福是吹牛。想请教段总,像比亚迪这类PE很高,业绩有高增长预期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段永平:想象一下拿10年的感觉吧。

2020-06-16,网友:比亚迪半导体再引资8亿人民币,比亚迪持股摊薄至72.3%。比亚迪股份公布,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与30位投资者签订第二轮增资协议,拟向比亚迪半导体合计增资约8亿人民币,取得约7.843%股权。完成后,公司于比亚迪半导体持股将摊薄至约72.301%。

段永平: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口罩?看来汽车不太赚钱,商业模式不是那么好?

03

结论

[1]我们认可李录对于比亚迪竞争优势的观点。

李录:创始人王传福是一个极其优势的工程师,比亚迪凭着工程师文化和事在人为的精神,持续证明着自己在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上的能力,并总是能够比其他大多数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钱、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点在制造业中是个优势。

[2]我们认可李录对于电动汽车行业前景的观点。

李录:电动汽车将大发展。电动汽车的核心是汽车电池。今后还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就是汽车电池技术。谁在这个领域领先,谁就拥有最大的优势。最终只能有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最大赢家。将这两者放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中国的众多汽车厂,未来会只剩几家。比亚迪凭借汽车电池技术,目前处于有利地位。

[3我们也认可段永平对于企业多元化、高负债的厌恶。

段永平:我觉得王传福是个对商业机会很敏感且非常用功的人,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他们现在还在四面出击,同时还要借那么多钱。

我感觉王传福是一个发明家类型的人,思维活跃,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遇到工程技术难题,不由自主就想破解。同时对商业机会很敏感,遇到商业机会不由自主就想干。让他专心致志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可能很难。

网友问:杰克韦尔奇本人,他的“战略”我也是有疑惑的。他入主GE早期做的一些战略,看起来是不错的,主要是聚焦、做减法,但到了晚期,又走回去了。

段永平:这个我同意。我当时一直都说,从来没见过企业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个例外。现在看来,时间长了都不行哈。

云轨、云巴业务有合理性,但跟比亚迪的核心业务相关性不是很强,应该把这些业务卖掉。

半导体代工、口罩,跟比亚迪的核心业务,毫无相关性,应该趁着目前业务赚钱,以不错的价格卖出去。不应因为这些业务赚钱,或者已经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而难以割舍。

段永平说:发现错了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经常会明知不对,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肯改,结果错误变得更大。

汽车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足够大,如果比亚迪专注于此,成为最后赢家的概率将大增。

因此,保持对比亚迪的关注,但在比亚迪大幅收缩战线、大幅压缩财务杠杆前,下注需要极其谨慎。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芒格、李录与段永平“battle”比亚迪

10 May 06:02

一群给大厂做背景调查的人

by 梁萧

image

哇!”张彦茹的同事尖叫一声后,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四周发出东西跌落的梆梆声。忙着打电话或赶报告的同事纷纷望过去。平时习惯讲普通话的他,脱口而出一腔大同方言:“候选人给我转了5000块。”

张彦茹是一位调查员——属于背景调查公司最前线的职位,负责与求职候选人、证明人沟通,调查简历的真伪。行贿,在背景调查行业并不少见。年薪300万的岗位,求职者愿意拿出50万来贿赂调查员,反正得到工作后,他们很快能回本儿。

原则上,调查员与候选人通过邮件沟通,不允许私下联系,除非经主管批准。即使一对一交流,每通电话都要录音,一旦检索到有行贿的关键词,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

红包是怎样抵达同事手中的呢?原来,候选人以不方便使用电脑为由,加了调查员的微信,希望通融。事与愿违的是,他的行贿记录被写进了调查报告里。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简历造假率最高,像顶级头部大厂的初试简历造假率达到30%以上。造假排第一的是工作履历,其次是学历。

据知名招聘网站猎聘和前程无忧发布的《2018中国职场诚信现状调研分析报告》,高达89% 的人事和74% 的求职者认为当前职场的诚信状态不佳,招聘仍然是职场失信的重灾区,履历造假情况占五成以上。

当被问到“是否因身不由己而做过违背职场诚信的事”时,高达23%的受访求职者表示“做过有违职场诚信的事”。

学历、简历、离职证明、社保、工资流水、公章……在造假灰色产业链上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服务”,花高价还能买到量身打造的“私人订制服务”。背景调查机构“全景求是”合伙人李爽表示,不少EMBA甚至都是假的,“最高仿的证书在公开学历信息查询网站上都查得到。”

据工人日报报道:辽宁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于秋怀,花2.6万元买了一份包含英语六级证书、大企业实习证明及销售冠军荣誉证书等全套履历证明,并买通人事为其作证,从而进入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后因证书编号有误东窗事发。

钱江晚报曾报道,一任姓男子,谎称自己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被猎头公司推荐入职杭州萧山某知名企业担任高管,税后月薪高达7万元。但因发现“任总”业务能力与其身份履历不符,企业对其进行背景调查,最终“任总”承认只有小学文化。

虽然通过伪造工作履历“骗来”的劳动合同无效,但造假往往不会给求职者带来开除以外的其他处罚,甚至不会影响他们找下一份工作;企业却要承担无法估量、因而也无法索偿的损失。

2018年,某国内著名二手车交易网站一员工因欠大量网贷无法偿还,选择了跳楼轻生。公司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金。随后,这家公司征得全体员工授权,展开了背调筛查。结果显示,在38000名员工中,2000多人存在欠债不还的问题,部分还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中;400多人有不良记录。

■ 2015年3月17日,杭州和平会展中心,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开幕,应聘者络绎不绝。浙江日报/图

调查员的一天是在电话旁度过的。

“您好,我是背调公司的调查员,想跟您了解一下……”李珂昕一般这样开场,她的声音礼貌而温和。

“不需要。”电话那头经常冒出这三个字,或者直接挂掉。调查员的号码被标注为推销、骚扰甚或诈骗,使得类似场景在李珂昕的工作中反复上演。她已习惯被误会、被拒绝,调查不顺是常见情况。一天上午,打出的20个电话只接通了4个。看着案头厚厚一摞有待完成的候选人报告,她差点崩溃。

李珂昕曾在一家猎头公司实习,从而接触到背景调查。猎头为企业招贤纳才,成功后获得佣金,基于此目的所做的背景调查,有时难免替简历修饰一番。猎头为简历润色,而背调员则是除掉滤镜的人。“第三方做的背景调查,更真实和客观吧。”怀着这样的认知,2020年毕业后,李珂昕转行成为一名调查员。

调查员是一份劳动密集型工作。通过正规渠道,他们可以查证候选人的身份户籍、学位学历、不良记录、诉讼记录、专业资格等信息。工作履历、工作表现、深度能力则要向候选人提供的证明人、自找证明人、人力资源圈打听,必要时上门拜访。最后,将调查内容整理成报告。

开启背景调查之前,先要获得被调查者的授权,并请被调查者提供上级、同级和下级等证明人。私自做背景调查可能侵犯公民隐私权,还可能触及刑法,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调查流程有详细的服务标准协议来规范,有时显得机械,仿佛只需要按照一张话术的思维导图来操作,比如问证明人“候选人是否在职”,答案“是”则触发提问“是否已提交离职申请”。问题经过精细设计,尽可能将候选人的情况量化。

一个证明人通常聊5至8分钟;遇到比较能聊的,也有10到20分钟。

部分证明人接到电话后很不耐烦,回答简略生硬,为了达到报告的完整性,李珂昕只得把问题掰开揉碎、挤牙膏似的努力搜集小块的事实碎片,同时在心里为占用对方时间而惴惴不安。她还记得打出第一个电话前内心的忐忑,也打定主意先道歉再说。培训时,老师反复叮咛“对方要是骂你,就听着。”

李珂昕手头同时跟进着30多个候选人,每天平均完成3至4份调查报告——最薄的6页,候选人仅有两段工作经历,五天即可完成调查;较厚的则多达六七十页,调查时间也成倍增加。从10元一本的某银行保安报告,到30万元一本的某电商平台财务副总裁的报告;从月薪3000元的客服,到年薪上千万的高管,都在背调范围内。

与李珂昕差不多时间入职的王舟舟,曾在广告公司写了两年文案。在招聘网站随手刷工作机会时,她被“调查员”的职位名称吸引住。入职后,年薪几百万的履历放在案头,时不时跟著名企业的高管、总裁聊天。在访谈中,她释放了自己对各行各业的好奇心,也增长了见识,“想要变成更优秀的人”。

合格的背调员除了具备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得像电视剧里的侦探一样,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疑点的敏感度,以及抽丝剥茧的洞察力。

职业背景调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企业利用侦探公司核实候选人的背景信息。到了20世纪90年代,劳动仲裁案件大量增加,企业用人愈发谨慎,市场上因而涌现出一批雇前调查公司,提供多维度核实职场人士信息的服务,为用人企业筛查用工的潜在风险。

2008年,美国背调行业迈入成熟,约有6000多家背调公司。它们“神通广大”,有时甚至会收到来自联邦调查局(FBI)的订单。

2017年,李爽辞去盛大的工作,加入背景调查行业。他初入行时,背调行业在全国每年的年产值不过区区1亿元;截至2020年,已扩大至超过5亿元的规模。特别是疫情后,国内企业开始“报复性”招聘,整个背调行业处于爆单状态,有成为“风口”的趋势。但同时,他又表示:“提到背景调查,国内大概90%的中小公司没听说过,或认为是查小三和跑路的。”

结合走访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多年的观察,李爽认为,国内的互联网、医药、金融和地产四大行业对背调最认可,“也代表了最能提供高薪岗位的行业”。

最认可背调的地区是华东,以上海为主、杭州为辅;其次是华南的深圳和华北的北京;再次是西南的重庆和成都。除此之外,其他地区几乎处于“荒漠地带”,企业极少借助背调避免风险。比如,招聘一位月薪10万的总监,一旦简历造假,就算三个月后发现其工作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企业已付出超过30万的成本。但是,做一本报告一两千块,便能降低这类风险。

高级职位候选人造假,往往意味着更周密的布局。有一位造假者让李爽印象深刻。

前期,调查员花了大概两周时间,给每一段履历的证明人打电话都没发现问题。调查进入尾声,轮到联系“上级证明人”时,电话里传来一句“饺子都下锅了,你还不来。”的背景声。尽管音量微弱,但引起了调查员的怀疑——作为该级别的大公司高管,下午三四点却在煮饺子?

调查员重新核对了几个证明人的身份,做了推演,再经多方核验,最后找到了实锤证据——那位“煮饺子”的证明人原来是候选人母亲。他用假身份求职,为了圆谎,串通身边的亲朋,并精心设计了证词相互印证。

这件事还没完。造假被揭穿后,候选人又尝试贿赂调查员。最终,他的调查报告被判定为红灯。

■ 2020年10月10日,深圳会展中心,2020第十届海归人才招聘会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举行。视觉中国/图

企业招的人多,人事不会一本一本翻报告,而是直接看“灯”。红灯代表严重造假。黄灯和蓝灯次之,代表不良记录、商业利益冲突、学历造假、信用问题、简历等信息与真实情况有差别,只是程度不同。绿灯最优,说明候选人几乎没问题。看到亮红灯的报告,除非企业有自己的特殊考虑,不然一般直接淘汰掉。

每个企业的判灯模型差别较大。某头部互联网公司认为,有犯罪前科或不良记录的候选人,如果在面试时主动提出,而本人又足够优秀的话,还是可以录用;另一家却规定,只要有犯罪前科或不良记录,概不录用。还有一家独角兽企业招聘程序员,完全不看重这些,只要候选人技术好、工作经历真实就成。

某国营地产公司一个营销副总裁,年薪(税前)本来只有200万元,却在简历上写“年薪(税后)500万元”。差别如此之大,调查员认为该判红灯。当报告提交到委托调查的、也是该候选人将要跳槽的民营地产公司时,人力资源经理却表示,行业风气就这样,“我们确实也要给这么高的报酬。”他们希望将红灯改为黄灯,但被拒绝。“薪资不匹配,红灯肯定是改不了的。这是道德底线。”李爽说。

不同国家的企业,判灯标准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对背调认可度高,原则性很强。中国人情味太重,相对灵活。国内流行工作空档期的说法,离职后一个月出去玩、暂停工作是正常现象。企业一般认为简历与实际工作时间出入在两个月,亮黄灯即可。但日本企业连两天的出入都接受不了。他们觉得候选人隐瞒了两天的履历空档期,不在简历上写出来,是明显的撒谎以及不诚信行为,应该判红灯,且不给申诉的机会。

尤其是招聘高管,不能仅依赖口碑。“有的人领导能力强,从A公司空降到B公司,或带着自己的团队。但他的管理风格很有可能跟B公司不匹配。”李爽说。

像一些明星级的管理者,周围的朋友都是高管,关系还不错。背调公司花两个月,访谈完认识他的人,但了解到的真实信息并不多。遇到这种情况,职业背调将延展出一整套咨询服务项目——候选人的领导风格、领导力、前瞻思维、管理工具、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纳入到调查范围中。

■ 2020年8月7日,某互联网公司办公楼外,下班的打工人。视觉中国/图

张彦茹连续四个月,每月所做的六七十本报告中,至少有8本亮红灯,平均每周两本。

她见过“自首”的人。有个候选人的履历跟另外一人完全吻合,仿佛只是换了个名字。调查问询时,联系到被抄袭的那个人。他良心上过意不去,坦白了两人是同学关系,碍于情面把全部履历给候选人抄写的事情。

还有一位正在进行公司入职培训的背调对象,主动打来电话承认履历造假,原因竟是这家公司的培训内容是儒家文化,候选人左思右想,受不了“良心的谴责”。

也有候选人成功骗过所有调查员的案例。有位候选人一路绿灯放行,直到入职后,公司发现他的工作能力与面试时的优异表现判若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背调公司重启调查,印证他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真实可信的,最终从照片的细微差别中分辨出,当时去企业面试的,是他优秀的双胞胎哥哥。

采集真实信息,查找被掩盖的事实,与感性或带有欺骗性的同类周旋……机器还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遇到证明人讲:“我自己都没达到他(候选人)的境界,你们招他真是捡到宝了。”话语里是赞美还是讽刺,全靠人类的直觉。有的人一说谎,语气或情绪立马发生变化,但机器判断不出来。

李珂昕曾遇到过一位态度友善的证明人,有问必答。感动之余,她隐隐觉得哪里不对。放下电话,李珂昕仔细搜索起这位“高管”证明人,发现网上有很多他的报道。可是,用尽各种方法,她也无法将高管的姓名与电话对应。李珂昕将情况反映给“带自己入行”的师傅。他们一起分析了视频和电话里的声音,连高管使用助词的习惯也不放过。反复比对后,初步判断不是同一个人。通过公司领导层的私交,他们要来了高管本人的联系方式,最终确认,电话里的证明人是冒牌货。

当李珂昕筛查出一个有问题的候选人时,她会惦念起前同事:“猎头拿不到钱,该不会恨我们吧?”同时,她又享受“破案”带来的成就感。在以后的调查中,她愈加留意起对方言语里的蛛丝马迹和逻辑漏洞。有时,证明人说在忙,一会儿打过来,她便紧张起来:“那人是不是串词儿去了?”整个人疑神疑鬼的。

来源:在人间living 微信号:zairenjian1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一群给大厂做背景调查的人

06 May 01:35

大半夜的,张国立、腾讯总监都捅了马蜂窝,今年五一传出信号不寻常

by 梁萧

1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今年的五一,发生了很多不寻常的事。我没办法判断,这到底是悲剧、还是这代青年在觉醒。

昨天凌晨,张国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

收工、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大夜班了。

  

  这可捅了马蜂窝,直接惹炸了数万个网友。

网友纷纷对张国立进行口诛笔伐,觉得作为明星演员作为一个高收入的人群,对工作喊累简直就是矫情。

  

  

  

  

  这事恐怕是日入200万郑爽逃税引起的。

郑爽太厉害了,不止把自己给炸了,还炸出无数明星,掀起一波公司注销潮,多达200家。

这次事件刷新了广大社畜青年三观,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他们的怒火正在悄无声息的点燃了。

很不巧,张国立老师深夜发微博叫苦,撞到枪口上。

当然,也有人为张国立老师叫冤:

一个老人如此起早贪黑地工作,只是为了信守承诺对赌还债。

张国立自己也说,被华谊的对赌协议给坑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去签这个对赌协议。

为了追求演技上的突破?

还是对赌赢了有大赚?

在2017年的名人收入排行榜中, 张国立以6170万元的年收入名列第51位。

年收入6170万元,比起郑爽差远了,但对于广大的社畜来说,依然是一个阴间数字。

借此向大众上夜班诉苦,算不算是凡尔赛,也许张国立老师并没有察觉,但是对于天天007的社畜青年来说,简直就是杀人诛心。

张国立的好友冯小刚,也参与了华谊的对赌协议。

冯小刚赌输了,表面上5年赔了2亿多,实际上赚了8个亿,因为钱都是来自二级市场的股民。

冯小刚没输,韭菜输了而已,整个股市圈都对冯小刚恨的牙痒痒的。

有一句话概括太精准:

韭菜养活公司,韭菜的孩子养活明星。

- 2 -

昨晚是张国立,今晚是腾讯总监。

  

  腾讯总监发的内容是: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这次捅的似乎不是马蜂,而是比马蜂大十倍的伊犁黑蜂,单单看点赞数量,已经超过13万。

  

  

  

  

  

  

  有位语言大师的形容,大半夜要把人给笑死:

黄鼠狼给鸡拜年鸡,鸡居然还没起床。

还有网友翻起了高玉宝著作:《半夜鸡叫》

土财主周扒皮,为了让员工起早贪黑为他多干活,凌晨三更天起床,偷偷在窗外学鸡叫。

  

  以上还是算是很客气的评论,但是下面的评论,让我大夏天不寒而栗。

有人表示要挂路灯:

  

  有人表示要绑在火刑柱:

  

  还有人表示连夜扎花圈。。。

  

  局长我从来没见过舆论会对资本家产生如此深的怨毒与憎恨。

如果说郑爽点燃了社畜的怒火,那么总监直接往这火再泼上一层汽油,尽管他只是想调侃一下。

他彻底误判了形势。

- 3 -

大家应该还记得马云事件。

马云的舆论风评越来越差,前几年大家喊马爸爸、甚为亲切,如今风向彻底变了。

  

  B站的用户,把“吸血鬼”、“骗子”、“万恶的资本家”、“财阀”全扣在马云头上。

在抖音上,姚安娜车展视频里,网友无意蹦出一句话,引起9900多人无尽的心酸:

白天给资本家打工,晚上看资本家女儿才艺表演。

类似这种针对资本家的言论在各种平台出现越来越多。

第一代90后,开始兴起一种新风潮,那就是看《毛选》

自2015年起,5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2020年销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在地铁上、公交车上、在其他公共场合,都会看到年轻人手捧一份毛选。

他们认真做笔记,晒朋友圈,晒经典名句。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称的B站上,朗读毛选的视频上过推荐首页。

  

  

  他们看完毛选说:

马列书里一天劳作15小时的无产者,在我们这代人已经变成了程序员,外卖员、服务员,还被资本家洗脑成为996福报,007是真理。

  

  现在年轻人什么都明白,甚至有些时候看问题会比成年人更加深刻。

但是我知道,他们是被迫明白,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真的很严峻。

就连歌手李健都察觉到了,为年轻人处境发出一声叹息:

在物价不断上涨背景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工资刘还在4000-5000左右,这压根就没进步,反而还退步了。

  

来源:贩财局 微信号:sczxq168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大半夜的,张国立、腾讯总监都捅了马蜂窝,今年五一传出信号不寻常

28 Apr 05:09

低保户里走出的留学生

by 梁萧

1

前一阵,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走红,寒门子弟奋斗的历程,打动了无数人。今天的女主人公来自一个云南边境地区的低保家庭,她凭借一点不甘心,走出了家乡,独自一人去前往非洲打工,又拿到奖学金前往欧洲留学。命运贫乏,总是有人不服输。

2

我出生在云南边境一个小县城里,家到越南的距离比到昆明还近。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家乡凋敝且落寞,不堪忍受的人都到省城去打工谋生了,留守的很多人靠领取低保度日。从小,我就跟父母蹬三轮车四处摆摊,那时候还没有淘宝和连锁超市,整个县城依赖着锡工业开发蒸蒸日上,后来工厂衰落,许多人因此失业,我家的小买卖也随着超市业的兴起,渐渐陷于绝地。

压力灌注在家庭内部,父母的争吵变得特别频繁。我的父亲性格孤僻,对周围一切都漠不关心,他甚至不知道母亲的手机号是什么。也不爱干活,很大程度上家里买卖都靠母亲操持,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赌博,总流连于城里各台老虎机前,母亲常常要找遍每一处开设老虎机的门店,才能把他骂回来。每当他们吵起来,我就一个人躲进房间,把音乐声音开到最大。

没过多久,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之前就显露迹象的精神问题也更加严重。有一天我回到家,他突然特别严肃,跟我说你不要吃家里的饭、喝家里的水。我问为什么?他说,有人投毒了,你要小心,有人在用红外线监视我们。我当时十三四岁,信以为真,整天都很害怕,后来才发现事情不太对。

image

图 | 和父亲生活的县城

当时我读初中,学习成绩很一般。但举目四望,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到我了,除了我自己。我就开始努力学习,成绩很快稳定在了班级前三,回回月考都能拿到几百块钱的奖学金。这些钱会和每个月900块的低保一起,供养我和父亲两个人的生活开销。

我不止一次想要陪爸爸去医院看病,但他根本不配合。他觉得去医院就会死。他对这个世界怀有无限恶意,我始终无法说服他。有一次我冲出家门,气得给120直接拨电话,想让他们把父亲直接抬进医院,接受治疗。电话那头却说,精神病人必须自己去就医,120不能受理。我又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却说,我已经跟他离婚了,也没办法管。那一刻,我真是万念俱灰。

象棋是我们父女最后的交流语言。周末回家,我会和爸爸下象棋打发时间,老旧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像一道奇异的屏障,将我和父亲无情分割为两个世界中。他的精神世界里就是处处危机四伏,如这棋子,刀光剑影,一不留神就会死于某个对方之手。所以他保持警惕,高度紧张,时刻对环境充斥着审视,每天都生活在自己妄想中——跟棋局的规则一样,逻辑自洽,彼此啮合。我深知道自己不可能说服他,我只能说服自己,在考上大学之前坚持下去,尽可能用妄想型人格能接受的方式跟他接触。

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会逃到山上的公园,想干脆离家出走算了。等天色渐渐黑下来,我的情绪被恐惧平复,才会回家。

image

高考成绩发布,我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的英语专业,是学校仅有的考上一本的四名学生之一。精神依旧时好时坏的父亲听了,也流露出骄傲的神色。

image

图 | 高考后,我拿课本换点零花钱

那年我18岁,第一次出省就是去湖南读大学。

9月开学季,长沙的街头被骄阳晒得火热,我的情绪也前所未有达到一个高点,对大学生活无比期待。然后第一次见到同学们,我的期待就投上一层阴影。

我发现,在同学里面,我是那个最“土”的人。别人大都有很好的家境,很会打扮。而我,当时既不懂化妆,也没有减肥,168公分的身高却有70多公斤体重,上身穿着一件紫色防水外套,下身穿着宽大的黑色运动裤,肩上背着的双肩背包,还是高中时上课用的旧书包……

不过还好,我的英语还算不错,起码还有一个优势吧。我这么安慰自己。结果第一堂课就碎掉了。

课堂上,老师第一句话就问,不知道我们班英语成绩怎么样,高考120分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全班都举起了手。又问,130分以上?半个班都举起了手。又问,140分以上?5%的人也举起了手。我打量着自己英语高考的120来分,内心是震惊的:我的天啊我的同学都是一群什么人啊!

各方面压力都来了,但我暂时来不及考虑。我需要最迅速解决的问题,是经济。虽然妈妈会帮忙解决部分学费,但生活费,衣食住行等日常开销,还是要靠我自己。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在勤工俭学。

开始,我去食堂帮忙刷碗,虽然每个小时只给几块钱,但起码管饭,这就解决了最大的生活问题。其他没有课的时间,我会刷兼职群,找各种可能挣钱的机会,比如发传单、卖电话卡。大三考下教师资格证后,就开始比较多地做家教,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补习英语,每小时能挣45块,英语熟练之后,我也能在大学期间接一些翻译相关的校外工作,这时候的日子才算好过一点。

由于做了太多兼职,并且本身也对学习没那么上心,我的成绩一直很一般。幸好有一个环境的影响和专四专八的硬性要求,身边同学都在刷美剧听BBC、背单词刷题考级,我不可能无动于衷。被人群推着,我的英语水平客观上还是提升了不少。

6

大三时,我为学业和就业奔忙之际,家中的姑姑突然打来电话:你爸爸昨天去世了。听到这个猝不及防的消息,我只感到眩晕,无论是理智上还是情感上,一时之间我都难以接受。

上大学后,我和父亲聚少离多。对他的病情一直听之任之。他生前总有些奇怪的认知,比如一直觉得喝盐水是对的,一直觉得户外有人要害他,所以他每天喝盐水过量,也不出门不运动,最后就是因肥胖导致心脏病发而去世……现在每想到这些,都让我愧疚不已。

家人的冷漠,则从另一个角度让我寒心。父亲去世后,我的姑姑伯伯来我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走了房产证。毕竟爷爷曾经将他唯一的房产给了爸爸,早就让这些亲戚心生不满。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家族,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回去争这份所谓的房产,我只能逃避,我唯有逃避,当时一看到父亲曾经穿过的衣服,我都会突然陷入崩溃。至今,父亲的坟墓我也没有去祭拜,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但有时想起来,我也会很生爸爸的气——我明明是他的女儿,为什么他身体不舒服了不给我打电话?他没拿我当他的女儿?怎会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女儿呢?

回到学校以后,我还得强颜欢笑。每天仔细化好妆,衣着尽量大方得体,按着日程表去参加一场场校园招聘。我想回昆明,相关企业招英语专业的不多,或者就是一句“很抱歉我们不招女生”。我们像个商品一样,每天被人挑来挑去,但下一场还得笑盈盈的,去面对那些HR。就这样折腾了两个月,我才找到一个公私合营企业的国际贸易员工作,地点在昆明。拿到offer,已经是2017年11月份了。

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特别地累。那样的家乡,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求学,那样的打工,那样的精疲力竭。那时我还没从父亲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每当闲下来时,对父亲的愧疚,就会如藤蔓一般将我缠绕包裹,令我窒息。

同学一个接一个离开学校,有的去实习,有的回了家,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和其他几个空荡荡的床铺。到了傍晚,寝室的窗子还开着,没有人去关,长沙11月的晚风,像一道陌生的目光,裹挟了些许寒意,从我的桌面上扫过。桌上堆着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一摞凌乱的A4纸,间或里面夹杂着几张没有发掉的花花绿绿的传单;旁边是几个卷页的笔记本,打开的一页,写着的是我做家教时候的英文讲课笔记;一条宽大的、价值19.9块的半袖,被揉成一团,丢在椅子上……我突然不想再打工兼职了,我也不想学习了,我甚至也不想出门见人了。我忽然觉得,自己度过了失败的21年,脸上为面试而涂抹的化妆品的味道也让我厌恶。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呢?这时候父亲病态的声音又在我耳畔响起,他头发胡须乱糟糟的样子也浮现在我的脑海,仿佛又在向我描述有人要迫害他……

此刻,只有密集的枪声能驱散一切情绪的阴霾,把我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我开始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就是当时最火的“吃鸡”,我一天超过8小时都在玩这个,有时候甚至时间更长,昼夜颠倒。不再梳妆,不再打扮,像个野人一样,饮食靠外卖续命。最后到了我把电话打给店家,他们直接问“老样子是吗?”,我说,嗯。

7

在最颓废的日子里,因为打游戏,我收获了一段恋情。

那个男生是我在游戏里加的好友,在游戏里,我们是彼此信任的队友,他会有意识的保护我,这种被保护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那时候心思单纯,不知道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所以我向他开口告白了,然后在一起。但这段感情只维持了一个月。

恋爱之初,我前所未有的胖,他透露要来长沙看我的时候,我开始拼命减肥。等到和他见面,我虽然减掉一些脂肪,但体重还在70多公斤上徘徊。双方见面了感觉还不错,我蛮喜欢他的,但他对我的体重似乎颇有微词。

回到学校,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对吃饭这件事产生一种罪恶感。我为什么这么胖,还这么能吃?我的体重为什么减不下来?我变得不能接受自己。那段时间,我吃完晚饭就吐掉,然后到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步,可以连着跑十几圈。

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产生的结果就是:我因为内分泌紊乱,把自己的耳朵搞出一个瘤,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割掉才行。男朋友听到这件事感到很大压力,有一段时间对我很冷漠,彼此也不发消息,与好友列表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别无二致。

有一天,我说,我们分开吧。他说,好。

失恋让我的心态变得更糟糕。我又疯狂打了一个月游戏,直到论文答辩的事情提上日程,我才渐渐结束了这种报复性的“堕落”。我告诉自己要回归一种正常生活状态,又在昆明打了一份工,但它非常枯燥,我只做了七个月。恋情和工作都不顺利,我在很长一段日子里被迷茫笼罩。

把我从这种状态里拉出来的是一个瑞典男人。平常周末,我会去翠湖公园英语角练练口语,这边有很多外国人。我和他就这样相遇了,他虽然年龄上大我很多,但我们还是迅速坠入爱河。

他是一个三观成熟的、能给人安全感的男人。遇到他以前,我对生活盲目,对自我自卑,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而活着。我的出身和家庭没有带给我任何荣光,我被前男友嫌弃,我在一家公司里随波逐流,二十多年茫无目的。但和他交流几次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说,你的英语很好啊,有很多单词我一个外国人都不认识,你却讲得头头是道;他说,你为什么总是抱怨你的父亲呢?他难道没有关心过你吗?你为什么不多想想他的好呢?他说,你不要给我讲太多你痛苦的遭遇,我们不能一味沉溺在痛苦的回忆中,我们每天见面、出去游玩,你不快乐吗?你为什么不把这些美好的记忆记下来呢?他说,你其实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你有很好的英文,你的世界和眼光不该被现实局限,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之前,我的生命中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角色存在,虽是恋人,却像父亲、像老师、像好友一样,带给我这么多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他是真正影响了我人生的人。

他来中国学汉语,半年到期,就要回国。分别之际,我并没有觉得很难过,因为我知道,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他走的那天,我的心情像翠湖的湖水一样,既深沉平静,又随着地球运转而暗暗涌动。眼下这份工作很循规蹈矩,它并不难,也不累,双休日不必加班,一切事宜按部就班,几个月下来,说它是个舒适区不为过。如果我家境好一点,或者已经有房有车,万事不愁,那么它一定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我现在有什么呢?恐怕什么还都没有。这时,一只红嘴鸥畅快地舒展着洁白有力的双翅,黑色的尾羽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伸出红爪,向碧油油的水面轻轻一触,旋即再度飞起,飞向了高空,飞向了远处。原本平滑如镜的水面因之掀起波澜,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直到荡漾至岸边的我的脚下。

2019年3月,因为想见到他,也因为对乏味的生活下了某种决心,我开始筹备去欧洲留学的事宜。

8

钱还是最艰难的问题。

决定要出国,我自己查了资料,一般有10万块钱也就够了。可我连这个钱也没有,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原始资本的积累。

我听本专业的老师同学说,懂英语的人可以接一些短期的外国劳务项目,月入一万以上不困难。

我连着投了几个这样的工作,最终选择了一个给钱最多的,去尼日利亚工厂的项目。

我带着憧憬飞去尼日利亚,工作的地点是一个用高高的围墙围起来的工厂,墙头上都安装着带刺的铁丝网,墙上用英文写着:危险,铁丝上带电,请勿靠近。入口戒备森严,厂内的树木又高又大,飞来飞去的鸟雀的怪叫令人心悸。这里大约有四五十人在工作,中国人和非洲人各半,他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冶炼金属,我在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之间充当翻译。此外,事关采购、人事、销售等环节,也要我来参与,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早七晚七,有时还要加班,可以说除了睡觉,就是工作。

image

图 | 在尼日利亚工厂打工

尼日利亚赤日炎炎,把我晒得越来越黑。但为了这每月1.5万的薪水,我宁愿默默忍受。

从5岁开始就跟父母外出蹬三轮车摆摊的我,早就锻炼出一副不拘小节的性格。小时候跟父母摆摊累了,我就在市场里随便找个牛皮纸箱,把它撕开、铺好,席地而卧,一任周围闹市人流哄乱,我也毫不在意。

但我深知这边的工作不能长久,肉眼可见的工业污染,显然对人体有害;不时传来的中国人被绑架的消息,以及出厂必须警察陪同、荷枪实弹的待遇;老板出去嫖娼,都要我负责安排司机,这类工作太令人作呕……尤其是有一次,目睹一个员工摔伤,老板冷漠的样子,实在让我再无安全感可言。于是两个月后,我正式递上辞职信,回到了云南。

到手三万,工作还要接着找。在瑞典的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一份去迪拜哈利法港口的翻译工作。他说迪拜的安全性起码有保障,并且这份工作又是中国政府和阿联酋政府的官方项目,各方面都非常正规。虽说月入一万,比上一份工作少,但我也同意了,还是要安全第一。就这样,2019年5月我又远赴中东,在迪拜度过了一年的务工生活。

image

图 | 在阿布扎比哈利法港口

到12月,原始资金积累的差不多了,我开始启动留学计划。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我起初投了比利时两所大学的4个专业,但都被拒绝了,因为个人绩点太低,只有2.9分。我又投了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两个专业,一个国际关系,一个亚洲中东研究,第一个还是被拒了,幸好第二个同意要我。

我猜,可能因为我迪拜的这段务工经历,给我加了分吧。

2020年5月,我终于拿到了塔尔图大学的offer。但全球越来越严峻的疫情,让我始终在担忧自己能否顺利入学。工地这边也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最夸张的一个月,我陪工友去了7次医院,随时可能染上病毒。

在双重的惴惴不安中,学校方面传来了两个好消息,塔尔图大学仍然接收我们这批学生,只要符合隔离条件,两次核酸检测达标,就可以于8月底入学。更重要的是,因为疫情,很多学生放弃了留学,导致塔尔图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名额出现了一个空缺,于是给了我。这样的话,我就得到了6万块钱的补助,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11

第一学期的大学生活特别愉快。

这所拥有400年历史的欧洲大学非常漂亮,教授们都很开明,无论想干什么都会得到他们的鼓励。大家的讨论氛围也很强。包括看论文,以前我觉得阅读论文是件特别枯燥的事情,但现在我渐渐能从中找到价值和乐趣了。

image

图 | 在塔尔图大学上课

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喜出望外。本来我是因为要见那个瑞典男人才来欧洲留学,但是现在因为疫情,我们始终无法见面。不过,又经过半年的教育洗礼,我已经没有那种对他的执念了。我没有那么幼稚,不远万里来到欧洲,是非要跟他寻求一个什么结果。我只是想来这边感受一下,是怎样的环境教养,塑造了一个他那样正能量的人。我们现在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是那种可以一生互相交流的好朋友。

抛开他而言,我觉得我自己前25年的人生,其实是一个冥冥之中、不断被教育重塑的过程。因为家庭的压力,我从中学起变得好学,考上一本后,走出了这座云南小城;又因为兴趣使然,我选择了英文专业,所以大学期间我可以参加许多跟英语有关的社会实践,并从中挣到一笔笔生活的开销;毕业后,又因为英语技能,我认识了这个给我带来无限力量的男人。最后之所以能有机会外出务工、DIY欧洲留学,也可以说都是在我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逆袭。

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我觉得恍若隔世。我从黑暗曲折甬道里走出来,回过头,真的经历那样的一切了吗?

但我也知道,过去的岁月塑造了今天的我,我的家庭曾带给我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某种意义上也促使我有勇气独立自主地面对现实,儿时风雨无阻摆地摊的经历,也让我养成了这种“固执”的性格。而现在,我的挣扎终于有了结果,我的学校带给我很大的希望。

爱沙尼亚是一个经济发达、景色漂亮的小国家,物价和房租的负担都不重,如果可能的话,读完研究生我想继续留下来读博士。我依然觉得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就像我高一时阅读的《飞鸟集》里,泰戈尔的诗句:“死和生都属于生命/举足落足都是在行走”,一切不过是在体验时间罢了。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微信号:zhenshigushi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低保户里走出的留学生

27 Apr 04:49

粉色“超级月亮”意味着沿海洪水的风险增加 但月球周期掩盖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据外媒报道,在2021年4月27日,一个“超级满月”即将到来,像迈阿密这样的沿海城市知道这意味着一件事:潮汐洪水的风险增加。当月亮位于近地点,以及当它是满月或新月时,异常高的潮汐是常见的。但是人们应该注意到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其他情况。它被称为月球交点周期,目前它隐藏着一个迫在眉睫的风险,不容忽视。

Lunar-Nodal-Cycle-Chart-777x437.png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18.6年的月球周期的阶段,它减少了月球对海洋的影响。其结果会让人觉得沿海地区的洪水风险已经趋于平缓,而这也会让海平面上升不那么明显。

Brian McNoldy是迈阿密大学罗森斯蒂尔海洋和大气科学学院的一名大气科学家,他密切关注着迈阿密的海平面上升。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情况。

XQ3S91Z(XH1$67YY7OUO1}N.png

月亮与沿海洪水有什么关系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虽然太阳也在潮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地球的自转以及它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产生了一天和一年中不同的潮汐。但是,这种影响还不到月球所起作用的一半。

这种对我们海水的“引力拉锯战”是在近450年前发现的,尽管它已经发生了近40亿年。简而言之,月球对我们如何体验海平面有非常强的控制力。它不影响海平面上升,但它可以隐藏或夸大它。

Lunar-Nodes-777x454.png

那么,什么是月球交点周期?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轨道问题。地球在某一轨道平面内围绕太阳运行--它被称为黄道面。为了简单起见,让我们想象这个平面是水平的。现在想象一下月球绕着地球运行。该轨道也位于一个平面上,但它略微倾斜,相对于黄道面约5度。这意味着,月球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轨道平面相交于两点,称为交点。

月球的轨道平面在大约18.6年的时间里,以最大和最小+/-5度的速度前进,或摆动。这种自然的轨道周期被称为月球交点周期。当月球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更接近时,地球上的潮汐会被增强。相反,当月球平面进一步偏离赤道平面时,地球上的潮汐就会相对减弱。

月球交点周期在1728年首次被正式记录下来,但几千年来,敏锐的天文观察家们一直知道。

ezgif-2-b859e2553f6f.gif

这对海平面有什么影响?

交点周期的影响是渐进的--这不是什么人们会注意到的事情,除非他们几十年来都非常密切地关注月亮和潮汐的精确运动。但是在预测潮汐的时候,要考虑到几十个天文因素,包括月球的交点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甚至利用它。在月球交点周期的最快速下降阶段--就像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我们在观察到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方面有一点缓和,所有其他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些年是实施基础设施计划以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年份。

一旦我们在2025年左右到达周期的底部并开始上升阶段,月球交点周期开始对感知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在这些年里,像迈阿密这样的地方,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实际上是加倍的。由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月球交点周期贡献的细节各不相同,其影响因地而异。

26 Apr 05:31

从「旅程图」到人人可用的「组件应用」,我探索的下一个应用

by 空谷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之前 我在探索 Airtable 时曾经实现过一个用户旅程地图,有不少小伙伴对这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纷纷问我这是个什么软件,能不能体验或者使用。

但是由于这个旅程图是 Airtable 上的 Custom App ,如果要使用必须得是 Airtable 的付费会员,且需要一定程度复杂的前置安装操作与配置,所以这个用户旅程地图虽然看上去和体验起来都还不错,但是上手的门槛实在有点高。

另外,从开发层面来看,这个组件的开发体验并不理想。原因有两点:

  1. 和 Airtable 强耦合 :由于这是一个 Airtable App,所以使用了很多 Airtable 自有的组件,无法脱离 Airtable 复用到其他端(例如网页);
  2. 开发不太灵活: 如果要开发这个组件时,必须要打开 Airtable 才能进行开发,导致整个开发链路过长,体验较差;

这也使得我在完成这个 demo 后,就丢在那边没有添加新功能和别的优化了。(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之前缺少相关的业务场景)

在最近一周左右的时间里,由于某些契机,我将这个用户旅程地图进行了一遍重构和一定程度的视觉优化,并将其提取成了一个 组件,进而可以在网页、Airtable、甚至 Sketch 插件中作为模块引入,灵活性也大大增强。

在这个过程中, 我无意间探索出一种有意思的工具开发与资产沉淀的模式, 在这分享出来,和大家做个探讨

用户旅程图简介

首先按照国际惯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新鲜出炉的东西。说实话我无法用传统的「组件」、「产品」或者「应用」、「工具」来完美描述我做的这个玩意,可能比较合适的说法是「方法」、「流程」或者「服务」?

欢迎在看完后为它下定义,不过为了方便起见,在本文里还是用「应用」这个词吧。

是什么?

这是一种用文本语言来书写用户旅程地图的(如下图所示)应用,你可以通过书写结构化与语义化的文本,轻松地实时生成用户旅程地图。

为什么?

我做的这件事情最早的缘起应该是在我之前实习时的一次周会。组里一位同学在完成一个冲刺项目的设计闭关后,和大家分享了一张在设计前期与多名 PD 同步时制作的产品流程图,在分享完毕后,大家交流起来。

我主管问:「问个有意思的问题,你这张图在从第一次做完之后,还有在迭代吗?」

同学回答说:「做了一些视觉上的微调,后面就没动了。」

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就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 如何使得我们在设计前期做的各种图(产品流程图、用户旅程地图、服务蓝图等等)在做完之后不变成一张死图?」

然后大家讨论了各自的一些思路,比较经典的应该是利用语雀的表格来进行绘制,但是限制也相对较大。到最后我们也没有讨论出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就干脆进入了下一个话题。

我相信用 Sketch 画过这些流程图的设计师应该深有体会,这种图的绘制往往费时费力,而且一旦需要修改,往往非常费力,心智负担很大。这也就导致很多时候除了展示(写文章、晋升述职)以外,就不会再去迭代更新这些做出来的图,而随着时间流逝,项目可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又并没有及时更新,最后当时花了大量时间制作的图就变成了死图。

作为一名 「懒癌晚期患者」,我对于这类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及其厌恶所有工作效率低下的繁琐流程和操作,所以我会竭尽自己所能优化自己的工作流,提升效率。针对他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当时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所以暂时作罢。

在去年遇到 Airtable 时,我惊奇地发现利用 Airtable 和它的 App 可以非常完美地解决上述场景下的这个问题,并将它分享了出来。但这个完美的前提,则是需要会使用 Airtable,且开通 Airtable 的付费会员。在上周将其组件化与重构的过程中,我萌生了能否让该组件脱离 Airtable 也可单独使用的想法。在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后,就有了现在的这个模样。

怎么用?

快速上手

 

体验该应用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打开上图这个 模板。我会基于这个模板简单介绍一些基础用法,让大家对这个应用有个直观的体感。关于具体的使用教程就不在这里赘述,想详细了解的小伙伴请移步:使用教程

修改文本

在该应用的左侧编辑器中修改所有绿色文本和黄色数字时,右侧的界面会实时自动刷新。

添加某个行为

然后也可以通过复制文本来快速创建一个用户行为。(图中的快捷键是 alt + shift + ,代表向上快速复制选中的文本)

隐藏阶段

也可以通过注释掉某一阶段,将其在图中隐藏。(快捷键 CMD + /

自定义显示区块

针对一些个性化需求,我也提供了一些配置选项,例如可以在 sections 下面调整显示的区块。(移动文本的快捷键为 alt +

也可以通过 height 配置项自定义某些区块的高度。

与文档平台集成

文档平台在某意义上是就是旅程图的「终端」。在 CodeSandbox 渲染出来的图集成到文档平台时,才可以发挥出 这个图 的最大价值。(如下所示)

 

关于如何嵌入到文档平台,请查阅:

 

从组件到「组件应用」

简单介绍完这个应用后,来聊聊这个应用背后整个的思考过程,个人认为这才是这个应用背后最有意思的环节。

CodeSandbox 引发的思考

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初,我只是想把之前在 airtable 中的 app 提取成一个组件,这样就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体验。在我完成初步组件化之后,只需要从外部传入 JSON 数据,就可以渲染出相应的旅程图,如下图所示。

需要传入的数据示例如下:

import { JourneyMapData } from '@arvinxu/journey-map';
type Steps = 'plan' | 'rent' | 'take' | 'play' | 'return';
export const data: JourneyMapData<Steps> = {
  stages: [
    {
      id: 'plan',
      name: ' 计划租车 ',
    },
    {
      id: 'rent',
      name: ' 租车 ',
    },
    {
      id: 'take',
      name: ' 提车 ',
    },
    {
      id: 'play',
      name: ' 游玩 ',
    },
    {
      id: 'return',
      name: ' 还车 ',
    },
  ],
  actions: {
    plan: [
      { name: ' 找租车平台 ', emotion: -1 },
      { name: ' 对比不同平台 ', emotion: -2 },
      { name: ' 确定平台 ', emotion: 1 },
    ],
    rent: [
      { name: ' 选择租车日期 ', emotion: -1 },
      { name: ' 与同伴讨论车型 ', emotion: -1 },
      { name: ' 选择租车类型 ', emotion: 0 },
      { name: ' 支付费用 ', emotion: 1 },
    ],
    take: [
      { name: ' 打车去提车点 ', emotion: 2 },
      { name: ' 确认提车时间和地点 ', emotion: 2 },
      { name: ' 确认车况 ', emotion: 2 },
      { name: ' 确认还车注意事项 ', emotion: 1 },
      { name: ' 取车离开 ', emotion: 2 },
    ],
    play: [
      { name: ' 返回接同伴 ', emotion: 2 },
      { name: ' 开车游玩一天 ', emotion: 0 },
      { name: ' 车出了问题 ', emotion: -2 },
      { name: ' 打电话给客服 ', emotion: -1 },
      { name: ' 处理车况 ', emotion: 2 },
    ],
    return: [
      { name: ' 加油站加油 ', emotion: -1 },
      { name: ' 确认使用车况 ', emotion: -1 },
      { name: ' 打车返回 ', emotion: 0 },
      { name: ' 完成车辆交接 ', emotion: 1 },
    ],
  },
};

由于我使用了 dumi 作为组件开发的文档框架,因此在我发布完组件包后,经常会用 CodeSandbox 来确认组件是否可以被正常使用。

CodeSandbox 是一个在线的代码编辑器,主要聚焦于创建 Web 应用项目。

支持主流的前端相关文件的编辑:JavaScript、TypeScript、CSS、Less、Sass、Scss、HTML、PNG 等。支持自动代码提示。

关于 CodeSandbox 的介绍和使用,欢迎查看:CodeSandbox 使用指南

当在 CodeSandbox 中打开上述 示例 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依托于 CodeSandbox,将 JSON 数据以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那么这个旅程图就可以与 Airtable 完全解耦! 而一旦解耦之后,使用该旅程图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进而真正有潜力变成生产力工具。

图片画廊组件

当我脑子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突然又想到了之前实习时做的一个小东西——图片画廊(太小了以至都没单独为它写文章)。

这个组件希望尝试解决的问题是,图片类素材在团队中如何有效地分发、管理和使用。

而这个组件的数据源也和用户旅程图也非常类似,也是采用 JSON 的形式,将数据保存到文本中。

这个组件的设计加开发用时差不多 两三小时,至于代码也就短短百行左右,但是结合内部的一个代码托管平台,就可以嵌入到语雀中,作为图片素材的管理中心文档,恰到好处地解决了痛点问题。

结合之前做到一半的 Mindflow,把这三个东西放在一起时,我突然意识到了一种潜在的 「数据文档」 搭配 「可视组件」的「组件应用」

组件应用,顾名思义,就是应用的主体就只包含一个组件。由于只包含有一个组件,所以开发成本比起完整 App 要低很多很多(甚至在大部分时候可能只需要完成视图的展示即可),同时通过该组件又满足了该场景下绝大部分需求。

数据文档:JSON 与 YAML

但是我们知道,只有组件是没法对数据持久化的。那数据的存储该怎么办呢?这就要交给前面所提到的「数据文档」了。「数据文档」指的是将之前存到数据库里的数据(一般为 JSON),以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这样一来,所有对数据增删改查的交互操作,则全部由文本编辑器来兜底。

这里还有个小问题:在前端组件中,数据通过 JSON 进行存储,但是 JSON 是一种机器化的数据结构,非常不易于人类阅读与书写(如下图左侧所示)。如果数据文档用 JSON 保存,那么对人类来说会非常不友好。

所以这就引入了数据文档的主角:YAML。YAML 在开发中是专门用来写配置文件的语言,非常简洁和强大。通过非常简单的语法,就可以写出丰富的文档结构。

同一数据内容的 JSON 与 YAML 的对比

在 JSON 中需要用大量的引号、大括号、中括号和逗号才能表达的数据,在 YAML 通过缩进和 - 就可以表达,因此 YAML 是一种非常易于用户书写和阅读的语言。(如果你了解 Markdown,那么你就能理解 YAML 与 JSON 的关系 ——YAML 相当于 Markdown ,而 JSON 相当于 HTML)

写 YAML 文档在很大程度上和书写普通的文档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需要注意一定的结构规范(即 YAML 的语法和用户旅程图相应的语法),例如:

stages:
  - name: 计划租车
    actions:
      - name: 找租车平台
        emotion: -1
      - name: 对比不同平台
        emotion: -2
        thoughts:
          - 对比来对比去好麻烦
        painPoints:
          - 能否有一个一键对比的能力
      - name: 确定平台
        emotion: 0
        thoughts:
          - 感觉一嗨好像还不错
          - 神州好贵
    painPoints:
      - 手机上操作效率太低了 

虽然上述示例好像存在一些看不懂的英文,但事实上将它们简单翻译一下(stages:阶段、name:名称、actions:行为、emotion:情绪值、thoughts:想法、painPoints:痛点),就会发现其实是就是一些人话:

 阶段:
  - 名称: 计划租车
    用户行为:
      - 名称: 找租车平台
        情绪值: -1
        
      - 名称: 对比不同平台
        情绪值: -2
        想法:
          - 对比来对比去好麻烦
        痛点:
          - 能否有一个一键对比的能力
          
      - 名称: 确定平台
        情绪值: 0
        想法:
          - 感觉一嗨好像还不错
          - 神州好贵
    痛点:
      - 手机上操作效率太低了 

我相信这样的数据文档,是任何一名设计师都可以轻松学会的。 而事实上,在我看来,使用 YAML 书写用户旅程地图的数据文档,和我们写普通的 Markdown 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即可。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使用这种符合规范的「数据文档」,在「组件应用」中得到相应的用户旅程地图。

文本编辑器兜底

文本编辑的交互是最自由的手段。而基于 VSCode 编辑器框架开发的 CodeSandbox 包含了大量文本编辑的高效交互。 虽然可能的确不如可视化编辑器那么直观,但是一旦上手后效率奇高无比,一些在传统应用中无法做到的调整需求,都可以用文本编辑器快速达成。因为 CodeSandbox 集成了 VSCode 的编辑器框架,因此大部分使用 VSCode 的编辑技巧都可以用在 CodeSandbox 中,下面就举了两个例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技巧,我在这里就不写了)

注释

采用文本编辑的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注释(标记符 # )来承载数据之外的信息,例如这张图是在,则可以在顶部加入与会人员、时间等信息,针对某些具体的阶段,也可以补充必要的相关信息。而这在传统的旅程图工具、或者其他各种非文本类的工具中可能都没有非常好的备注方案。

代码块折叠

YAML 可以算是一种语言,因此 CodeSandbox 会将我们书写的文档当成代码来着色,譬如关键字是红色,注释是灰色,字符串是绿色、数值是橙黄色。同时这样一个文档也具有了折叠与展开能力(如下图所示)。这样一来,哪怕文档多长,我们都可以用代码折叠的方式将注意力聚焦到关注的文档块中。

同时,CodeSandbox 提供了 10+ 关于折叠与展开的快捷键,帮助我们提效(红色框出来的是算比较常用的)

组件应用 VS 传统应用

在传统的云端应用(例如 Figma 等)中,我们往往需要将数据保存到后端数据库中,数据的展示界面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产品,包含登录注册等区分用户的基本流程。而在传统的桌面端应用中(例如 Sketch),该应用往往会自定义一种文件后缀形式,将其与应用进行关联绑定,文件的读取、修改、存储都由软件来控制。

「数据文档」搭配 「组件」的「组件应用」,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适合低频、小众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简单对比如下:

  云端应用 桌面端应用 组件应用
数据存储 保存为自定义本地文件 纯文本
三方兼容度(是否可用别的工具修改) 往往无法兼容 视应用而定 可用任何文本编辑器修改
修改方式 只能借助应用界面 视应用而定(例如 Sketch 借助界面,而 Typora 就可以用三方编辑器修改) 文本编辑器(无法用界面)
视图形式 自定义
开发成本
交互操作 受应用本身限制 受应用本身限制 采用文本编辑器交互

还可以干什么?

在完成用户旅程地图这个「组件应用」后,我还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了一下用户旅程图组件的应用可能性:

  • 与 Git/Github 集成 :如果我们希望将旅程图可以成为项目资产,那么用工程化的方式进行管理非常重要。由于每张旅程图本质上就是一个 YAML 文件,那么我们就可以用 Git 和 Github 的方式做到工程化管理。甚至结合我之前做的 Gitmoji Commit Workflow,就可以自动进行更新日志生成与版本管理。(具体咋做展示不展开了,不过感觉会这么做的人应该还比较少,就放一个 模板 供参考吧。
  • 视图样式切换 :在完成初版旅程图时,我将这个工具发给了我周围的小伙伴进行体验,就有小伙伴给我提出,是否能够在视图上显示一些重点行为,例如情绪值比最高和最低的几个行为修改颜色,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聚焦需要优化的产品环节。如果把这个功能完成了,我相信这个旅程图组件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展示图,甚至还可以变成辅助分析的效率工具。
  • 动态用户旅程地图: 如果我们能够基于 Git、Github 完成旅程图的工程化管理,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获得不同版本号的旅程图?这样一来我们是否可以把这样一个旅程图变成一个项目监控工具?例如在情绪地图上观察 v1.0 版本和 v2.0 版本的差异,有哪些环节的用户体验情绪提升了,哪些环节用户体验情绪降低了,进而判断产品迭代的状况。如此一来,用户旅程图就不再变成死图,而是有实用价值的监控图。

对于这样一个「组件应用」,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 「做梦」,说不定我哪天就把它们实现了呢~😏

最后的一点点感想

你的下一个应用,未必是「应用」

前段时间看到 《你的下一个应用,未必是程序》,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深有共鸣:

因此,与其关注应用是什么,不如关注应用能做到什么、是如何做到的、有没有尊重我们的选择和权利。与其关注一个应用是工具还是服务、原生还是「套壳」、买断还是订阅,不如关注它能否满足需求、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抽象意义上来说,「应用」是对特定场景的一组功能集合,来满足该场景下的需求、提升效率、创造价值。而在各种应用、SaaS 服务大行其道的今天,多少应用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偏离这种初衷。毕竟一个完整的应用无法完全聚焦在功能本身。为了提供相应的服务,往往还需要用户体系、数据存储等各种其他功能模块。这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开发成本,又在另一方面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竖起了一堵堵高墙,一点点阻碍了多种应用间协作的可能性。而我现在探索的「组件应用」,说不定就是一种「应用」新方向了,对于足够轻量化和小众的场景,也许可以试试这样的模式。

说不定在未来, 你的下一个应用,就未必是现在的「应用」了。

创造资本

《小岛经济学》里中有个非常打动我的故事:

从前,有三个人一艾伯、贝克和查理住在一座岛上。岛上的生活艰苦,他们三个人只能每天打渔,然后吃鱼。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用一天的时间只能打到一条鱼,而填饱肚子,也正好需要一条鱼。

有一天,艾伯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能缩短,这样再也不会饿了。但是为了织这个渔网,艾伯需要挨一天饿。

查理得知艾伯的想法后,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艾伯没有被査理的话吓倒,仍然继续织网。到这一天结束时,艾伯终于织完了自己的渔网。

而第二天,其他人还是只能打到一条鱼,而艾伯打到了好几条鱼。

作者讲完这个故事后做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 通过自我牺牲(也就是挨饿),艾伯创造了资本。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都「去上班就是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是被资本持续地剥削」,而这种观点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可能过于消极了。可能由于我们已经过了生产力极度贫乏的阶段,所以大家渐渐将资本直接等同于金钱,进而忽略掉了资本最初诞生时的模样。

小岛经济学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任何提高效率的尝试和努力,所形成的「效率工具」、「工作流」或者「方法」,其实都是在「创造资本」。虽然它们不是真金白银,但是这其实才是资本原来的模样。

回溯我最早创造的「资本」,可能是从高中开始,因为我们高中 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对效率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在这些过程中逐步摸索了出了很多 经验技巧,最终在高考中得以如愿。

哪怕到现在为止,我依旧保持着对效率的极度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也不断创造着新的「资本」,这个用户旅程地图就是如此。这么多年无数积累下来的资本,让我具有了很高的工作效率和产出,让我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工作,我想这说不定也是当下的一种破局之法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17 Apr 16:02

护宇的神器营 篇二十: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护宇的神器营 篇二十: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2021-04-17 23:34:11 87点赞 300收藏 15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不涉及任何盗版内容,告诉大家一些搜索影视素材的小技巧(PS:原文由护宇担任主编期间,首发于【职场神助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像 @护宇 一样,看完影视剧后就忘了剧名,只记得经典台词、名场面,或是剧中音乐的旋律。

想半天想不起来,心里又一直惦记着。害,别着急,这就为你们找到了 7 个实用又方便的影视网站,一查就知道。

01:台词印象

▌ 33 台词

大家在逛 B 站或抖音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令人惊艳的台词混剪视频 👇

十几部不同影视剧里的经典片段汇集在一起,难道剪辑师们都是阅片无数随时记录?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No,No,No,其实只需一个网站—— 33 台词。

这是一个输入台词即可快速找到影片素材的网站。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或句子,就能轻松完成搜索。

例如我搜索「生日快乐」这句话,搜索栏下方瞬间出现了 208,240 多条相关影视素材。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每个素材都会显示片名和剧集以及台词出现的时间点,精确到几分几秒的那种!

网站还十分贴心的设置了高级筛选,让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影视片段。

例如我需要《神偷奶爸》中的这段视频素材,在高级筛选中选择对应的需求即可。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影片素材网站,它还可直接点击预览进行观看,确认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片段,实在太贴心了。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确定后,点击采集就能收集进自己的账号里啦。

如果不想保存,直接使用也是可以的,在线云截图、云剪辑了解一下?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操作完之后可以直接保存桌面带走哦~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网站还提供了官方客户端进行操作。

注意:预览到剪切等操作都需要注册账号哦,流程很简单,用邮箱即可。

▌ 英语台词社

这是一个为英语爱好者开设的公益站点,目前已经搜集 26000+ 电影,110000+ 集美剧台词。

它支持强大的台词搜索功能,输入标题或关键字即可,支持中英文搜索。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这里还为学习英语的小伙伴开设了一处超实用的学习天地,它对英语台词进行了难易程度分级推荐,初学、入门、进阶、高级全都有。

看两篇就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哪了,赶紧去测测吧 👀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在这个网站里,我们还能查找到很多经典电影的完整台词,并且支持下载 PDF 文档哦!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热门的老友记,摩登家庭都有,全篇幅的台词,打印下来,大家看着台词练习口语或者学习英语,也是不错的~

听说通过台词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怪不得英语老师总要我们看英语电影呢。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正在学习英语的小伙伴速速 get 起来吧 !

▌ Dialogue

以上两个网站概括的虽然很全面,但是有些动漫片段我还是搜不到,别急!

这是一个动漫对白搜索网站,首页设计简洁,操作也很简单,直接输入台词即可。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例如我亲戚家的小孩经常说一句话「燃烧吧 小宇宙」,经过搜索,原来是《圣斗士星矢》里的经典台词。

除了动漫名称,集数和具体时间也会呈现在网页上,方便进一步查找。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不仅如此,点击「动漫片名」还可以直接带你来到该动漫的详情界面。

这里涵盖了关于这部动漫的所有详细资料,页面底端还有动漫论坛,许多动漫迷都在这里述说着自己的想法。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02:音频记忆

▌ tunefind(

看剧或者玩游戏时被某段 bgm 吸引,百度都掀翻了,却怎么都找不到它!

有了这个网站,找歌不用再求人!

这是一个音乐搜索网站,可以查找影视/游戏中的各种精选音乐。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以《权利游戏》「Game of Thrones」为例,搜索结果显示,它会详细的显示出每一季、每一集所使用的原声音乐 👇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我们点击《 Season 8 》的第 6 集看一下,每集细分出来的歌曲都可以免费试听,更新快,内容也很齐全。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唯一不足的就是此网站必须用英文搜索,大家用翻译软件转换一下就行~

▌ Anilist

你们还记得《声临其境》中韩雪配音海绵宝宝惊艳众人的热搜吗?谁能把海绵宝宝蠢萌的形象和高冷女神韩雪联系起来。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节目上的他们不再是演员,而是用声音表演的人。这个节目让一批隐于幕后的人走到台前,他们就是配音演员。

这个职业在动漫中也被称为「声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奇过,动漫角色磁性的嗓音背后,那个人长什么样子。

Anilist 来为大家解答,这是一个对动漫动画有着详细资料收录的网站,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每个角色的声优信息。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例如我搜索《火影忍者》,下面会出现每个角色对应的声优。

你知道火影中鸣人是一位叫 「竹内順子」女士配的音吗?她在配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 30 岁了!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不仅如此,点击声优的头像就能查看她的详细信息以及往期配音作品。

没想到竹内順子还给《数码宝贝》中「哥玛兽」配过音,大家听出来了吗?

除了国外的动漫动画,国内的也能搜到,比如《魔道祖师》、《狐妖小红娘》系列都有。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03:图像定格

▌ FilmGrab

带你找到全世界电影截图的网站。

FilmGrab 是专门搜索各种经典电影截图的网站,目前收录数量已经超过 100 万张,横跨 100 多年。

这些电影截图都是人工一张张收集保存的,每一张截图都注入着收集人的心血。

网站不仅支持按影片名称、导演名字、上映时间进行筛选,还可以按年份和图片的纵横比分,光是分类就可以看出制作团的良苦用心。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随机给你们康康一张电影截图,清晰度肉眼可见!!找到喜欢的图片点进去就可以保存下来了,用作电脑壁纸、朋友圈配图或者微博配图都没的说。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注意:这些图片都不能商用噢!

这个网站还收录了不少中国的电影截图,我在里面找到了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随便一张都是电影名场面。

▌ 这是什么动漫

我前几天发朋友圈,配了一张动漫图,好多人都问我这是哪个动漫,第几集。

动漫我是知道,第几集也太考验我的记忆力了吧!!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但是我丝毫不慌的告诉了她,看着她一脸崇拜的佩服着我记忆力时,我便暗暗收藏了这个网站

它只需根据一张动漫图片就可搜索来自哪个动漫,就连图片的情节以及场景的出现时间都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具体操作只需 3 步:

打开网站,点击 Browse a file,选中图片,点击搜索即可。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结果出来后,还会播放一小段视频让你进行确认,考虑的也太周全了吧。

网站除了介绍被识别出动漫的相关信息,往下翻还能查询漫画背后的声优,点击名字即可。

推荐奇奇怪怪的7个网站,没有你找不到的影视内容!

以上就是护宇找到的 7 个关于影视查询的网站啦,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把自己喜欢的台词记录下来,爱听的 BGM 存进歌单,炫酷的画面留在相册

说实话,当初在搜集这些网站的时候,有好几个都被惊艳到!所以,如果你觉得有1~2个戳中了你的需求,记得点赞 + 收藏 本文哦。

15 Apr 07:33

[現代奇幻] 租房艳遇

by 笑看人世繁华
从大学毕业后我首先到了杭州,而女友迟来一年,因为比我要低一个年级,找到了顺心的工作,却没有顺心的住所,于是我们在网上找了租房地资讯,找了很多家,终于在城北的一个社区里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虽然是农居点,可是条件很不错,一套3楼的房子,有一个女孩单独住,因为前面与她同住的女孩搬走了,一个人不安全又显得比较贵,一个月800。我和女友一起住,与她联系好后,晚上8点去看房,顺便同一个社区里还有一位男生与我们联系过,顺便也一起看看。不过我心里可不这么想的,男人嘛,大家都明白,谁不想有点艳福啊。

我们坐车去了那个社区,进去社区后,我们打电话联系里那个女孩,结果她就是刚刚从我们面前经过的那个,刚才还与我们同一辆车呢,太巧了吧,我心里暗自高兴,她认比较高,身材看上去不错,只是天冷,又有点暗,看不清楚,于是我们碰头了,她带我们去了她住的地方,进门一个客厅,客厅连着阳台,挺大的。厨房与厕所在一个方向,两间卧室是隔壁,门挨着门。我参观了我们要住的地方,刚好放一个大床与一个电脑桌,窗户朝北,比较小,我倒是比较喜欢隐蔽的房子,当然一切的想象布置都是以怎么样做爱有味道为前提哟。

我继续参观了厨房,厨房比较现代化,可是看这个女人也不怎么勤快,死角比较多啊,厕所也有点乱,内衣内裤盆里放着,我看她穿的都是比较性感的内裤啊,颜色都比较挑逗人的,黑色的T字裤,粉色的,红色的。胸罩也看来是D杯的啊。我有跑到阳台看了看,看凉衣服的地方,阳台挺宽,又朝南,比较舒服,我很高兴,她也一步不离的给我介绍。

我看她的眼神也非常希望我留下来。在房间里,我看清楚了她。身材脸蛋却是不错,是那种一让男人看了就有想法的女人,我们相互寒碜了几句,知道她28岁,当然没有问他又没有男朋友,我也看了她的房间,一张比较简单的席梦思放在地上,靠窗,另一面是电视与写字台,床顶调着一个大的粉色蚊帐,看来这女人倒是挺有情趣,谈吐中也看出来她很开朗,她看我们参观了她的房间,于是给我们说,我一个人住这大房间反正也有点大,你们想住大的我们就换,房租我们都对半分,因为我的一年要一个人住,于是我问他,以后的房租、水电费怎么算,她倒是很大方的,说我们都对半分吧,我说还是按人头,不能让你吃亏啊。

她说没关系的,反正住一起了都是好朋友了,看来她是诚心的想我们住下啊。

一半因为符合我了我的罪恶心里,一方面又符合了我们居住的要求。于是我给女友说了还是住这里吧,后天就搬,到时候打电话给她。

下楼后我们又看了另外一个男生的房间,他是与她老婆一起住,他没什么固定的工作,我想来不放心,楼层又高,看他色咪咪的样子,我也不放心吧我老婆放在这屋子里啊。于是我们就这样定好了房子,回去的路上,女友问我,哼,那女的怎么样,我不再这里,你可别与她上床啊,我说老婆,你想哪里去了,我心里虽然花了点。但是一般不会付诸行动的啊。何况那女人我也瞧不上啊。

就这样,我们三天后搬到了那里,我们还是住小房间,靠厨房与厕所的方向。

我们当即收拾了客厅与厨房厕所,把不要的家具摆设放在客厅,一些她需要的也给了她。这样以来我们的房子里显得温暖了许多啊。我们都很高兴,当晚就去超市准备了米和菜,我亲自下厨露了一手,干扁豆角、红烧排骨。还喝了一瓶红酒以示庆祝。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一直到晚上12点,我们才各自准备睡觉。

第一次在这个沾满女人味的浴室洗澡,我与老婆都比较兴奋,当然是鸳鸯浴啊,我们在里面折腾了好久,当然是相互的爱抚,亲吻,老婆用口交的方式给我洗我的鸡巴。想着外面客厅里还有一位寂寞难耐的女人,我的心里非常的刺激,总想给她点神经上的刺激,给她下点鱼饵啊。我本想就在浴室里干一次我的老婆,可老婆说算了还是到房间里吧,说外面有人,第一次就这样不太好,我就答应了。

我们洗完后老婆穿了透明的内衣,我也大胆的穿着我的三角裤走出浴室,我就是故意让她看见我,见我们出来,她微笑的说:“你们洗好了啊,我都差点睡着了,你们晚上睡觉可要小心着凉哟。”老婆直接走进房间里,我在客厅里逗留了一下,说:“你也去洗吧,早点休息,太晚了,而她也看着我这样的身体,特别是下面鼓着的一大包,还有包不住的阴毛,绝对勾引导了她,看得出她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没继续说下去,回到了房间里,关上门,她要进出厕所都必须经过我的房门的。

当晚我与老婆非常兴奋,感觉到好温暖,性趣昂然啊。我们69式,老汉推车、口交、指交差不多20多分钟,老婆已经面色红润,阴道也非常湿润,迫切的把我按倒在床上,一屁股就坐在我的小弟弟上方,手一扶我的鸡巴,一下就滑进了那滚烫又润滑的阴道里,老婆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扭动着小蛮腰,弄得我鸡巴一股劲的硬啊,我也使劲的往上顶,身体的撞击发出很响的啪啪声,越是兴奋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到外面浴室里还有一位女人在抚弄那诱人的躯体,我就越来劲。

使劲的干着我的老婆,一会一直响着的水流声停了,然后是拖鞋声,我有点担心我们的声音是不是应该小点才好,而老婆不想让我停,下来就趴在床上,翘着丰满圆润的屁股,我也顺势把上翘的鸡巴往下一按,对准那淫水四溢的洞口一整猛插,这下的声音除了撞击屁股还有弹簧床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想要是聋子,在门外也能听见,而老婆毫无忌惮的啊嗯声,也应该从分勾引起了她的欲望吧。

而她却一直在客厅里看着电视,直到我射出我滚烫的精液,停止了我们的乐曲。

她才关灯进入房间。这样的事情大家肯定是心领神会的,除非她不是人。

第二天早上我们很晚才醒来,快到中午,我们醒来后,老婆看见我笔挺的鸡巴,又用嘴巴把它含住,给我充分的润滑,我看老婆那么地饥渴,兴奋的把她抱到床角,搬开双腿,鸡巴插了进去,老婆又是哼哈哼哈的急促的呼吸。而这时我听见了厨房里锅碗的响声,原来她在做饭了,等我们干完,我们就到厕所里洗脸刷牙。她很高兴的给我们打招呼,叫我们吃饭,我们也很感激她为我们做好了早饭(其实已经下午了),她说不用客气,大家住在一起就像是一家人,不要分的那么细。我们也回应说是。下午我们一起去超市,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与装饰品,她很快与我老婆走在了一起,好像他们是一对,而我是打杂的了,他妈的。

这是最后一个晚上老婆与我在一起,明天早上她将回到学校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回到家我们又是做饭,然后吃完,打扑克,玩的很高兴,睡觉时,自然是与老婆继续做作业,老婆很疯狂,她要我提前多交些作业给她,因为我们都知道要隔很久才能享受到性的滋润了,老婆对我说,我不许背叛她,我说我当然不会,我需要的时候就打手枪,并且如实汇报,我也要求老婆不得受人诱惑,自慰也得我批准。

第二天老婆一早起床,收拾完了东西,我亲自送到了火车上,目送老婆离开,那滋味真当难受啊,我想大家也有过痛感吧?不过送走了过后,回到家里,就双眼发困了,而她还在家里洗衣服,看我颓废的样子,就问:“怎么了,老婆离开了舍不得了啊。哈哈,看来有人要打光棍一段时间了,唉,你怎么了,是不是这两天晚上透支过多啊。”我一听她这样说,看来她也不是不开窍的,就顺着她说地话说:“是啊,这两天比红军长征还累,现在走路都不稳了,该好好的修养修养了。唉,你有什么补品没有,给我吃点啊。让我恢复男人的雄风啊。”

她一听哈哈哈大笑起来:“有,就是不给你,你难道没从你老婆那里采集到什么啊?还要补啊?”我说:“唉,真不够哥们,算了,只有睡觉了”她立刻说道,“别走啊,快来帮我凉一下衣服啊。去帮我拿一下衣架,在我的橱柜里。”

我说:“唉,男人真命苦,我老婆是不是对你授权了啊,你也命令我起来了。”

我走到她房间里,打开橱柜,拿出衣架,眼睛往底下一看,我考,眼睛突然亮起来了,一副跳弹与一根肉色的假电动阳具放在里面,我立刻兴奋了起来,看来这女人也是池中尤物啊。有戏了。出去帮她凉衣服,吊带啊,内衣啊,内裤啊,她都毫不隐讳我的递给了我,瞧着女人还挺时髦的,穿的都是性感的玩意。我一定要加快速度搞定她。

她问我“你有什么衣服药洗的不?拿来吧”我一惊,不会这么好事情吧,主动靠近我啊,我当然求之不得,马上说有的,不过有点脏啊。于是拿出两条内裤,上面沾满了精液,不过我的体味很香,这点是老婆一直称赞的。我想也应该能勾引导她吧。她说:“咿、真脏啊,下次得给报酬啊。”我说要什么报酬啊?她说:“等我想到了再向你要吧,先欠着。”于是我下午就睡觉了。

突然我感觉到有人在捏我的乳头,我醒了,一看她竟然站在我的面前,哈哈大笑的说,7点了,吃饭啊,猪头。我一看窗户外面都黑了,不过她低垂的长发在我的面前抚过,一股清香啊,还在我的肚皮上滑过,痒痒的,原来这女人这么爱主动啊,我就故意不起来,她就说不吃我吃完了,我说你敢,她说你还比我凶啊?于是双手就各捏我一个乳头,我说痛死了,啊我怕你了,就马上挣扎起来,这时,她已经坐在我的床上,我一把抓住了她的双臂,脸部与她那么地近距离接触,感觉到彼此地呼吸那么地急促,她马上安静下来了,像受惊了一样看着我的双眼,我也看着她,我马上说:“怎么了,捏痛了你啦?”她也立刻恢复了笑容:“是啊,这么不爱惜女孩子,真是的,不给你吃饭了。”

说完就起来去厨房了,我看得出我们已经闪出了火花,我立即爬起来,光穿了个内裤,就跑到厨房要饭吃,她说你不害羞啊,大男人穿个内裤就出来,我说又不是外人,不怕,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啊?她说不给你吃,我说我饿了,求你了,给点吃的,行行好啊。她说想吃就得认错,要听话,我说那都可以啊,先吃了,条件呢开。于是她把饭的给我,我们吃的时候,她也故意说菜不能随便吃,要吃得她同意,我说行。让她过瘾吧。

吃完饭。她说,小帅哥,洗碗了。我说没问题,于是,洗完。我们一起看电视,都不好看,我们就开始上网,我到她房间上网,一打开网页竟然收藏了几个黄色论坛啊,我想这女人,够味。于是我毫不犹豫打开,她一会进来,说:“好啊,到我电脑上看黄色东西啊。”我说那里啊,本来就有的啊,不过确实不错,她也说,这是我朋友给我介绍的,内容很丰富,不过没经常看,马上给我推荐了看自拍偷拍的东西,我一一打开看了。

我们又讨论了外国与中国的不同,口交肛交的看法,毫无害羞的感觉,完全像是学术研讨,我考,我只穿了内裤啊,一经刺激马上显露了,一会我尿急,起身上厕所,她哈哈大笑起来,不会吧,这么冲动啊,裤子都涨暴了,我一听她这样说,刚好她坐着比较矮,嘴巴刚好到我的鸡巴的位置,我就故意把鸡巴往她嘴巴那一碰,她大叫起来,一把拉住我,不让我撒尿了,我求饶也没用,纠着我耳朵不放啊,我说尽好话啊,最后说我给她洗脚,才放了我,。赶到厕所鸡巴蹦的老高,尿液撒不出来了,等思绪平静了采有了尿意,撒了很久,我想也太快了吧,老婆刚走没几个时辰啊,是不是这女人早有预谋啊,比我还老道,我真兴奋,要不今晚就煮饭吧。

回到她房间,她已经换了睡衣,黑色的透明的,低胸,她做到了我的位置上,开始掌握电脑,她打开一些论坛网页,一个个地叫我观看,并与我评论,她说,这些人真实胆子大啊,竟然把脸都露出来了啊。我说我们应该像他他们学习她说你去死。看到一些刺激的画面,我故意让他多停留,故意与她靠近,一会就与她搭肩一起,她深深的乳沟,白皙的皮肤,身上的香水味道。实在诱惑着我。

我慢慢地开始双手摸她的脸,故意开玩笑,她都没有特别的反抗,于是我变本加厉,知道她已经给我信号了,我说下个毛片看看啊,她说我有的,于是打开一个欧美的片子,我们一下心跳就加快乐许多,也安静了许多,看了3分钟左右,她说话了,估计是水流的多了,就起身道床上,并对我说,别挡着,走远点看,过来这边,我也是实在不能忍受了,走到她跟前,一下把她按到了床上。她假意的反抗了一下,但是没说话反对,我也不停止。

我温着她的香唇,她也变得疯狂,我们包在一起,我吻她的耳朵,脖子,她闭上眼睛急促呼吸,马上把我按倒脱去我的内裤,我的鸡巴一下弹出,她用涂满红色指甲油的小手握着我的鸡巴,放到嘴里。给我套弄起来。我也摸着她丰满的乳房与屁股,并把她屁股挪到我的身上,我拨开她的睡衣,原来内裤都没穿啊。

毛毛不多,但是很有造型,一点不凌乱,阴唇也很丰满,我手指一伸,水马上就像破了的水袋一样,润湿了阴部。

我马上用舌头去舔,她也配合的把阴部靠近我的脸,我仔细的看着她的阴部(可别传给我什么病啊,到时就没法向女友交待了)我用舌头轻轻的触及她的阴唇,并挑逗她的阴蒂,能感觉到她全身的神经受到的刺激,而她也没有停止给我套弄,嘴巴配合小手,用她香甜的唾液润滑着我的鸡巴,口水一直流到了床单上,我用舌头插进她的阴道,她啊啊啊的叫了起来,说道:好舒服啊啊。继续。我于是更卖力的继续,淫水也把我的嘴巴弄得到处都是湿湿的,一会我也舌头累了,于是翻身下马,来个传教士,搬开双腿,我鸡巴一挺就很顺利的滑入阴道,她阴道很紧,也很有力,她伸出舌头,闭着眼睛,我看着她丰满的乳房,已经变大变硬,与我老婆的乳房有的一评。我不停地抽送,几百下之后,换了姿势,她侧身,我抬她一腿侧面进入,更深,她阴道也很配合的收缩,让我的鸡巴受到了亲吻。

她一边不停地哼着,好像与电脑里的A片比试一样。

一会我累了,她爬到我身上,夹着我的鸡巴,不停地扭动,乳房上蹦下跳的,我摸摸乳房,又把手指伸进她嘴里,她也想吸鸡巴一样的吸。眼睛却始终不张开,看来她的功夫真不简单,也或许是因为很久没享受到男人的刺激了,所以兴奋非比寻常吧,我的小弟虽然也算是久经沙场,也算得上一员猛将,可如此激烈的大战,加上她娴熟的功夫,我的小弟弟险些达到高潮,我翻身上马,把她按到在床,我站在地上,靠着床沿,抱着她的屁股,啪啪的以每秒2~3此地抽插,她啊啊的大叫,喊道:“啊,快,加油,我要,好舒服啊,啊……”我也问她:“让我做你的老公吧,我会每天操你,让你舒服死的。”她说“好的老公加油啊,老公我爱你,操死我吧,我要,啊……”我一边说道“我操死你,操死你,你个小骚货,我每天都要操你,你一定要听老公的话,每天给我操,听到没有,哦~~~”

她说“老公我听你的。操吧”我们继续着我们的对白,我不停的抽插,她叫床的声音已经远远大于音像的效果。

5分钟后我一股滚烫的精液一滴不剩的射进了她那淫洞之中,擦干净后,我突然想到没带套,马上问:糟了,要怀孕,她说没事的我昨天才完大姨妈。然后她又抱着我在床上躺下了,我们一起讲话,我说我没想到老婆刚走,就跟你上床了,她说,没关系的,要是我害怕就不要来,她也不会给我们增加烦恼的,我们两个人一起保密,在这一年中,我们一直保持情蜜关系。我答应了她。而就在这时女友的短信过来了,问我我在做什么她在做什么?

两个人没到一起吧,我神秘的向她笑笑,她一把抢过手机,给我的女友回了短信说:“她给我开过会了,要我记住以后出了卧室就穿好衣服,进她屋和厕所之前都敲门等等,最后还安慰我女友说在卧铺上要盖好毯子,不用回了,睡吧,吻你。”在她发送的同时我们深深的吻在了一起。


赞(1)
14 Apr 10:34

[現代奇幻] 业务助理雅雯

by 赤炎暧昧

(1)手机情缘

晚上的西餐厅里,雅雯和男朋友正在约会,今天是她二十三岁的生日,男朋 友特别带她到昂贵的餐厅吃饭,雅雯为了晚上的约会,今天特别的好好打扮了一 下,其实雅雯本来就是美女,身材窈窕修长,符合身材的套装,将她的好身材修 饰的更加完美,而紧身的窄裙,一双美腿配合上尖头的紫色高跟鞋,更将美女的 魔力发挥到最高点。

雅雯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业务助理,大学毕业後就在这家公司任职,因为外语 能力不错,人又长得漂亮,虽然反应慢了点,但还算称职,平常接接客户电话, 打些报告,工作也蛮轻松的,他的男朋友是大学时代就认识的,现在还在新竹念 博士班。难得两人有机会见面,雅雯也着意的打扮了一番。

雅雯和男朋友沈浸在浪漫的气氛中,谈谈说说十分愉快,餐厅里的人也都不 自禁的多看她两眼。吃完饭,两人虽然还有点意犹未尽,可是因为雅雯家里管得 严,男朋友也只好送雅雯回家去。

雅雯回到了家,才发现自己的皮包不见了,她以为是掉在男友的车上,就打 电话给男友,可是男友说并没有看到她的皮包,雅雯又打电话到西餐厅去问,西 餐厅的人也说没发现,雅雯心想自己真倒楣,皮包里有新买的手机,还有证件和钱,她尤其心疼那只新手机。

「真希望会有善心人士送还给我。」虽然希望渺茫,不过因为皮包里自己的名片,雅雯还是抱着一丝丝的希望。

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雅雯接到一通电话,是一个陌生的中年女人声音。

「请问,林雅雯小姐在吗?」

「我是,请问您有什麽事吗?」雅雯用她甜美的声音回答。

「哦,是这样啦,请问你是不是掉了一个皮包?」中年女人问着。

雅雯喜出望外,没想到真的遇上善心人士,而且进一步询问,皮包里的东西居然什麽都没有少。雅雯连忙道谢,双方於是谈到如何把皮包还给雅雯的事。

中年女人说∶「是这样啦,我脚不方便,不然你晚上到我家来拿好了。」

雅雯下了班,本想和男朋友一起去的,可是男朋友晚上要和教授开会,於是 只好自己去拿了。她按着地址,找到一栋在士林夜市附近的旧公寓,对方住在五 楼,她按了电铃,应声的却是一个中年男人,雅雯说明来意後,那中年男人却说 她老婆正在洗澡,请雅雯上楼坐一下,喝个茶。由於对方语气很有礼貌,雅雯也不疑有他,就进去了。

走到五楼,铁门却是关着的,雅雯站在门口看了一下,一个中年男人过来开 门,请雅雯进去,雅雯进了门,男人还拿拖鞋给她,然後把门关上。客厅布置很 简单,桌上放着茶具,原来男人喜欢泡茶。那男人自称叫阿海,招呼了雅雯坐下 後,就倒了一杯茶给雅雯喝,两人坐在客厅里闲聊,男人问雅雯年纪多大啦,在 哪里工作之类的。雅雯也随便应付着,可是她却感觉那叫阿海的男人虽然脸上挂 着笑容,可是眼睛却不停往自己身上打量着。

「你太太呢?还没洗好澡吗?」雅雯问着。

阿海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变得狰狞起来,回说∶「我没有太太,今天晚上你就陪陪我吧。」

雅雯吓了一跳,站起身来想逃跑,可是阿海扑到她的身上,把她压在沙发上 面,雅雯想用手推开男人,可是阿海力气很大,雅雯根本挣不脱,挣扎的力气越 来越小,阿海用虎口杈住雅雯细嫩的脖子,雅雯很害怕被他掐死,瞪大眼睛瞧着阿海,眼睛里满是惊慌可怜的神情。

「你乖乖听话,给我干一次就好,不用怕!」阿海说,他跨坐在雅雯身上, 把雅雯的衬衫脱掉,又扯掉她的胸罩,露出两颗浑圆的乳房来。阿海用手拍着雅 雯的奶子,一边说∶「啧!咪咪很大哦!」接着就趴下去,舔起雅雯的乳房来, 雅雯心里虽然百般不愿意,可是这时候却因为恐惧而不敢反抗,湿滑的舌头舔上来,雅雯只觉得 心。

阿海用舌尖挑逗着雅雯的乳头,缓缓的绕着圈圈,从四周舔向中间桃红色的 乳头,一手按住雅雯的另一只奶子揉弄着,另一手却慢慢的解开雅雯的窄裙,在 她光滑的背部抚摸着,老练而温柔的手法和他蛮横的长相完全不同。雅雯被这样 的刺激弄得呼吸渐重,可是却不敢哼出声来,在阿海脱去她的窄裙时,她还配合的抬了抬身子,让阿海脱得顺利些。在几分钟的时间里,阿海已经把雅雯的套装丢到茶几上,露出她雪白光滑的身体。阿海挺起腰身,也脱掉自己的汗衫,露出纠结的肌肉和满胸的黑毛,雅雯看到阿海身上的肌肉和满身的刺青,更加害怕。

「乖!不要怕,一次而已,我会弄得你很舒服的。」阿海在雅雯的耳边轻声说∶「不过你要是不乖,别怪你爷爷我不疼你。」他半威胁半挑逗的语气,让雅雯的态度更加软化。她闭上了眼,心里想着∶「忍耐,忍耐!」希望整件事可以很快就过去。

阿海的舌头舔上了雅雯的耳壳,他拨开了雅雯的长发,仔仔细细的舔起来,那是雅雯的敏感处,她的身体略略颤抖了起来,轻声的叫着∶「不要!不要弄那 里。」当然阿海是不可能理会这种抗议的。两人的身体紧紧相贴,阿海坚实的胸 肌紧紧压着雅雯的乳房,那浓密的胸毛扎在雅雯敏感的乳头上,更加刺激着雅雯的性欲。雅雯夹得紧紧的腿也越来越无力。

「你这里很敏感哦,让我看看另外一边。」阿海在雅雯的左耳舔了快十分钟 後,扳过雅雯的头,换另外一边去舔,这时候雅雯已经被逗得快受不了了,可是 阿海还是继续在逗弄她,阿海灵巧的舌尖在雅雯敏感的耳内搅动着,他的舌头力道恰到好处,雅雯忍不住拼命甩头想逃开,可是阿海固定住她的头,逼她接受挑逗。同时阿海也扭动着身体,把自己的身体在雅雯细嫩光滑的身体上摩擦着,让雅雯的全身都感受到阿海的刺激。

「啊!受不了了。」雅雯说。阿海又在右耳舔了许久,雅雯全身都发热了。 阿海已经慢慢逗了很久,雅雯全身都发热起来,呼吸几乎成了喘息,阿海的唾液 把雅雯的脸都弄湿了,雅雯鼻中尽是阿海唾液的臭味,那是长期嚼槟榔、抽烟弄来的心味道。虽然如此阿海的技巧仍旧令雅雯难以抵挡。

阿海的手慢慢的伸到雅雯的双腿之间,指头伸入了已经湿滑的肉缝中,雅雯 这时候才发现阿海的动作,想重新夹紧大腿,却已经太慢了,阿海已经把指头按上了雅雯的阴核,雅雯喘息着说∶「不要,不要!」

阿海淫笑,一边用手指在雅雯的阴核上搓弄,一边在雅雯的耳边说∶「湿成这个样子还说不要,放轻松,不过就给我干一次而已嘛。」

「真的,就一次而已?」雅雯发出疑问。

「真的啦,呆会我就把东西还你,我以後也不会去找你,大家高兴一下,不用怕嘛。」阿海说。

这时雅雯在阿海的数路进攻之下,身体的防线和心理的防线都已经崩溃,而 且阴核上阵阵趐麻酸痒的感觉,更让她无法抗拒。阿海手指的动作由轻而重,由 慢而快,雅雯很快的就有了快感,她的牙齿紧紧地咬着鲜红的下唇,不让自己发 出呻吟声,可是随着阿海的动作,雅雯越来越紧张,因为她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兴 奋,自己蜜穴里流出大量的淫水,在阿海做手指运动的时候发出难为情的声响,雅雯的脸越来越红,身体也变得火热,雅雯张大了腿,从紧闭的口中发出哦哦的呻吟声,美丽的脸不停的左右摆动。

阿海看着眼前的美女,心里也得意起来,觉得自己运气真好,要不是碰巧在 餐厅里遇见美女,又碰巧捡到她的皮包,身为一个餐厅清洁工的他,决没有机会干到这种美女的。於是他更加卖力的挑逗着雅雯,一边刺激着阴核,另一只手指 又伸进蜜穴里挖弄着。

终於在阿海的进攻下,雅雯达到了第一次的高潮,她伸手抓住阿海的身体,喘息着说∶「不要了!求求你,啊!我不行了!」

「舒服吧!想要了吧!」阿海看雅雯闭上双眼,全身发热,修长粉嫩的双腿 大大张开,,一脚悬在椅背上,一脚放在地上,而穿着高跟鞋的脚上还挂着扯破的丝袜,两腿中间的蜜穴有着白色的蜜汁,阿海吞了吞口水,连忙脱掉自己的裤子,把早已蓄势待发的粗大阳具掏了出来。

「不!不行啊!」雅雯感觉到蜜穴口阿海火热的肉棒正要进入自己的体内,虽然身体已经千愿意、万愿意,但是口头上却仍然抗拒着,口头上的抗拒当然不能阻挡阿海,阿海奋力的把肉棒顶进雅雯的身体。

雅雯感觉到肉缝被撑开,阿海粗大的阳具正往自己秘密的地方刺入,可是自己却完全没办法反抗,绝望的心理从美丽业务助理小姐心中浮起,自己的身体被新的中年男人污辱了,而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雅雯终於完全放弃了反抗,双手摊开,头一撇,任由阿海玩弄自己的身体。

在充分淫水的润滑下,很快的整根阳具就没入了雅雯的身体中。「哦!」雅 雯皱起了细长的眉头,呻吟中带着痛苦的感觉,阿海粗大的阳具真让她有点受不了,她男友的阳具和阿海的大家伙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感觉好像直顶到子宫里 的感觉,身体似乎要被贯穿。

「痛吗?一下子就会爽得受不了的」阿海说。他抬起雅雯的脚,开始缓缓的抽送。

「嗯┅┅」放弃抵抗的雅雯,感觉到蜜穴紧紧的缠住她前所未见的大东西。 虽说自己是被强暴的,可是一旦被男人插入以後,身体自然会有反应,肉棒摩擦 黏膜,撞击子宫的快感从肉洞的深处一波波的传来,让雅雯受不了,她闭上了眼睛,双手紧紧的握成拳头。

阿海也沈浸在征服美女的快感中,他一开始先慢慢的抽送,让兴奋已久的肉棒感觉一下被美女的肉洞紧紧包围的感觉,也顺便挑逗一下雅雯。果然过了没多久,阿海感觉到雅雯的嫩穴里流出了许多的淫水。他停止了抽送的动作,把龟头顶在阴核上转磨,果然雅雯马上发出苦闷的声音,摇动雪白的屁股。

「想要吗?」阿海故意问着可耻的问题∶「想要被我干对不对?小妹妹!」

没┅┅没有啦!」雅雯红着脸啐道,这麽不要脸的问题居然被一个陌生的男人问起。「你不要问这种问题啦!」

阿海嘿嘿淫笑,突然一下把粗大的阳具整根没入湿滑的小嫩穴中,雅雯一声 娇呼,双手连忙环抱住阿海。阿海推开雅雯,展开一阵急攻,雅雯的腿被举高, 阿海双手把雅雯的腿张大,低头看自己粗黑的大肉棒在雅雯的身体里进出,黑色的肉棒在雅雯雪白的身体里进进出出,红嫩的阴唇不停的被带进带出,肉棒上还带着白白的淫水。阿海越看是越过瘾。

「啊┅┅不要看,我┅┅好舒服┅┅天啊┅┅哦┅┅哦┅┅好深┅┅撞死人 了,哎┅┅好快哦┅┅啊┅┅」雅雯哎声连连,她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个样子, 可是在阿海的进攻下,肉穴里传来阵阵的趐麻感,雅雯根本就无法抗拒,只能够乱叫。

「好老婆,你是不是我老婆?」阿海把雅雯的脚抬到肩上,整个人压上去, 两只手压住雅雯坚挺的乳房,雅雯苗条的身体好似被对折一样,粉嫩的屁股被举高,肉棒刺得次次尽根,沙发也配合的「嘎吱嘎吱」叫。

「哎唷┅┅是┅┅是啦┅┅老公┅┅好老公┅┅弄死人了┅┅啊┅┅我要坏了┅┅啊┅┅坏了啦!啊┅┅!」雅雯被阿海的攻势弄得毫无反击能力,只觉得 被阿海干得小穴发麻,淫水不停的流出,弄得两人的阴毛和沙发都湿漉漉的,但 两人丝毫不觉。

「你要不要做我的女人?说┅┅说啊,哦,你的水真多,真浪,哦┅┅」阿海低低的吼着,雅雯紧窄的小肉穴紧紧的包住阿海的肉棒,而且不停的夹紧。

「要,我要┅┅我是你┅┅你的,我被老公干死了,天啊,啊┅┅啊,飞起 来了,我飞了,啊┅┅!」雅雯一声浪叫,纤细的臂膀从紧紧抓住沙发扶手,变成紧抱住阿海的背部,尖尖指甲直陷入肉里,彷佛溺水的人抓到了浮木一样,大量的淫精直射而出,浪穴不停的收缩着,眼见是到了高潮。

「我不行了┅┅放我下来,求┅┅求求你,停一停,啊┅┅被干死了啦,好老公,啊┅┅饶了老婆┅┅」

阿海见雅雯如此激动,自己其实也有点精关不固,便停止了动作,顺便休息 一下,他紧紧的把雅雯抱在怀里,只见眼前的美女双颊晕红,媚眼如丝,娇喘不止,小浪穴还不停的夹紧。

「亲我!」雅雯撅起了红唇,要阿海亲,浑然忘了自己是被奸的。阿海也俯身亲了下去,两人疯狂的把舌头纠缠在一起,交换着口水,亲了好长一阵,雅雯胸口的起伏才稍稍平静。

「好老婆,舒服吗?」阿海好不容易摆脱雅雯舌头的纠缠,问道。

「哎┅┅还问人家,你好厉害哦。」雅雯红着脸承认,她从来不曾被干到失神的地步。「水流那麽多,好可耻哦。」雅雯感到自己的屁股都湿答答的。

「要再来吗?」阿海问。雅雯红着脸点头,阿海便换了一个姿势,雅雯上身趴在沙发上,白白嫩嫩的圆翘屁股高高挺起,她从来不曾这样办过事。

「这样好丢脸啊。」雅雯说。阿海也不回答,一手扶着她的纤腰,一手调整肉棒的位置,龟头对正蜜穴,一下狠插到底,磨了一下之後又慢慢的抽出。

「这样舒服吗?」阿海双手向前抓住雅雯的奶子,两人的身体紧紧的贴在一起,阿海知道雅雯已经屈服了,便不再狠干,改用狠插慢抽的招数慢慢提高雅雯的性欲。果然雅雯也配合的摇动着屁股,追求着快感。

「这样好紧好刺激,啊┅┅你的东西撞得人家好舒服。」雅雯回答,一头乌 黑的秀发披散在雪白的背部,背部也因为流汗的关系闪着细细的光点,从纤腰到臀部葫芦状的曲线也让阿海看得血脉贲张,一根肉棒越发坚硬起来。

「我的什麽东西?」阿海故意把龟头顶在蜜穴口,不肯深入,逗弄着雅雯。

「你的小弟弟嘛!」雅雯正在性欲高张,这时哪里禁得起挑逗,便摇着屁股往後追着阿海的肉棒。

「什麽小弟弟,这是你老公的大肉棒在干你的小浪穴。」阿海说,狠狠把肉 棒刺到底,「噗滋」一声,淫水从结合的缝隙挤出来。「要不要大肉棒插你啊?要不要?」

雅雯被这一撞舒服得很,哪还管什麽害羞的,连忙说;「要!要!大肉棒快 插我,快,哦┅┅你┅┅你肉棒好硬啊!好爽┅┅好爽┅┅人家┅┅人家┅┅啊
┅┅又要坏了,好老公,你最棒了┅┅哦,好舒服┅┅我又要开始了,啊┅┅老婆要被插死了,啊┅┅大肉棒好爽┅┅啊┅┅不行了┅┅我要死了┅┅啊┅┅」

阿海扶着雅雯圆翘的屁股,开始做长程的炮击,整根肉棒完全拔出来後又再 整根插进去,只撞得雅雯好像发狂一样乱叫,手紧紧抓着沙发的皮面,一直把脸 往沙发上挤,淫精浪水好像泄洪一样的的喷出来,阿海每次抽出来,就喷到地板 上,插进去时又是「噗滋」一声,阿海这时也满头大汗,狠命的加快速度,雅雯 的小嫩穴也不停的收缩,她的高潮似乎连续不断的到来,阿海这时感到大腿一阵酸麻。

「哦,我要射了!」阿海低吼着,把肉棒深深的刺入雅雯体内,火热的精液开始喷射到雅雯的体内,喷得雅雯又是一阵乱抖。

「啊┅┅我不行了┅┅一直到┅┅要死了┅┅」雅雯一阵激动的浪叫後,全 身无力的趴在沙发上,这麽一战下来,雅雯已是香汗淋漓,张大了嘴,不停的喘 着气,沙发和地板上一大片湿湿的痕迹。阿海也趴在雅雯的身上休息,刚射完的肉棒还留在雅雯体内一抖一抖的,每次抖一下,雅雯就全身乱颤。

阿海休息了一阵,虽然射了精,可是肉棒却不消下去,反而涨得疼痛。他又 试着抽动起来,雅雯马上大声讨饶,直说不行了,可是阿海哪里管她,反而更加死力的抽刺,由於刚射过一次精,阿海知道自己这次可以支持得更久,便放肆的
狂野扭动起来。

「我干死你个小荡妇,爽不爽?嗯?说啊。」阿海边干边问着。

「爽┅┅哦┅┅爽死了┅┅被大肉棒插死了┅┅小荡妇要升天了┅┅啊┅┅ 大肉棒哥哥┅┅插死小妹了┅┅」雅雯只觉得自己的高潮不停的来到,自己不停
的淫叫,可是也不知道在叫什麽,也不知道泄了多少次,可是阿海却始终不停的 抽刺,丝毫没有软弱的迹象,自己的小穴也一直紧紧的包住阿海粗大的肉棒,而 且高潮暂时失神之後,却总又回过神来,继续疯狂的性爱行为,雅雯从来没有经 验过如此惊心动魄的交欢,当阿海终於再次射出的时候,她无力的从沙发上滑倒在地板上。

「舒服吗?」阿海气喘吁吁的问雅雯。

「嗯┅┅」雅雯连回答都没了力气,在高潮过後,陷入沈睡的梦乡了。

阿海抱着右脚踝挂着丝袜,脚上还登着黑色高根凉鞋的雅雯,肉棒还留在雅雯体内,连射了两次,他也有点累了,闭上眼没多久,也跟着睡着了。

雅雯醒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她发现自己睡在地板上,阿海软软的肉棒还留在自己体内,她着急的爬起身来,找着了衣服,可是衣服却早就凌乱不堪,一 件套装被弄得乱七八糟,内裤也不知道被阿海随手一丢丢到哪去了。
 
 
「找什麽?」阿海也坐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问。

「都是你啦,这麽晚了,怎麽办?我家里会急死的。」雅雯慌张的说。「而 且人家的衣服都不能穿了。」

「急什麽,睡饱了再回家,来,我们进去睡。」阿海说。

「不行啦!我一定要回家。」雅雯说,她把套装穿到身上,双手用力拉撑衣服。「有没有看到人家的小裤裤?」

阿海坐在地上,一转眼就看到沙发底下她的丝质内裤,却故意说∶「没看见耶。」

雅雯不理她,从包包里拿出梳子,急急的整理头发,又说∶「人家玩也给你玩够了,你拿走的大哥大呢?」

阿海这才站起身,走到抽屉边,打开抽屉,拿出那款新上市不久的超小型手机来递还给雅雯。雅雯伸手来接,阿海趁机捉住雅雯的手,又吻了下去,雅雯撇头避开,甩脱了阿海的手,把她千辛万苦拿回来的手机放回包包里。

「下次什麽时候来我这里玩?」阿海问匆匆离去的雅雯,雅雯没有回答,一溜烟就消失掉了。





赞(1)
14 Apr 06:07

同样是 1080p,为什么「高码率」还得多花钱?

by 酱紫表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国外的流媒体视频平台的画质看起来要好很多,比如 Netflix、YouTube 这些。这确实是个关系到很多层面复杂的问题远不是「爱优腾垃圾」,「国外的月亮就是圆」能敷衍回答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每天都在看的视频的画质是由何决定的。

分辨率是表象

现在视频的显示规格我们通常用「数字 + p 」来表示,比如通常 1080p 的画面分辨率为1920×1080,p 则指的是「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与之对应的是 1080i 字母 i 则指代「interlaced scan」隔行扫描,隔行扫描主要存在于广播电视为了节省带宽而提升画面分辨率,因为效果太差在各大视频网站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如果对这个感兴趣可以参看 影视飓风这期视频

ayt1
爱优腾播放规格

「爱优腾」对视频清晰度的描述从「标清」「高清」「超清」把「清」都用光后还加上了「蓝光」。用蓝光来描述视频规格是不准确规范的做法,因为蓝光光碟可以是 720p、1080p、或是 4k 2160p,对蓝光更感兴趣的可以参看 这篇

yb
YouTube 和 bilibili 播放规格

相比之下 bilibili 则克制规矩了很多,基本和 YouTube 看齐。

1280px-Resolution_of_SD,_Full_HD,_4K_Ultra_HD_&_8K_Ultra_HD.svg (1)
SD、FHD、4K UHD、8K UHD 示意

我们通常会把

  • 480p 称作 SD(Standard Definition)标清
  • 720p 称作 HD(High Definition) 高清
  • 1080p 称作 HD 或者 FHD (Full High Definition)高清或者全高清
  • 2160p 我们称作 4k 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超高清
  • 4320p 我们则称作 8k UHD 超高清。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清视频定义其实也在改变,比如去年 YouTube 就 取消 了 720P HD 为高清视频的标志。

YouTube 540p 截图
YouTube 1080p 截图

这是来自 YouTube 的视频 截图,540p 到 1080p 的视频画面确实清晰锐利了不少,因为有效的像素大大增多,对于其它平台也是一样选择更高的视频规格你自然会得到更清晰的视频。

答案确实就这么简单,每个平台你选择播放的视频规格越高,画质自然也越好,但这里只是第一层。

码率决定质量

什么是码率

视频的码率和网速的表示方法差不多,我们一般用 Mbps 或是 kbps 表示这一秒钟视频的数据量(1 Mbps = 1000 kbps),我们不直接以整个视频的大小来衡量主要是视频有时间这个单位。

对于一个视频从码率角度也区分为「可变码率」(Variable Bit-Rate,简称 VBR)和「固定码率」(Constant bitrate,简称 CBR)两种。可变码率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复杂度自适应的调整,能节省存储空间传输也能节省很多流量,也是目前网络视频的绝对主流;固定码率则是一个视频一直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码率,在直播和广播电视中比较普遍。

码率越高画质越高

IMG_1220
Sony 相机录制设置

码率越高视频的画质当然越高,比如我们普通相机录制 4k 视频的时候,为了追求画面的质量码率就高达 100Mbps。但是如果以这个码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一部电影就会高达几百G,绝大部分用户都不能正常观看;再者网络视频公司流量、带宽都是成本的大头,码率提升会直接增加成本。所以我们必须得通过压缩码率、降低分辨率来降低成本让用户也能流畅播放,如何平衡好画质、码率、分辨率三者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描述画质的好坏

WikiPedia PSNR 注解

对于画质一般使用 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峰值信噪比」 来表述,压缩后越接近 50dB 则越接近原视频画质越好,保持 35dB 以上压缩失真就不会很明显。PSNR 是个很好的参考标准但不能完全体现视频真实的观看质量,Netflix 和南加州大学联合开发的 VMAF (Video Multimethod Assessment Fusion)视频质量指标表现要更好一点,也是 Netflix 目前主要使用的参考标准。

视频内容不同所需码率不同

0_8WmTeqaDW5tB7jGZ
横坐标代表码率,纵坐标代表视频质量,不同颜色线代表不同类型视频

不同类型的视频达到基本相同的画质所需要的码率差距很大。比如动画片有很多大的色块,运动也相对简单,所以对码率的需求其实很低,如 Netflix 上动画类型的内容在 4k 规格下播放,码率也常常会在 1-2 Mbps 之间;对于动作电影这些有大量运动镜头或者是画面有很多胶片颗粒、水汽、灰尘的内容 4k 规格下常常就得需要 16Mbps 甚至更高才能保证画质。

另外从上图也可以看出,随着码率的提升画质的提升是逐渐递减的,一味的追求高码率意义并不大。

Netflix 是如何优化码率的

1_YFY-yR9QCh-l7WnMZbUa9g
红色线:优化后 | 黄色线:优化前

Netflix 目前会根据具体每一部片子的内容在维持高画质的情况下来压缩到合适的码率,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无论看什么内容都能达到很高的质量。

Netflix 甚至已经针对每一个自然镜头进行优化,因为即使在同一部电影或者剧集里,每个镜头的画面的复杂程度,运动属性都差异很大,针对每个镜头进行压缩优化就能在相同或者更低一点的码率下提供更好的画质。

Netflix 视频截图
1_LJfbg1AlTpSkJnuFb4MR2w
截图放大:优化后低码率和优化前高码率对比

从实测也可以看出,针对具体的内容和针对镜头进行优化,能保持更低的码率的同时提供更好的画质。

码率决定分辨率

0_rmy0-paKWbWD0UJz
横坐标代表码率,纵坐标代表视频质量,不同颜色线代表各分辨率

分辨率其实是码率决定的结果,比如图上的 C 点和 D 点表示了相同码率下 720p 和 480p 的画面质量,很明显该码率下 480p 的画质会更好,而 720p 在该码率下压缩失真就非常厉害,所以该码率下应该选择的则是 480p。

 

0_1doDPDDnCRZJj7YR
码率、分辨率、画质对应关系

按照这个思路理论上我们的分辨率应该是针对不同码率不断的改变,但是现实不允许我们把同一个视频压缩为成千上万种的分辨,这对视频压制、存储、到适配都不现实。最终我们是 「帕累托最优」 的选择,像是 480p、720p、1080p、4k 这些,一个阶梯图形码率和分辨率对应的结果。

Netflix 针对一些边界情况还会增加额外的选项,比如你的设备最高支持 1080p 不支持 4k,但你的网速足够快,Netflix 则在 1080p 档位还会给你更高的码率。

这里其实也回答了为什么 Netflix、YouTube 会自动选择播放规格,甚至在 Netflix 等流媒体上为了保证流畅的观看你甚至不能选择。网络是不稳定的因素,用户基本不可能判断自己在什么规格下能流畅播放高画质的内容。

编码是效率

横坐标代表码率,纵坐标代表视频质量,不同颜色线代表不同编码

之前我写的 视频与编码 ,也基本介绍了目前比较主流的视频编码,这部分大家可以参考看一下。

如果保证同样的画质采用更先进的编码,就能很大程度降低传输视频的码率,特别是在高码率、高分辨率的情况下。所以很多视频平台都在 4k、1080p 这些更高的视频规格都采用了 H265、AV1、VP9 这些高效率编码,代价则是兼容性变差、压缩和播放过程都是数倍的硬件性能要求。

还有更多的因素

  • 比如 HDR 相比传统的 SDR 带来了数倍的亮度、色彩信息,让我们亮度更高,色彩更丰富的显示屏得到更好的利用。
  • 认证和规范化是准确显示的保障 :各家流媒体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容也都采用了「数字版权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让设备必须遵循才能正常播放;想播放 HDR、4k 这更些高规格的内容设备往往得拿到国际对应的认证,这样能保证内容方的权益,也可以让用户享受到高标准的体验。
  • 版权也是决定性因素:很多影视剧集内容虽然多个平台都有,但往往只有持有版权的平台才有最高规格的视频。比如 Disney+ 上漫威的电影基本都是 4K HDR,而国内的平台基本都是普通的 1080p。

总结

这是华为2017 年的研究报告 —— 视频趋势大数据分析 ,虽然有点老,但也是目前我找到最精确的各平台码率和分辨率的一些数据,国内平台的画质不怎么好的体现也在这里。

从 2G 到 3G 让我们在移动设备上在线播放视频成为了可能,3G - 4G 时代又让我们能更流畅播放更高画质的视频。最近二十年正是网络的基础建设让我们有更好更快的移动网络覆盖,更多的人家光纤入户装上了百兆甚至千兆的宽带,正是网速的提升让我们享受高画质的视频成为了可能。

经常有人批评「爱优腾」画质差的原因当然是我们的网速已经够快了,我们的屏幕也已经够好了,但是我们却不能得到与之匹配的高码率高画质的内容。客观一点说提高码率就会大大增加他们的成本,我们网络服务的流量、宽带的价格其实要比海外高很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可能是现在最大问题。

参考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12 Apr 06:19

杀人如麻:华人在美国的狠人往事

by 梁萧

策划: 尼古拉

刚过去的周末我们在放假,但大洋对岸的华人依然在进行反歧视抗议活动。

提到美国华人,过度的“温良恭俭让”似乎已成为标签,仿佛被打、被抢、被歧视的永远是华人,而华人只会默默承受,逼急了才上街喊两句口号。

甚至在美国的婚恋市场里,“武德不足”的华人男都沦落到了鄙视链的最底端。

但其实一百多年前华人们曾给美国社会留下过令人生畏的西装暴徒形象。

1

1905年8月6日,纽约唐人街的中国剧院里正上演着一部颇受华人喜欢的粤剧《帝女花》。这是一个明末乱世中的皇家悲剧。

正当戏剧进行到高潮之时,四名西装革履的华人掏出别在腰间的柯尔特左轮手枪,对着看戏的人群疯狂射击。

·参考油画

当大批警察冲进硝烟尚未散尽的戏院时,杀手早已逃之夭夭,只留下几具尸体和一地弹壳。

被杀的是华人黑帮“安良堂”的人,而行凶的则是敌对帮派“协胜堂”的杀手。

像这样血腥的黑帮火并,在唐人街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发生枪战的纽约唐人街中国剧院。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大都市,除了繁华还充斥着犯罪。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是爱尔兰帮和意大利黑手党大出风头,但是那个时代的美国黑帮中同样有着华人的身影。

·华人帮派VS爱尔兰帮派。

虽然中国当时还处在晚清时期,但这些华人帮派分子们已经剪去辫子,梳上油头,穿上精致的西装三件套行走江湖了。

最初这些华人黑帮干的只是收保护费这样的生意,不过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既辛苦来钱又慢,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但是华人黑帮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赚钱的营生。

首先就是开鸦片烟馆。

在国内饱受鸦片毒害的中国人,把他们高超的制毒技术又带回了美国,一个黑帮的地下烟馆每年能带来25万美元的收入,而当时一个华人劳工的月薪只有20美元左右。

其次就是开赌场。

华人赌场里有着摊番、牌九、白鸽票等众多玩法,对于当时缺少娱乐的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晚上去赌场试试手气更休闲的活动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赌场每月都要向黑帮缴纳费用,少则几十美元,多则几百美元。

有些黑帮还会经营一种跨国生意——人口贩卖与偷渡。

他们将自己的同胞卖到美国做苦力或者妓女,每卖掉一个人就能拿200美元,天底下大概没有比这更缺德的买卖了。

要支撑起这样的生意,需要有严密的组织架构。

从中国远渡重洋到美国定居的华人中不乏洪门三合会成员,他们直接将国内成熟的“组织管理技术”移植到了美国。

·一个华人黑帮的典型结构。

而在街面上最出风头的就是那些刀口舔血的“红棍”与“四九仔”们。

·20世纪20年代,警察突袭“协胜堂”缴获的各种武器。

每年从中国坐船去美国“淘金”的华人往往是出身于最底层的单身青年,而长达2个月的海上漂泊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考验。运送华工的船只通常条件极其恶劣,有20%的人没等见到自由女神像,就被扔进太平洋喂了鲨鱼。

那些活着上岸的华人就是黑帮打手的后备军。

绰号“素鸭”的麦世荣(Sai Wing Mock)就是当时纽约唐人街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帮分子。

这个身高不到1.67米的中国人穿着打扮与上流社会的美国绅士无异,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但是西装下面却常年穿着锁子甲。

他从一个底层混混干起,靠着心狠手辣,一步步成为“协胜堂”的大佬。

没人能说得清他究竟杀过多少人,但是他前半生始终是纽约法院的常客,而20世纪前20年里,纽约唐人街的所有血腥案件背后几乎都有他的身影,以至于每当唐人街出了命案,警察第一个问候的就是“素鸭”。

·在2020年,P社为了尊重这个华人黑帮大佬,还将他做成了游戏《罪恶帝国》中的一个主角,拥有极强的团战能力。

任何一个黑帮的生存都需要两个要素,权力真空与保护伞。

当时的美国大都市犯罪横行,相较于他们的白人“同行”,华人黑帮无论是人数还是罪案数量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力量捉襟见肘的美国警察来说,华人并不是头号敌人,更何况唐人街里陌生的语言与复杂的文化更是让脸盲的白人警察头大。

而华人黑帮恰好利用了这种半自治状态下的权力真空。

当时的华人黑帮吃透了美国的政治规则,双管齐下搞定了保护伞。

首先就是搞定“条子”。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司法环境不比现在,拿着微薄薪水的警察晋升极其困难,花钱买官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而华人黑帮看准了这一点,对警界人员大肆行贿,纽约市警察局的局长一次就能收到3万美元的黑金,这大概是他一年的薪水。

纽约华人黑帮控制的赌场甚至公开搞出了“赌徒联盟”,每年固定向警务系统输送300万美元的好处费,警察局直接成了发放赌场“执照”的机构。

1895,西奥多·罗斯福出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这个参加过美西战争的硬汉试图改革警察系统。虽然局长本人不受贿,但是手下的警察几乎没有一个干净的主儿。

警局里被收买的警察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经有警察误把一家交过保护费的赌场当成了突袭目标,砸烂了赌场的门。

华人黑帮大佬一个电话打到警察局,警察竟然带着螺丝刀亲自去修门。

更要命的是,一个华人黑帮“安良堂”的堂主直接雇了他的侄子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法律顾问。罗斯福局长打击黑帮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安良堂总堂主司徒美堂(左三)与周总理合影。

·旧金山警局的“唐人街小队”,破门用的斧子是必配装备。

华人黑帮的另一招就是走上层路线,搞定政界。

在美国,钱和枪或许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选票能解决所有问题。

“安良堂”在纽约的话事人、第一个在美国出任公职的华人李希龄就最为擅长此道。

·李希龄

他经常在安良堂总部组织奢华的宴会,宴会上李希龄会一边吸着雪茄,一边向上流社会的权贵们解释他的政治抱负。

作为唐人街的领袖,他计划每年推动超过五百名华人入籍,并号召他们将选票投给乐于“照顾”华人社区的党派候选人。

·安良堂旧址。

虽然1882年的《排华法案》让他的计划受阻,但是他依旧长期向民主党旗下的坦慕尼协会输送巨额政治献金,当然,如果共和党人的政策对华人更友好,他也会反向“押注”。

比如他曾在1888年为本杰明·哈里森的总统竞选积极助阵。

到了20世纪初,华人帮派在海外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连赴美为革命筹款的孙中山都得跑去拜码头,不然就只能在餐馆刷盘子搞革命了。

而李希龄的混血儿子李锦纶,在革命后直接当了孙中山的秘书兼广东军政府外交部政务司司长。

·1904年,孙中山加入洪门致公堂,身份是“双花红棍”。

但是,于革命“有功”的华人黑帮带给唐人街的最终却多是暴力、凶杀与色情。而唐人街本身,连带它的居民也成了美国人眼中脸谱式的形象。

一些白人混混甚至专职做起了导游,专门组织富裕阶层的白人来唐人街进行猎奇冒险之旅。唐人街的妓院、赌场和鸦片烟馆都成了他们参观的景点。

·来唐人街“猎奇”的白人妇女。

华人在美国舆论世界中的形象是流动的,黑帮分子绝不是他们的第一张身份标签。

而“苦力”(coolie)才是华人在美国的第一个形象,也大概是美国人接触到的第一个中文词汇。

这一切都要从加州的淘金热说起。

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传教士把加州发现金子的消息带到了广东。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岭南地区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一些胆儿大的穷人眼见就要活不下去,索性拼上性命,坐船到美国西海岸去淘金。

·淘金热时期发了小财的华人矿工。

在今天的加州49号公路沿线,成功上岸的华人们搭起窝棚,开始了异国淘金之旅。

当时尚未出名的小记者马克·吐温就在报道加州的淘金者,他笔下的华人矿工和今天华人留给世界的印象差不多:勤奋、低调又温和。

那会儿的加州完全是丛林法则,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

为了争夺矿脉,白人经常驱赶华人矿工。华人和爱尔兰人之间还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械斗,华工每次都死伤惨重,但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左轮手枪的威力。

当淘金热结束后,后续来到美国的华人开始加入修建铁路和其他工业部门的大军,在这些地方,华人又一次展现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华工不仅让太平洋铁路提前七年竣工,而且他们的薪水只有美国同行的三分之一,甚至比白人童工还低。随着华人的增多,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里也出现了成规模的唐人街。

而这也就触碰到了白人的利益。

·在冰天雪地中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彼时南北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美国先后发生了几次经济危机,大量涌入的廉价华人劳动力抢去了不少白人的饭碗。这些白人眼中留着“猪尾辫”、说着奇怪语言的“食鼠者”成了他们不幸生活的替罪羊。

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臭名昭著的1882年《排华法案》,但其实在加州,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出台了法律,禁止公共项目雇佣华人。

那年头白人对华人的歧视比现在狠多了,而且是系统性的歧视,这也就意味着哪怕一个华人被白人当街打死,司法机关也不会在他身上浪费一分钟的时间。

残酷的现实让一些经过多年打拼,积攒了不少财富的华人开始意识到如果不组织起自己的团体,在美国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于是各种以地域、宗亲为基础的社团就出现了。而且这些会馆还成立了一个联合组织——六大公司。

·“六大公司”后更名为中华公所,后来成为长期控制美国华人社团的幕后机构。

最初,这些团体还只是互助性质的组织,主要帮助新来的华人解决食宿、工作问题,偶尔顺便帮遇到麻烦的人打打官司。

但是很快,一些野心勃勃的社团首脑就开始谋求更大的利益,而这些社团则随之异化为血腥黑帮。

老实巴交的中国苦力剪下辫子,戴上礼帽,从此变身心狠手辣的帮派分子。

对于活在《排华法案》阴影下的几代中国人来说,生存是唯一的法则,而非选择。

当华人被系统性地排除到主流社会之外,留给他们的机会便少得可怜。

当淘金热褪去、太平洋铁路竣工,只有那些最低贱的工作才是缺少资本的华人的栖身之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除了苦力,洗衣房是华人为数不多能经营的合法生意。

即便是这样一个勉强糊口的生意,黑帮同样要插手,常见的手段就是让临近的几家洗衣房大幅降价,直到新来的洗衣房受不了价格战,屈从于黑帮的控制。

同时,1875年的《佩吉法案》名义上是阻止亚洲妓女入境,但实际操作中彻底堵死了华人女性进入美国,这也让唐人街沦为单身汉社区。

之后的《斯科特法案》又阻止离境的华工返美,这让不少华工彻底断了回国的希望。

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年华人黑帮只要掏出500美元,就能招募一个提刀赴死的杀手了。

有限的“市场”对黑帮自己来说也意味着残酷的搏杀。

“安良堂”的李希龄号称“地下市长”,“协胜堂”的麦世荣AKA唐人街领主。

两位大佬为了争夺领地,带领各自的马仔在唐人街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堂斗”,前后持续近二十年,每次都以数颗人头落地画上休止符。

·当年《纽约世界报》绘制的华人黑帮交战示意图。

为了打垮对手,“安良堂”曾经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大砍刀将对方的小弟大卸八块,双方都各自悬赏数千美元取对方的项上人头。

“协胜堂”甚至不惜借助司法机构的手从外部整治“敌人”,而作为反击,“安良堂”每被警察查抄一次,就宰一个“协胜堂”的人作为陪葬。

虽然他们有着同样的黑头发、黑眼睛与黄皮肤,说着同样的家乡话。

·1906年,在“春节行动”中被警察逮捕的华人帮派分子。

为了应对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六大公司”成立了战争董事会来调停各个黑帮堂口间的纷争。但华人黑帮间的冲突却始终无法彻底平息。

直到抗战爆发,“江湖中人”或者老去或者横尸街头又或者回归家庭,这些华人帮派才勉强学会了和平共处,而属于华人黑帮的“大时代”也彻底终结了。

曾经刀口舔血的华人黑帮,最终也逃不过风流云散。

混过黑道的孙中山曾经说:“中国四万万之众如同一盘散沙。”

反观今日,爬到上层的华人多半看不起下面的华人,技术类的移民想做个安分守纪的良民,然而在职场上依旧被人排斥,于是更加不热衷于争取政治权利。

当他们今天面对Asian-hate的逆流时,不妨看一看曾经的华人黑帮故事。

而如何整合属于自己的力量,这个问题就只能留给华人们自己思考了。

设计/视觉 小李老师

来源:X博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杀人如麻:华人在美国的狠人往事

09 Mar 00:59

年度征文|用「卡片笔记法」在 Roam Research 建立个人笔记体系

by 和燕燕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今年,我和 Struggle with me 的小伙伴们重点关注了读论文时如何更好地写笔记的问题。年初,经朋友推荐,我们读了《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书。受 Niklas Luhmann 教授的卡片笔记法(Zettelkasten/slip-box)的启发,我们都重新审视了自己记笔记的方法,并开始调整自己的笔记模式。

笔记软件方面,我们根据书中的介绍顺藤摸瓜,试用了卡片笔记软件 The ArchiveZettlrObsidianRoam Research。最终,考虑到 Roam Research 和其他软件相比能更好地解决我们以往记笔记中遇到的核心问题,我们决定将它作为我们近期的主力笔记软件。

通过反复尝试,我们终于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笔记体系。虽然目前我们的笔记体系仍然需要不断调整,但这绝对是我们 2020 全年最大的收获!

顽症:笔记「写过就忘」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记笔记最大的痛点也是「写过就忘」,可能许多朋友也有类似的体会。明明论文已经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了,标记、批注、总结都认认真真地做了,可是还是会忘:要么读过的文章到用时发现某些观点或者论据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要么看着自己写的笔记不知所云。

究其根本,「写过就忘」根本原因还是笔记没记好。

总体来说,主要有三大问题。首先,理解的深度不够。阅读止于读懂,笔记止于记录,缺乏更加深入的二次加工,因而记下的笔记不是对自己所思所想系统且完整的记录。第二,新笔记与旧笔记的联结不够,知识没有融会贯通。这一点也常常受制于工具,即便我们意识到新写的笔记与之前的某篇相关,如果没有优质的检索系统,查阅旧笔记也是阻力重重。第三,定期回顾不够。「温故而知新」真的是永恒的真理。

卡片笔记法拯救「写过就忘」

根据《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书的介绍,卡片笔记法对笔记的分类主要包括四种:文献笔记(literature notes)、瞬时笔记(fleeting notes)、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s)、索引笔记(entry notes)。

首先,文献笔记记录文献信息,方便论文写作时引用。瞬时笔记捕捉即时想法,不拘于形式,需要进一步整理,但整理吸收后可以不做留存。整理后保留下来的是永久笔记,这些永久笔记是卡片笔记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永久笔记有几个要点,一是要用自己的话总结读到的内容,消化了再写,不能简单地摘抄原文;二是要求语言清晰、明确,论述结构完整,理想状况下甚至可以直接作为论文草稿的一部分;三是笔记尽量原子化,每条笔记只记录一个观点,以便反复组合使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检索这些永久笔记,Luhmann 教授通过索引码、标签和索引笔记相结合建立起一套检索系统,将永久笔记有机地联结起来。

Luhmann 教授永久笔记卡片示例(来自 笔记卡片电子库
Luhmann 教授索引笔记卡片示例(来自 笔记卡片电子库

其实,卡片笔记法系统的元素和结构本身非常简单,但是有意识地践行这套方法改变了我对记笔记的理解,观念上的改变也随即带来了行为上的变化。同时,因为 Roam Research 等基于卡片笔记法的理念设计的笔记软件让践行这套方法更加轻松、高效。

永久笔记的完整性与思考的完整性

这一年间,我最大的变化是开始追求笔记的完整性,通过写作来帮助思考。

首先是语言上的完整性。以往做笔记的时候,无论是为了跟上课堂的节奏还是为了不打断自己的阅读思路,我总是习惯迅速记下关键词或破碎的语句,还坚信这些关键信息足以提示自己回忆起记录时的所思所想。但常常事与愿违,在回顾笔记的时候经常想不起来当初想记录的确切内容。而现在我无论是写永久笔记还是瞬时笔记,都会把句子写得尽量清楚、完整。这样在回顾笔记的时候自己的想法一目了然。神奇的是,我发现自己也并没有因为写下更长的句子而影响阅读思路的连贯性。同时,由于要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清晰地写出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了,笔记在脑中的印象也越来越深。

第二是结构上的完整性。以往我整理笔记的极致大概就是把相关的笔记条目集中陈列在一起,稍作排序和分级。但是现在我会把所有的链接性语句也完整地写下来,这个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发现思考中的漏洞,使得笔记内容更加严谨。

在追求笔记完整性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物理学家费曼所说的记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发现写笔记本身就在不断推进对问题的思考,以至我和小伙伴们觉得写笔记成为了一件非常快乐有满足感的事情,常常一写就停不下来。

笔记原子化与块结构软件

我的另一个变化是努力让每条笔记更加短小精悍,以符合卡片笔记法里一条笔记只记一个要点的要求。这样可以方便建立笔记间的关联,实现要点的反复组合利用。之前,我在记笔记和写论文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想顾及全面性而忽视焦点,但是当我逐渐加强了「原子化」意识之后,发现梳理材料时更有条理更能突出重点了,文章结构的组织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尽管我已经对笔记原子化的要求和好处有了清楚的认知,但是在实践早期中我仍然有些疑虑。从根本上看,永久笔记要求原子化是为了方便标记和引用。传统的笔记软件多是以单个文档为操作单位,标签和链接都只能关联到文档,而不能精细到段落,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每个文档只记录一条要点。但这样可能导致有些文档内容较少,而整个文库文档数量激增,管理困难。

如何找到文档管理和引用管理的平衡困扰了我很久,直到用上了Roam Research,这一困扰才基本被解决了。不同于传统的笔记软件,Roam Research 以大纲为基本结构,将操作精度细化到单个「块」,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整个页面进行标记或引用,也可以对某个或某几个「块」进行标记、引用或嵌套。

如下图所展示的,我可以给一个页面打上 SWM 的标签,也可以只给某个独立的块打上 SWM 的标签。同样的,我可以把整个页面关联到某个页面,也可以只将某个块关联到其他的页面。

Roam Research 页面标签示例
Roam Research 块标签示例
Roam Research 块结构操作示例

这样,我可以把某个页面看作一条永久笔记,也可以只把某个块或某几个块的组合看作一条永久笔记,他们都可以直接被标记、引用或索引。在实际操作中,我现在通常会针对一个中等篇幅的问题建立一个新页面,里面记录若干个分论点或小问题,以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讨论,而每一个分论点对应一个「块」,如有需要,它们将以「块」的形式直接被引用或者嵌套进其他页面。

Roam Research 块结构与不同层级卡片示例

笔记关联与双向链接

笔记要建立关联、知识要融会贯通,这种观念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更方便地建立关联、如何通过建立关联更好地构建我们的知识网络是我们设计自己笔记系统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Luhmann 教授时代需要手工制作笔记卡片,他通过标记索引码和卡片放置的物理位置来建立笔记的关联。传统笔记软件实现了笔记的电子化,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超链接一键点击关联到另一个文档。

但是,无论是 Luhmann 教授的卡片还是传统笔记软件,笔记间的关联都是单向的。假定我们在 A 文档中设置了关于 B 文档的超链接,我们可以在阅读A文档的时候通过超链接一键阅读 B 文档,但我们在阅读 B 文档的时候并不能知道A文档曾经关联过 B。Roam Research 的突破在于补上了从 B 到 A 这个链条,让我们在阅读B文档时也可以直观地看到 A 文档曾经提及过 B,这种笔记间的链接就是「双向链接」(bi-directional link)。类比检索论文文献,相当于我们既可以看到引用信息,也可以看到被引信息。

Roam Research 双向链接示例

双向链接的自动呈现大大简化了我的工作流,也加强了我构建网状知识库的意识。在使用 Roam Research 之前,我使用了一段时间《How to take smart notes》书中推荐的 The Archive,我有时也会手动建立一些双向链接,比如说当我新建立了 A 文档到 B 文档的链接后,我可能会立即点进 B 文档再手动建立一个关于 A 文档的链接,操作比较繁琐。而现在,Roam Research 以及后起的一些有双链功能的笔记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呈现双链,我们不再需要手动操作。

除了方便以外,Roam Research 中双链的呈现方式注重强调引用语境(context)的重要性。我们不是简单地看到 A 文档关联到了 B 文档,B 文档被 A 文档提到过,我们在 linked reference 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 A 是为什么引用 B,A 这里的内容是对 B 的补充、支持,还是反对,等等。语境的呈现方便我们回顾旧笔记,也加深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在双链结构的基础上,Roam Research 和其他一些软件还推出了图谱视图(graph view)。通过知识图谱,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的笔记真正联结成网了。同时,网状图谱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笔记检索方式。

我的 graph view 截图

所以,总的来说,一方面,践行卡片式笔记法,追求记录语言和结构完整的永久笔记逐渐改变了我记笔记的习惯,让我对读过的东西写过的笔记印象跟深了,笔记也更方便回顾了,记笔记的过程更好地帮助自己去思考。另一方面,Roam Research 的块结构操作和双链关联的呈现极度优化了我组织笔记和建立关联的过程,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我的笔记本是自己的第二个大脑。

逃离「写过就忘」的工作流

我的工作流包括文献管理、论文阅读与瞬时笔记写作、永久笔记写作、永久笔记管理、笔记回顾五个步骤。文献管理使用文献管理软件 Zotero,论文阅读和瞬时笔记根据情况使用纸笔、Mac 系统自带的 PDF 阅读器 Preview、GoodNotes 5,永久笔记的写作、管理和回顾都在 Roam Research 中进行。

文献管理

首先,相对应于文献笔记的文献信息我全部保存在文献管理软件 Zotero 里,按项目和话题通过文件夹建立了双重分类体系。除了明确为了某个项目下载的文献,我通常会先根据话题分类将新下载的文献归档;每当要新起草一篇文章或思考某个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会另建一个相应的项目文件夹,将分散在不同话题文件夹中的相关文章复制进这个项目文件夹中。

我的 Zotero 分类系统示例

论文阅读与瞬时笔记写作

我记录瞬时笔记选用的媒介比较简单:纸笔、GoodNotes 5、Mac 系统自带的 PDF 阅读器 Preview。因为现在会更注重把瞬时笔记整理成语言和结构完整的永久笔记并统一管理,就不再纠结于 PDF 阅读器的功能了,所以尽可能地选择了简单的 PDF 阅读器。

一般来说,我用 Preview 搭配纸笔手写,在 Preview 中做简单的高亮标记或旁注,方便通读全文后写永久笔记时找重点。纸笔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我理解和思考,我可能会画一些简单的流程图、脑图,也会摘录一些特别重要的概念和分析来加深印象。

我发现在思考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使用纸笔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专注,或许因为写字的速度正好匹配当时的思考速度。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写字的速度跟不上思考的速度的时候,我就会立刻转向电脑。有时候遇到影印版的文档不太方便做即时标注,或者需要就着文本做较多标注的时候,或是认为日后重读还是很想看到一些瞬时笔记的时候,我会在 iPad 上使用 GoodNotes 5 阅读、做标记。

永久笔记写作

我的永久笔记目前全部记录在 Roam Research 中,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重要文献的阅读笔记,主要记录文章的观点;另一类是记录自己观点的「笔记卡片」(My zettels)。首先,我会为每篇重要文献单独建立一个页面,记录文章核心观点和整理后的瞬时笔记。

在记录文章观点时候,我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文章原本的结构去梳理,而是尽可能遵从永久笔记的原则,将重要的核心观点总结为简洁完整的小点。我的「笔记卡片」主要来源于整理后的瞬时笔记,每一条「笔记卡片」我都会尽可能地做一些标记或与其他笔记建立关联,方便以后查找、使用,并根据体量考虑是否新建一个专题页面。

永久笔记管理

我还为阅读笔记和我的「笔记卡片」分别建立了索引。当读了与某个课题相关的几篇核心文献后,我会建立一个关于前人研究的综述页面,充当关联这几篇核心文献的索引笔记。这时候,其他相关的非核心文献我通常不会再新建页面来做阅读笔记,而是直接将文中的重要观点、分析或材料分条总结,记录在这个综述页面中了。这个综述页面的大部分内容之后就可以直接应用到论文草稿中。「笔记卡片」的索引我以「知识树」(Knowledge tree)的形式通过话题的关联性和层级关系建立,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思考进展到了哪一步。

我的知识树图示例

永久笔记回顾

我的工作流最后一步是间隔复习,也是在 Roam Research 中进行。这一步的操作非常简单,我用 Roam Toolkits 插件给每篇永久笔记设置了一个间隔复习的命令,到复习日的时候,该笔记就会以反向链接的形式自动出现在当日笔记页面,我点进去回顾即可。

图11  我的间隔重复设置示例

总体来说,我目前的工作流尽量精简了使用的工具,但也没有执着于追求 all-in-one 的工具,尽量让各个软件各司其职。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永久笔记的写作和笔记间关联的建立,这一部分主要在 Roam Research 中进行。

从 2020 走向 2021:拯救「写过就忘」以外

过去的一年里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笔记体系,通过使用双链笔记软件切实践行卡片式笔记法,惊喜地发现自己对论文和笔记的印象更深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写过就忘」的三个问题都得到了改善。

首先,在写笔记的时候会更加注重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论文观点,同时在记录过程中也更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些有效促进了对知识的进一步加工,改善了第一个问题。第二,卡片笔记法强调建立笔记间关联,设计有效的索引系统。因此,我在写笔记的时候也会更加关注现在写的是不是和之前的某些笔记相关,仿佛一条笔记没有几个链接就缺了些什么。同时,双链笔记软件从技术上帮我们更容易地建立起关联和检索系统。意识上的加强和工具上的突破帮助我改善了第二个问题。第三,以 Roam Research 为代表的双链呈现方式本身就帮助了我们在关联到旧笔记时即时回顾旧笔记。此外,我也逐渐在笔记体系中增加了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随机笔记(random notes)等要素,这样有意识地建立起笔记复习体系帮助我慢慢养成定期回顾的习惯。这三个方面的改变拯救了我「写过就忘」的顽症。

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能够不断完善这个系统,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优化记录自己观点的「笔记卡片」系统,建立更好用的索引笔记;其二,近期由于工作状态的变化,我也在同步调整自己的任务管理体系,尝试将文献阅读和任务管理相结合。期待一年后的年终总结可以谈一谈这两个问题的心得。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6 Feb 06:37

正在进行的EDA浪潮,谁是主力?

by 梁萧

1

作者:寇敏/魏一哲/杨健楷

编辑:陈帅

出品:远川研究所科技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国营712厂一个年代久远的五楼,王阳元院士为正在埋头苦干的EDA攻坚小组加油打气:这是我们科技人员报效祖国的最好机遇!随后,王院士身边的助手拿出一包海参和肘子放在桌上,房间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一个最近频繁出现的名词,早在80年代引起了中国科技界的关注。彼时,中央倾全国财力支持的华晶,从日本引进彩电模拟芯片生产线,EDA成为芯片设计掣肘的关键。这个新兴的细分行业,对于芯片产业来说发挥三个作用:出设计图纸、出施工图纸和施工过程辅助。

可以说,没有EDA,就只能用手去画一个又一个晶体管,人力的极限不过数百上千个,一旦过万,便已非人力所及。更不用说,现在一颗5nm的台积电芯片,包含上百亿个晶体管。

因此对华晶来说,EDA不可或缺,但巴统禁运阻碍了对这类软件的进口,无奈之下,国家只能自行研发。EDA的国产化工程,从全国17个单位调来117名学者和技术人员,聘请之前专门从事EDA行业的海外博士作为总设计师。对EDA完全没有概念的年轻人孙坚,从C语言、数据库学到版图编辑,直到把自己学成了一个芯片通才。

image

经过长达四年的努力,1993年,中国第一个自研EDA面世。为了纪念研发人员长期熬夜形成的黑眼圈,这套国产EDA系统被命名为“熊猫系统”。熊猫一经出世,便将中国与世界水平拉至只有5年的差距,而且国内单位踊跃使用,短时间内,熊猫EDA被装至20家设计公司,完成近200个芯片品种。

证明熊猫系统获得巨大成功的,莫过于此前巴统对中国EDA的封禁解除了。熊猫出世不到一年,外国EDA公司纷纷来华。

但历史吊诡的地方就在于,二十多年后,当普罗大众谈起华为断供,耳熟能详的名词还是:EDA。既然我国的EDA早在九几年实现了突破,为什么今天依然被卡脖子?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除了往往以悲剧性历史面孔示人的国产老兵,还有其他力量可以倚靠么?

中国EDA产业的发展历史,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耳目一新的线索。

image

1994年,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两家外资EDA公司的来华。首先是跑步前进的楷登,紧接着是新思。楷登和新思,是彼时也是现在最为强大的EDA公司。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EDA产业勃兴之初,两大EDA公司顺利渡过产品化阶段,开始频繁收购,并网罗了一批芯片产业的革命性人才。

楷登的CEO是东南亚的华人风险投资家陈立武,他入主之时,正值楷登业绩有所下滑。陈立武与客户开了上百次会议,逢人便问,楷登的产品打几分?几个严苛的客户直言不讳,D或F。陈立武深受触动,转变楷登销售驱动的策略,定期与客户开联席会,与合作伙伴深度绑定。

新思的副总裁陈志宽,则是EDA业另一位锐意进取的美籍华人。他师从英特尔CPU业务线职级最高的华人高管,虞有澄。到新思后,陈志宽深受创始人信任,短短数年,被提升为副总裁。

无论是陈立武,还是陈志宽,两位硅谷的半导体精英都意识到,中国市场代表着未来。彼时还屈居于楷登之后的新思,对于这个新兴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渴望,接连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捐赠仪式上,陈志宽给清华大学周祖成教授送去了20套Design Compiler,这种EDA工具一套价值25万美金。从一位刚在飞利浦工作的清华学生那里,周教授得知了价格,大为震惊。清华与新思的缘分,就此结下,双方随后在1995年成立了合办的EDA中心。

image

新思与清华的合作,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美商私营公司与一所中国大学的合作,但这个合作深远的影响了中国芯片业之后的走向,新思这步棋一举三得:

首先是抓住标准的制定权。清华接到编写芯片设计自动化教材的任务,当然少不了新思所提供的工具的帮助。后来,新思更加广泛的参与中国本土EDA教材的编撰工作,先后引进了130余门本科与研究生课程。

其次是便利的产业扩散。清华在受新思捐助后,一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EDA实验室,当年电子工业部的各批人员,被送到清华培训。借助于培训中心的EDA,清华开始着手研发通讯专用芯片,让本土业者开始见识到EDA的威力。由于清华EDA中心的名气实在过响,海尔和华为设立设计中心的时候,都参考了清华的经验。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EDA在高等教育体系的普及。新思的台湾工程师跑去给清华师生讲课,生动形象,旁听的清华教师深为受益,开始有意识的运用设计语言亲自实践,待他们精通之后,再及时教与微电子系的学生。中国最优秀的芯片人才,在学校便接受了EDA的实践,之后愈加难以摆脱了。

新思此举,正是充分享受了中国市场自身蕴含的超级人才红利。

从写代码到最终交给代工厂生产的版图,EDA横跨物理学、数学、半导体器件等学科,需求极为多样的人才类型。中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健全,培养出的一部分理工科人才,未来将从事芯片产业,他们决定了本土的发展方向,往大学积极推广,也就意味着预先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一方面奠定使用基础,另一方面,这些使用者天然是EDA产业人才的后备军。

抓住标准制定权、在产业内加快技术扩散、建立高等教育的人才后备军,新思凭借三板斧在中国快速打开局面。进入新世纪后,新思在并购节奏上同步提高,2008年,新思超越楷登,成为全球最大的EDA厂商。

image

两大EDA巨头在中国建立根据地的时候,熊猫EDA却在国内待不下去了,远赴美国。

熊猫EDA在被发明出来后,再没有爹疼娘养,被抛给了国企华大集团。为了在美推广中国的EDA,熊猫的研发骨干孙坚被派往美国负责海外销售。在每一次通话前,孙坚都要把准备说的话写下来,然后照着念,以免自己的嘴皮子不利索影响拓展客户。长期坚持下,在世纪之初,国产EDA已在国外卖了不少客户。

但是,一个本土诞生的EDA,为什么抛开国内市场不搞,偏偏要跑到美国?答案是,国内当时的市场环境,容不下一个正版的国产EDA。

国内的芯片设计产业,在起步之初完全处于一个逆向工程的阶段,通俗来说就是抄别人的芯片,这也就不需要用来正向设计的EDA工具;同时,盗版EDA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低端需求;最后,那些仅存的中高端的付费用户,当然要用就用好的外国EDA。

这样一来,国内市场实际上反倒没有国内正版EDA的事。

而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源,在于本土晶圆制造与EDA的脱节。熊猫EDA为配套华晶而生,但是华晶在908工程遭遇重大挫折,之后的909工程和中芯国际在工艺制程上穷追猛打,自然要用最先进的EDA。如此,本土EDA还没有大规模销售,也不知道性能如何,就要面临下一次工艺进步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中国的芯片业从来是一个松耦合的局面:从晶圆代工、芯片设计再到封测,无不如此,这种上下游结合的疏松体制,导致每个环节都是各自目标最大化,国产EDA作为全局中最落后腿的那一个,自然不受待见。但是,发达的产业环境孕育出来的两大EDA巨头,往下满足用户需求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于是,国产EDA行业天然处在了一个困境里面:

生态孱弱,占据赛道很小,熊猫EDA当时匹配华晶,局限于模拟芯片,门类太少,无法补齐,溢价能力弱;增值服务几乎没有,IP是EDA产业的自然外延,会加深设计客户对于EDA公司的依赖,但本土EDA厂商极其缺乏,因为与晶圆代工厂是松耦合;正因为生态孱弱,增值服务几乎没有,本土EDA无法获得客户青睐,没有正向循环的积累,追赶仍然乏力。

在美国频频断供的背景下,EDA已经关乎到产业安全。这个行业的问题出在know-how上,而这个东西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么,该怎么办?

image

从2020年到现在,国内突然兴起一波EDA热潮。

在2020年,9月,思尔芯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用于打造全流程数字EDA工具平台。该公司创建于2003年,2018年被国微收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创始人林俊雄是一个日本人,从业30余年,创业前在美国公司工作。

11月,芯华章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12月,九同方获得华为旗下哈勃投资,该公司聚焦射频EDA领域,核心团队为留美博士。

在2021年,1月,国产EDA公司概伦电子开始科创板辅导。

2月,熊猫EDA的主体公司华大九天公布创业板辅导消息。

熊猫之后,国产EDA陷入僵局,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么多的新选手?

答案是,这些动辄大手笔融资的新选手,大多是楷登和新思等美系EDA公司培养出来的高阶经理人所创办。两大EDA公司,都选择了本土化研发和销售并举的策略,这为国内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国产EDA明星的创始团队,经由一个全球化的环境培养与孕育,现在活跃于国产EDA行业的新兴公司,都有两大EDA的影子:

概伦电子总裁刘志宏曾任楷登副总裁。芯华章创办人王礼宾,更是两大EDA的骨干人才,先后做过工程师、销售和高管,积累了20年工作经验,也积累了海思、展锐等国内芯片大客户的行业人脉。

为什么这些人才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这与EDA行业人才的自然流动不无关系。中国EDA行业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新思和楷登两家公司都颇为“佛系”,两个公司之间的中高阶人才流动本已十分频繁,这些人才出去创业,老东家与他们的关系,也维持和平。这与芯片行业其他细分领域的激烈竞争,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而这种常态化的人才流动,将宝贵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外溢到了整个行业。从而,整个EDA行业唯独在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细胞裂变”。原有的EDA巨头三十年的成长历史,其实是不断兼并、吸收、消化数十个中小技术实体的过程,很少再度发生自立门户或者迎来新挑战。中国市场的巨变,为古老的EDA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外资EDA纷纷出来创业之际,本土EDA熊猫升级而来的华大九天,也取得了突破。华大九天采取了三个策略:

由点到面突破,不再局限于只是解决个别点问题的工具,覆盖全流程,增加定制化服务,提高粘性;由芯片扩展至面板领域,第一个针对面板做全流程的EDA方案,顺利在国内平板显示器市场占下九成份额;继续在日本等国全球化扩张,成为一些巨头不可或缺的技术供应商。

外资EDA培养众多本土人才,在新的时间节点开宗立派;国内EDA扩展行业应用服务本土,同时高歌猛进一路出海。两大EDA与华大九天看似是对立的竞争对手,但其实共同为中国的芯片行业做出了互为补充的贡献。

image

刚进入2021年,华为继投资九同方之后,再次投资了一家新的EDA公司。这家被美国卡住脖子的站在全球科技树上最高位置的中国企业,为解决芯片技术的缺口问题,正在不遗余力拼命追赶。

在华为全国范围内搜猎EDA标的时,美国国防部旗下的高级研究计划局(简称DARPA),也在倾心于先进EDA项目。DARPA希望能够普及EDA开源,降低芯片设计成本。在二战后的数十年,DARPA这样的官营组织投入民间鲜少会愿意涉足的长线科研任务,或者说“共性关键技术”,然后在成熟时转与私营公司,从互联网革命到今天的航天革命,无不如此。

image

可以说,在华为与DARPA之间,差了好几个数量级的人才。

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者刘少山,曾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美国科技政策,在他看来,DARPA组织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根源便在于,美国人打破了“体制墙”,科技人才在官营机构与私营机构之间的流动是畅通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精英会选择为国效力还是财务自由,而不必在做出一个选择时有过多顾虑。

由于中国“体制墙”仍然牢固存在,实际上导致,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两轨不并行,也就是公私经济之间的差距过大,掣肘了如EDA领域的长期发展。

也正因如此,对于尖端技术的攻坚,把泰山之重的任务放在老同志的身上,是勉为其难的。科研体制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挣扎和幻灭。但是摩尔定律不会等人,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中国建设尖端科技产业链还有另外一条路:在广阔的本土市场上,利用好资本市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让那些外资企业中成长起来的经理人自发的参与市场竞争。

如此新老并用,齐头并进,中国芯片产业的诸多卡脖子事项,可望一鼓作气,快马加鞭。

感谢PerceptIn CEO刘少山对本文的支持

来源:远川科技评论 微信号:kechuangych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正在进行的EDA浪潮,谁是主力?

24 Feb 03:20

福利派 | MarginNote 大更新,双平台限时特惠 5 折起

by 福利派

把一本书读透、读薄,往往能让我们更好地汲取书本里的知识。MarginNote 一直致力于通过大纲、脑图等功能帮我们把书本「读薄」,它也成为了许多人使用 iPad 学习时的首选。

自从 MarginNote 发布 3.0 大版本更新后,它就在不断增加实用的新功能。最近的 3.7 版本更是为我们带来了脑图层级、PencilKit 和多人协作等功能,进一步帮我们从书本里获取知识。

少数派和 MarginNote 团队联合带来了 iOS 版本 OCR Pro 首年半价订阅活动,以及 macOS 版本 7 折限时特惠。你可以阅读文末了解详细信息,也可以在 这里 选择相应的版本获取优惠。

OCR Pro

虽然 OCR Pro 并不是 3.7 版本更新的内容,但它的不俗表现依然值得关注。在使用 MarginNote 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总能找到有文字图层的 PDF 资料,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使用扫描版 PDF 甚至是自己拍摄的课本照片来学习。这种时候,OCR 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 OCR 将图片内容变为可编辑的文字

MarginNote 提供了免费的 OCR 识别功能,功能使用在线识别图文转换的方式,仅支持手动运行。应用内还提供了 OCR Pro 订阅功能,支持 10 种主流自然语言,该功能采用离线 ABBYY 引擎排版 + 文字识别的处理方式,并且会结合自动在线校正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 OCR 识别的精度。在实际体验中,MarginNote 的 OCR 识别准确率非常高,无论是截图、扫描件还是照片,它都能准确地将文字转换出来。

有了 OCR Pro,不用截图就能在 MarginNote 做到选中 PDF 中的文本进行查词,配合上 MarginNote 的搜索、翻译等功能,你还能快速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扫描版书籍也能自动匹配笔记库进行知识点提示。不仅如此,你还可以通过 MarginNote 的双向链接来实现文本识别与匹配,或是提取文本内容作为摘录。

「标题链接」支持按关键词或颜色调用笔记库,通过 OCR 自动匹配并标记提醒内容
摘录笔记,整合书籍、视频至同一个笔记本

OCR Pro 的加入为 MarginNote 的学习带来了更多可能,也让你可以不再纠结于找不到高质量的电子文档,拍几张照片导入进去,其它的交给 MarginNote 就行了。

更加完善的脑图功能

在 MarginNote 3.7 中,脑图功能的完善绝对是最值得关注的新功能之一。本次更新为 MarginNote 带来了子脑图功能,并为脑图加入了 PencilKit 的支持。前者为脑图添加了层级功能,而后者则为脑图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你可以随意在脑图和文档上添加手写内容。

子脑图

其实早在 3.6.12 版本中,MarginNote 就已经加入了类似的功能,那时候被叫做「灵感盒」,是在脑图中的一个拥有完整脑图功能的节点。在 3.7 版本里,除了正式命名为「子脑图」外,MarginNote 还为其加入了可供索引的列表,方便你进行查找。

打个比方,子脑图就像笔记中的一页纸,而索引就是你贴在那一页上的小标签。通过标签,你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子脑图的层级关系和位置。

创建子脑图

你只需要在脑图界面点击顶部带有向下箭头的「主脑图」,即可打开层级索引,点击左上角的加号即可添加子脑图。子脑图会在主脑图中以节点的形式存在,双击即可在弹出窗口里预览子脑图内容,你也可以通过拖拽来移动节点。

子脑图的加入为 MarginNote 完善了脑图逻辑,你可以通过脑图的嵌套,由浅入深地将某一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用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子脑图将书本中的知识按照章节分类,查阅起来更加方便。

PencilKit

如果你将设备升级到 iPadOS 14 以上的系统,就可以在 MarginNote 中使用系统自带的 PencilKit 手写引擎,并且支持在脑图上手写、绘画。

系统级 PencilKit 技术驱动,支持卡片笔记手势识别

如果你的设备还没升级到 iPadOS 14,或是在设置中手动关闭了 PencilKit,MarginNote 就会采用原有的自带手写引擎,无法在脑图区域书写,并且在书写体验上也会与 PencilKit 有一定差别。

你可以点击脑图菜单栏中的手写按钮打开 PenciKit 手写,即使你没有 Apple Pencil,只要打开了「PencilKit 手写」,也可以通过手指进行书写。

脑图手势

在使用脑图手势前,你需要先点击手写按钮呼出 PencilKit 笔盘,选择其中一支笔,并点击上方的小齿轮打开笔盘设置,开启「脑图手势」和「摘录手势」。你可以为每一支画笔设置不同的手势偏好,这样一来,只需要切换画笔即可实现不同的手势操作。

在笔盘设置中开启脑图手势

比如将钢笔设置为「链接」,将铅笔设置为「父子」。当你用钢笔连接两个节点时,两者就会被链接起来,而用铅笔则会将这两个节点设置为父子关系。脑图手势无疑提升了整理节点关系的体验,你只需要用 Apple Pencil 简单画一画就能完成,非常轻松。

脑图手势

在开启「摘录手势」后,当你在文档上用相应的笔画出要点后,用笔尖轻点屏幕即可将其摘录为卡片。如果是扫描版 PDF 或照片的话,则需要订阅 OCR Pro。

摘录手势

圈墨成卡

在新版本中,MarginNote 还加入了名为「圈墨成卡」的功能。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你在脑图里的手写笔记变为笔记卡片。你只需要框选出你需要创建卡片的笔迹,随后选择「创建节点」即可。

圈墨成卡

如果你开启了脑图手势,你也可以直接用 Apple Pencil 来框选,更加方便。

子脑图的妙用:草稿纸

除了用来阅读、学习外,MarginNote 也是一个做题的利器。从审题、解题到管理、复习错题都非常方便。但对于有计算需求的理科专业来说,MarginNote 还缺少一个好用的草稿本。

在 3.7 版本中,得益于子脑图的上线,你可以创建一个子脑图用于草稿演算,这样一来,你的草稿过程就不会出现在解题步骤和错题管理中,提升页面观感和复习体验。有用的草稿过程也可以拖动到错题卡片中用于存档温习。

演算草稿纸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利用子脑图来充当反思本、默写本,用来回顾自己的学习或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增协作功能

在 MarginNote 3.7 中还增加了多人协作功能,你可以在脑图菜单栏的设置中找到「协作」,点击后即可向他人发送协作链接,基于 iCloud 共同参与笔记协作。

更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更新外,MarginNote 3.7 还有这些新功能:

  • 搜索结果支持临时查看文档和脑图:在 MarginNote 的全局搜索中,可以将相关文档作为临时参阅文档打开,无需跳转笔记本。如果你没有做笔记,参阅文档则会自动关闭,反之则会永久保留
  • 标题链接字典:在子脑图列表中,点击右侧的「···」即可打开「作为标题链接字典」功能,通过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知识类型。
  • 支持筛选未加入脑图的卡片:你可以在卡片笔记库中通过标签、搜索和颜色筛选出重要的笔记,将其添加至脑图。
  • 马克笔遮挡数据互通:在文档、脑图中通过马克笔遮挡的内容,也会在回忆模式和复习卡片中进行遮挡。

限时特惠

节后返工,少数派联合 MarginNote 团队为大家带来了 OCR Pro 首年半价订阅与 macOS 版 7 折限时特惠活动。你可以在 MarginNote 商品页面 选择需要的版本进行购买。

OCR Pro 首年半价订阅兑换码为免费赠送,由于直接派发兑换码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你需要在商品页面选择相应规格以 1 分钱进行购买,敬请理解。未订阅过 OCR Pro 功能的用户可以直接前往 App Store 获取首年订阅优惠,老用户获取兑换码前请仔细阅读 商品页面 的使用说明。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4 Feb 03:19

年度征文|这一年,我继续在 iPad 上创作

by 缝纫机动队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年度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去年的年度征文结尾我祝大家:新的一年「创作愉快!」

这充满危机的一年,也充满创作的机遇……过去一年你是否收获了创作的愉悦呢?

其实我想说,创作并不总是愉悦的,有时候会让我们忘记了享受创作本身。于是我必须勇敢地承认我的局限性:我今年的 iPadOS 漫游指南没有去年的好。所以也许是我的心态转变了,对于得奖的结果我没以前那么志在必得,春节我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就随性打几行字,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去年的年度征文投稿了一篇《iPadOS 漫游指南》,反响还可以,但整体内容还是聚焦于介绍 App 本身,对于所生产的内容体现还是不够充分。今年我一方面觉得去年介绍的本就是杀手级 App,今年还按照那个套路选出新一批 App 会比较困难(说实在的我今年也没有尝试太多新的 App);另一方面,就像一位朋友说的「如果光晒装备不提他们带给我的帮助和成果,那是耍流氓!」,我希望这篇 iPadOS 漫游指南和去年比也略有不同:将过去一年在 iPad 上内容生产的成果展示出来,同时我认为 iPad 最有潜力替代桌面端的地方目前可能在于图片后期,所以我反复思考还是决定将漫游指南做成一篇图片视觉之旅,我相信这个也最能说明 iPad 可以做(胜任)什么。

2020 一年我都在持续用 iPad 输出内容,同时,近几年数码圈一种叫「众测」的模式逐渐兴起,利用业余时间我申请了不少数码产品试用,其中中选的次数不算多,但每一样给我的产品我都以超过同行平均水平的要求去制作图文,本文主要内容就是我的众测产品图片和一点制作思路,也给一些自媒体创作者一点灵感,整个过程除了拍摄有的用到我的 iPhone XS Max/12 Pro Max 和那台机身 + 镜头总共 2 千块的相机,一切后期均在 iPad 上完成。

我本人不是摄影师,也非设计师,去年我也提过,我是一个技术白痴,iPad 直觉化的操作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温和的,它可以让我减少对学习成本的畏惧,舒适而自然的、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工具。在 iPad 上触碰和书写,仿佛设备就是灵魂的延伸,让灵感自由的流动,甚至当内容跃然于 iPad 上你还未察觉到过程。

这台 iPad 让我再一次登上了少数派的年度舞台,但这不只是关于 iPad 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科技故事。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完全使用 iPhone 及总价值 2 千元相机 + 镜头拍摄(70D + 小痰盂),所有图片后期全程使用 iPad Pro 2018。另外,手机客户端阅读本文更美观哦。

关于风格

一切都要从年初我的焦虑讲起,投完去年的年度征文就进入了非常灰暗的日子,其实作为对我内心的补充,我很早就喜欢暗黑系的风格,但是 2020 年的经历让我加重了这种表达,不自觉地渗透到我输出的图文内容中,并且有一些超现实内容创作的倾向。

去年的《iPadOS 漫游指南》节选

我的一个想法可能与多数人不太一样:当所有人都在摄影中追求极简的时候,反而让我觉得,写实才有了回归的价值。真的看过太多无意义的极简,或者说简单,更像是跟风,一直以来,我的手机摄影也好还是其他制作的超现实图片也好,都偏向结构和复杂。

我不认为入门设计、甚至一些学习过设计理论的人就应该直接进入那种直指本质的实践当中,而是建议更多地进行接地气的、符合创作者本人心理动力的实践,如果不符合内在,灵感终将枯竭,特别考虑到有的学院派高分低能,这种显然是复印式教育和知识过剩的产物。那么多二三十岁的精神小伙就开始看似看透了设计的本质、开始极简,这本身似乎就有些让我困惑,真正开创流派的人凤毛麟角,不是每个人都是命中注定的天才,更不需要成为乔布斯或者某某大师的复刻,做自己喜欢的,到了一定时候真的烦了,才会拥有进阶的实质动力。而,承认自己 Low 其实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像我的品味,就很 Low。

当代人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人类并没有抵达可以简化它们的阶段,一切都是未知、模糊、可以被解构与建构的。在这个将先驱者拉低到跟风者,少数派沦为多数人的时代,很多人将自己的迎合和追求混淆,将克制与刻意混淆,其实我理解的摄影里的克制并不是「坚决不」,而是不那么需要了。

因此,本文的图片风格就是基于个人爱好,即便再 Low 也反映了本人最真实的需求。根据主体内容和拍摄器材,我会把图片的类型分为:

  • 200 元内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iPhone 摄影 + iPad 后期
  • 众测产品 + 70D + iPad后期
  • 一些征文(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其他文章(70D + iPad 后期)

200 元内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一个专注于手机拍摄的爱好者,从纪录生活到静物,几乎都会先用手机拍一遍,然后除非是写产品众测用到相机,像自费购买的东西基本都是用手机拍摄。

关于拍摄手办,我多少接触过一些作品,但是大多都跨越不了这个阈限:那就是大部分都只是摄影作品,所以我就想推进一些,做的更有意思一些。

异形

某次我在给众测手机拍图的时候,偶然发现以前闲鱼入手的这台长空牌打字机的内部结构有些像异形设计者吉格尔画中的场景,所以拍摄一组异形图片的想法一直徘徊在脑海里,但大多手办价格都非常高昂,直到我发现了一款 NECA 出品的 200 元以下的异形手办,于是就立马下单了。

手办完全站直的高度大约是 22.5cm,所以并不是一个容得下很多细节的手办,比较考验拍摄能力。

在拍摄后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分布在键盘上各个位置的「A」「L」「I」「E」「N」亮起,但是后来我更想形成海报的片名那种效果,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给字母互换位置,让键盘自然的呈现出连贯的「ALIEN」这个单词的效果,并且加上了符合异形色调的蓝绿色的灯光效果。

由于异形比打字机中间的区域要大很多,所以这个异形实际上是 P 上去的。如果是带着设计思维去实现某些构思,而当现实无法跟上你脑海中的画面,后期和抠图就变得必不可少,这已经不是摄影的真实与否所能解释的,它上升到了创作的范畴。

为了方便抠图,我自己买了一块黄色和蓝色背景纸,实际上我们在纯色背景拍摄之后观察抠出的图片,背景的色彩会被折射到物体的侧面,所以为了减少后期的难度,我选用了和画面色调接近的蓝色背景。

这些抠图和组合都使用的 iPad 上的 Procreate 这个 App,相比 PS,真的是门槛非常低的一款 App,UI 非常简洁、醒目、直观,几乎可以达到即学即用!

三位一体

从形似蜘蛛加女性不可言说部位的抱脸虫,到如蛇形一般的破胸者,再到最终的异形,将三者融为一体,实际上配件中的抱脸虫非常小,作图时我将它放得非常大,还好手机的画质勉强满足,此时再给边缘做一些羽化,营造溢光的同时也可以巧妙回避图像质量差的问题,并且这个处理非常符合图片主题中宗教化的神圣感。

这张其实是用 Lofree 键盘的包装薄膜拍摄的,除了加字没有修改任何画面元素。

我的大部分「手机拍手办」都使用了 iPhone 的长焦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办太小,或者距离对焦点太近,可能还是需要切换到光圈 1.8 的主摄进行有损的 2 倍放大,总之视情况而定。

有空的话,我会做一期拍摄教程花絮,猜猜上图的背景是啥?

当然,用拍摄原图作为素材,从 Procreate 输出的图片还是干巴巴的,这时还需要进行后期调色,个人觉得直接套滤镜并不适合这类图片风格,因为大多数胶片滤镜都会进行暗部拉高出现灰度,而我的这组图片风格需要保证黑色的纯净,所以调色我都是用 iOS 版 Lightroom,对画面色调完全可控。

异形那篇口碑还不错,我又做了一组「骚红版」。有图层文件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针对不同元素单独改动。

中动钢铁侠

其实这篇中动钢铁侠 MK3 才是「手机拍 100 多元手办」系列的开篇之作,也是因为中动钢铁侠手办突然火了以后临时起意购买,在等待收货的那段时间,就已经在构思拍四张图发朋友圈,谁知道后面越拍越燃,越拍越多。

《摄影,手机就够了》这本书里把后期大致分为四个类别:1.还原真实,2.美化真实,3.掩盖真实,4.重塑真实。

我从「掩盖真实」突破到「重塑真实」,就是从这次尝试开始的,从开始的仅仅是拍摄到后来开始干脆通过后期实现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拍到的画面,我还是采用了我熟悉的iPad进行后期,说实话一开始拍摄的时候,能实现得怎样我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最后的效果比预期好很多。

iOS 平台的好处在于,实际上很多靠笔绘制、繁琐、并且最终还不怎么完美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特定 App 来实现,譬如上图的光线,我使用的是 Aliensky 这个 App 直接添加。

拍摄手办素材,我还是建议尽可能使用 2 倍或以上长焦镜头,这样能实现不错的体积感,同时手机镜头浅浅的景深和相机在小物品上很难解决的虚化相比,更方便抠图。

这张是少有的没有改动的图片,手机的质感总体也不算太差。

这张后面的 3D 字体用的是 Threedi 这款 App。为了尽可能模拟背景中的光线,减少违和感,我特意拍摄了一张日光下背朝窗户的钢铁侠,抠图后效果还算不错,然后再稍微提亮一下暗部,并且在盔甲边缘加了一些光晕来表现夕阳的反光,使画面更有张力。总体来说,这张我自己感觉可以打个 6 分吧。

这张图实际上山脉和云层都是我用手机拍摄的实景,取用了同一景区多张角度的照片,以非常多的图层叠加出壮阔的效果,并特意营造了一种太阳正在枯萎的氛围,地面冷寂,太阳呈现出红巨星的特征。

Papo 暴龙

侏罗纪公园是我的科幻电影启蒙,从小就一直有一种自己拍电影的愿望。

PAPO 是一家法兰西模型厂商,不只有恐龙模型,还出过不少动物甚至人偶。我之所以购买这款产品,还是看中了这款暴龙大部分角度都有不错的轮廓感。

这款 Papo 暴龙其实是自己更早时入手的,在家里放了几年,性价比较高,199 元但是做工精细,趁着当时那股拍手办的热情把它也拍了,于是勉强做了一篇。

为了拍摄这组特意去捡了几块大石头,然后用了喷雾杯给模型表面均匀喷洒了一些水雾,当然,像闪电背景是 Aliensky App 做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仰拍。否则恐龙的体积感出不来。

其实实现这种雨天的氛围很简单,首先需要在雨水落下的物体边缘加一层模糊的白色,直接复制图层在图层的 Alpha 锁定后填充白色,然后高斯模糊,调低透明度就可以了。

最后还是导入手机版 Lr,这一步需要后期出湿度大的氛围,可以看到闪电在透过空气呈现出雾蒙蒙的感觉,这里就需要用到 Lr 的「去朦胧」,向左拉动数值即可以让画面变得像上图一样。

这个图片除了剥落的材质,其他一切都是完全在 iPad 上制作的,包括立体的文字效果,像这种有立体感的图形就是使用更适合图片处理的 Affinity Photo App 制作的,但是 Affinity Photo 有个问题就是图层文件非常大。

房间里搞得有点像拍小电影,但是难度小多了。

这张地面和脚印包括恐龙都是实拍的,两边的骨骼是后期加上的,为了更显得真实,特意增加了一些小细节:行走带起的石灰和尘土。

实际上写以上这三篇都是因为当时有一个月没有拿到众测的空白期,那段时间实在太闲了就自己买手办来拍,似乎是已被我放弃的手机摄影的某种延续,也因此,我再一次探索了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当然不为主流摄影所接受的,这些图片几乎参加不了什么比赛,这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可惜的。

作为「手机拍 100 多元手办」系列的收官之作,其实以上三篇都没什么热度,但自己倒是挺满足,没想到没有产品可写,反而有空做自己喜欢的事,受入手中动 MK3 启发开始,又衍生了四篇这样独特的文章(还有一个异形特别篇),虽然都是最高不超过 200 元的手办,而且自费购买,但依然写的充满热情。

NECA 终结者

后来又找了个 200 元以内的终结者,实物没有图片上这么好看,而且我买到的这款是山寨货,感觉没有必要认真拍,随便拍了张草草了事,后来又花高价在淘宝预定了美国再版,结果那边疫情太严重,最终也无法实现了。

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凯洛伦的黑暗面

这是我首次购买突破三位数的手办,所以拍的认真一些,虽然产品是一体成型,无法活动,但是我还是制作了非常多不同风格类型的图片。

灵感当然是来自于这个人物原型以及它的系列故事,凯洛·伦(本名本·索罗)是星战新三部曲的主角之一,作为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所以图片风格我想凸显冲突和对比,色彩上我选择集中在冷峻的蓝和不安的红两种主色调。

这张我实际上是用的米家的床头灯打的光,可以调节色温,基本够用,也就不需要买专业的器材,这样就基本模拟了光剑在物体上的投射光。

这张底部反射面使用的是 Aliensky 开发商的另一款 App:Reflect Mirror Camera,注意地面上的纹路,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在 Affinity Photo 中实现这种效果的方法。字体为 Affinity Photo 制作,其他都是 Procreate。

比照前一张图,用 Star Wars 的首字母「S」放在中间正巧形成了一个太极阴阳图。

这张灵感来自于《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斯努克的大厅,整个画面都统一成一种红色,压抑、愤怒、孤立无援。

可以看到,Procreate 抠图后效果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

同一个手办通过后期达到两个的效果,大大节省成本。这张图表现的二元向一元的统一,后期其实很好实现,关键需要你的巧思。

这张实际上用的就是 iPhone XS Max 的有损 2 倍放大,因为用光圈 f/2.4 靠的这么近拍整个画面就超过最短对焦距离了。后期虚化使用了 Focos 这款 App,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张我用胶带将一块绿布固定在人像表面,对,你没听错,这块布是绿色的,之所以图片最后呈现是红色,是因为我用了 Procreate 的渐变映射。

左边打了一道光,右边则是用前面提到的米家床头灯打了一道红光,在其中增添了一些火星和烟雾的层次。实际上,通过后期我可以自由调整画面的组合和层次感,而实拍很难同时实现画面的最佳状态。

很多素材我百度现找,找到然后抠图,如果遇到有些素材分辨率不高,我一般会巧妙地通过各种模糊处理将其融入画面并符合主题和画风:譬如上图树叶进行动态模糊。

就像我前文说的,利用 Affinity Photo 可以制作上图边框这种金属立体感的效果。

iPhone 摄影 + iPad 后期

已经告别手机摄影两年多了,不过年末还是只带一部 iPhone 走了几个南昌本地的打卡点,以前将手机摄影作为日常习惯的时候就喜欢拍建筑,不过南昌好的现代建筑非常少,网上也没发现更多,欢迎南昌的朋友在评论中多推荐。

利用 iPhone 12 Pro Max 的超广角可以拍出非常精彩的照片,甚至可以让一个看起来很局促的环境展现出非常有趣的视角,画质也比以前给 iPhone 买外置镜头强多了,另外iPad实际上无需升级系统就可以将 iPhone 12 的 Apple ProRaw 导入 iPad 的相册,这说明本质上还是 DNG 格式,而像 iPad 上的 Lightroom 已经支持正确显示 Apple ProRAW,但是我发现一些傍晚拍摄的 ProRAW 照片还是会出现天空发白的情况,有时甚至无法修复。

iPhone 12 Pro | Lr

这些照片调色使用 Lightroom,虽然软件提示编辑 RAW 格式等高级功能需要订阅  Creative Cloud,但我试了一下 Apple ProRAW 居然可以免费编辑,然后试了一下其他 App 拍摄的 Raw 格式文件也是可以直接免费编辑的。不得不说,ProRAW 放在 iPad 上调色真的比以前的 JPG 舒服,JPG 调色后画质损失太严重,在 iPad 的大屏上看得非常明显。

像这种简单的加字我基本都是用 Phonto,文字可以自动居中,大字体 + 小字体调大字间距会更好看,注意加一些点缀的花纹会更有正式感。

以上所有部分都为手机拍摄内容,文章的以下部分的则大多为相机拍摄内容。

众测产品 + 70D + iPad

今年体验的产品很多,小到真无线耳机,大到 Surface,每一件产品无论价格高低,我都当作一件很严肃的事认真对待,我也针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了不同的思路,这里就挑几个图片做的比较用心的。

Surface Laptop Go

iPadOS 上的 Procreate 将图片拖拽到取色菜单中可以直接生成调色盘,这个真的很方便,像上图制作配色统一的元素,直接在调色盘中选择就行了。

Procreate 还包括了自由变换、等比、扭曲和弯曲等变形功能。

有时候日光较强的环境屏摄亮度不足,这时我往往会全屏显示一张白色壁纸,然后后期中利用前文提到的抠图和变形就实现了特别纯净、明亮的屏幕效果。

这张就是利用了「选区」功能,选择笔记本的区域,然后用橡皮擦擦除跑车的左侧,就实现了遮罩的效果。

这张同样是利用选区功能擦除的效果。

调色我有时候会使用 Pixelmator 来,这个调色软件有一项功能还挺酷的,之前在苹果发布会上还演示过,叫「ML 超级分辨率」,可以借助机器学习,智能提升图片分辨率。

最近邻或双线性等传统的缩放算法依赖于附近像素的简单数学组合填充细节,机器学习模型试图理解图像的内容,从而在图像调整大小时填充语义细节。这对于我这个长年用残幅拍摄的人来说,还是挺有用的。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这个灵感来自于星战帝国飞行兵,基于耳机本身的红黑配色,我将整个画面的主色也分为红黑两种,这种搭配的确很醒目。

Keynote 在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态效果时还是挺不错的,实在没有动用大型软件的必要。

这张的灵感来自我童年的科幻启蒙电影《独立日》,中间的开口是直接用笔刷刷的,另外我有意增强了被照射面的亮度。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这个拟态字体我之前的文章讲过方法,其实实现起来不难,用 Pixelmator 在字体图层下方,做一个偏左上方的高光,再做一个偏右下方的阴影就会出效果。

OPPO Enco X

牙齿崩裂的效果是用 Picsart App 制作的,而像头骨和彩色喷溅物则是使用 Glitché,其中的耳机都是实拍然后抠图。

其实像我一篇文章要做十几张内容各异的图片,一般是不会精修的,而像众测这种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只需要表达出来概念就足够了,一般人并不会吹毛求疵。

这张的右侧网格状效果实际上也是 Glitché 实现的。

体验 Enco X 时我还做了一个白色版本的,然后写 Liberty 2 Pro 用渐变映射直接转换成黑色,当然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反转颜色,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单独调整。

Brydge Pro+

这个手和液体的素材都是百度到的,后期抠图,尽量让水滴和液态有一些切过屏幕边缘,然后按照几何结构添加阴影。

像这种照片其实很好拍,买一块黑色背景纸,带磨砂的那种,关上灯亮屏,其他也不需要什么后期,大家可以多试试。

这张我依然将屏幕抠掉然后将图片直接填充上去,图片的线条最好有秩序。

这张的屏幕反光反而是实拍的,能不 P 图尽量不 P。

为了实现铅笔素描的效果,用了 My Sketch 这款 App,然后通过混合模式就可以自然的印在牛皮纸上。

信山 IA1019S 空气净化器

巧用 Keynote,也能实现比较不错的动态效果。

INNOCN N1U

这个是我做过的最有难度的效果之一,便携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是实拍的,iPhone 用的是一个叫 Sceneshot 的 3D 版带壳截屏软件,可以在三维空间里手动随意改变角度。

最难的点可能是鼠标 iPhone 在显示器上的反射面,需要拍摄一张同一角度的正面照和背面照,然后利用剪辑蒙版将其放在便携显示屏的表面。

另外实现便携显示器表面的反光的区域,用剪辑蒙版之后,也是需要一点点的小心的裁切掉右侧边框。

韶音骨传导 AEROPEX AS800

这张是实拍我自己买钢铁侠 1:1 胸像,在原有实拍眼灯的基础上加了蓝色光,字体依然使用 Threedi。

魅族 17

喜欢暗黑系的我一直想来一组暗系的手机评测图,正巧我收到的这台魅族 17 是十七度灰配色。

经过了上次模仿别人的教训,我的自我尝试更加大胆,第一次尝试就利用家中的各种黑色包装盒摆出了这张照片,果然,人勇敢一点路就会越走越宽。

就是拍这张的时候萌生了拍前文异形那组图的想法,通过 Lr 将魅族 17 的表面调了一个中性偏冷的紫,纯净的表面与背后的密集恐惧形成鲜明的反差。

有时候摆拍要善于联想,将 Flyme 系统自带播放器中的唱盘和真实的唱盘放在一起,画面更具有戏剧性。

我当时差点就想将屏幕上的异形抠出一个出屏效果,后来因为交稿快要截止只好作罢。

现在这种暗黑风也越来越多的被更多众测玩家所采用。

奈特科尔系列

这个国产品牌主营户外战术装备,明显我想营造一种黑暗骑士般的冷酷风格,在背包背后打了一盏灯,用 Procreate 简单加了比较厚重的字型,其实营造高级感很简单:突出主体,加字不要太大。

相机拍摄的照片,有时候简单调色就有不错的质感。加字除了可以居中,也可以放在边缘附近,让字体的一侧对齐。

一个雨夜,细雨像雪籽一样乱刮,打湿了镜头。拍完用相机对应的 Camera Connect App 导入 iOS 版 Lightroom,坐在沙发上修完这张图。

OPPO Watch

年初买的这几块木板是真的值,加上一些家里原本有的道具,效果还不错。

其实冷蓝的风格很好调,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时候蓝色需要微微偏紫一点点,会更有高级感。

Lofree 洛斐骑士套装

Lofree 这款键盘一直留着,虽然基本没用过,但是这质感真的太棒了,我不说大家大概还以为是金属的,但是其实是塑料……

平时就喜欢留一些小物件,这些正好成为了我的拍摄道具。

一些征文(iPhone 拍摄 + iPad)

今年参加的征文比赛并不多,但每篇的图文都很用心,从自己移动设备到我的桌面,不断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手机拍摄,同样使用 Pixelmator 的 ML  超级分辨率功能。

今年换了新桌子,桌面更大,能摆的东西更多了,用手机记录下来,摆的时候没感觉,用手机拍下来竟然有点动画工作室办公桌面的气质。

这张是看了大神 Mason_WHK 的教程后尝试的,iPhone12 Pro Max 拍摄,在他的基础上用手电打了点轮廓光,为了保证透视,用了没有夜景模式的长焦镜头。

有次拆机箱用手机随手拍了一张,Union 制作的字体遮罩,然后用 Snapseed 和 Phonto App 简单加了一点晕影和字,就完成了一幅海报。

用 Pixelmator App 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这个效果,之前这款 App 无法安装字体,但 iPadOS 支持系统级安装字体后,这款 App 的拓展性大大加强。

平时还制作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图。

生活中的小内涵。

其他文章(70D + iPad)

除了众测还写了许多其他类别的文章,其中就包括少数派的一些教程类文章,另外还有几篇极具个人风格的、大家喜闻乐见的 EDC 总结。

这个题图的灵感来自于漫威电视剧《洛基》的预告 Logo,霓虹灯效果之前我的教程里有写,实际上一句话概括就是:内部高亮,外圈高斯模糊 + 低亮高饱和。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 Sceneshot App,只不过我将背景设置为绿色,最后以「绿/蓝屏」的方式导入 iMovie 进行编辑,背景视频轨用任何你想要的视频,将绿幕强度调到合适,基本就完成了。

具体步骤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

这个图难度虽然不高,但是十分繁琐,而且由于异形的数量,iPad 的图层也终于不够用了,我将同一只异形手办拍了相当多的角度,然后抠图拼接在一起,可惜图层满了所以无法做阴影。

这个角度虽然不是我最早发明的,但也是我一点一点试出来的,不过我欢迎大家拍摄时也可以尝试这个角度,无版权哈。

我也就这点爱好了,拍拍生活的瞬间。

这台 iPad Pro 2018 又陪我走过一个年头,期待今年三月发布的下一代的 iPad Pro。

拟态效果除了字体,也可以运用在图形上,除去纯白和纯黑,其他颜色都可以作为背景,而且凹凸面的呈现方式未必要和我前文讲的一样,其实还可以像上图。

影院复工那天特意拼了这张图,一份数码爱好者写给电影的情书。

之前申请很多众测都无果,但是我比较不一样,我甚至在还未出名单之前就提前给产品做好了封面概念图,虽然很多很多次都是热脸贴冷屁股,但是这些图片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自我怀疑

记得拥有第一台 iPod Touch 的时候,那时喜欢逛社区,将所有游戏挨个安装,有时候为了一个 Cydia 的插件折腾一宿,结果弄好之后再也没用过……热衷于讨论设备本身的功能,刷机、越狱、折腾……

……但却又疏于用它们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随着那种新鲜感逐渐消退,屏幕上自我的倒影反而愈加清晰,我开始将这些设备作为表达自我的手段,常用的数码装备从大而全变成少而精,从性能过剩,转向一种持续稳定、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继而形成一种个人化的创作方式。

但我也不否认有些人购买 iPad 仅仅就是图一乐,爱奇艺玩游戏啥的,这其实都很正常,对于消费,快乐是第一原则,先别寻求其他意义,快乐才有生命力,着落在快乐的基础之上,才会产生探索它的意愿,才能令你的创作变得思维轻盈却又落笔厚重,所以我觉得每个人愿不愿意用 iPad 都是好的,用安卓、Windows 还是苹果,其实都是消费的乐趣,我的用法只是对我自己的鞭策,并不要求别人。

关于 iPad 有没有生产力之类……那些常见的思考可以去看我的去年的《iPadOS 漫游指南》:比如说「最重要的,不是不停给一个设备提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要引向这个问题:作为赋予设备价值的人,自己能有多少生产力,或者说创造力?」这种现在已经很常见的观点。

这里我想深入一些,说一些不常见的、更细腻的想法。

其实自从我入手 iPad Pro 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与这台 iPad 的奇怪组合,什么人需要 iPad?需要 iPad 的人是否是「边缘人群」,或者说仅仅用 iPad 来创作的人是否源于一种「自卑」?

这些感觉困扰我许久,特别是看到网上的大多数人都将 iPad 视为一种「无用的玩具」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某人在背后说我「摄影不应该用 Mac 吗」、「没有 iPad、iPhone 他就不会摄影」等等类似这样的语言,虽然我说自己不是摄影师,但我明白这人的意思,因此这种自我怀疑就越发强烈……

让我冷静下来的,不是据理力争,也不是不断提醒自己要「相信自己」,更不是分析移动设备的终极问题,而是这个在背后鄙视我的人,他自己用 6 万 10 万的莱卡却拍出手机随手拍一样的照片!

这已经说明一切。

有时候,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最强大的神器,就好像灭霸用集齐宝石的无限手套打响指,人无法承受那种强大带来的代价……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小而美,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东西。

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像被压在重重身份危机下的蜘蛛侠,耳边仿佛听见托尼史塔克在说:「如果没了六万、十万的相机,没有了 Mac,你就什么都不是的话,那你就不配拥有它!」这句话既让我意识到想法的价值,也提醒我,学习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攻击 iPad 用户群体的人,我会把话说得一针见血:用你的想法将工具升值,而不是反过来,我相信有想法的人,在学习到技术后,在任何设备上都能输出精彩的内容。

设计是一种只适合专业人士的事物吗?

我不这么认为,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有设计:你斟字酌句给爱慕的对象写的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语言的设计;你尝试做出一盘色香问俱全的菜,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设计;你降生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如何生存、生活、突破环境的束缚、超越自我,化繁为简,是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设计……

也必须承认,利用移动端工具的创作者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度自动的功能所带来的同质化。

我相信摆脱它的唯一办法仍是想法,即便在有限的编辑选项中,也只有创造力能够脱颖而出。我记得去年看过的一则新闻:游戏《GTA 5》里有一种「子弹画」艺术,由于内存的限制,弹孔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并且还会受到 NPC 活动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基本无解的限制下,有一些游戏玩家依然找到了绘画的方法,用子弹在墙上打出了大量复杂的素描画作,这种打破固有机制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反叛精神,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虽然在威胁着子弹画的未来,但也在不断迫使创作者们想出新的创意。

iPad 的创作环境远没有 GTA 5 那么恶劣,就像前文所说,这篇文章的所有图片使用 iPad 进行后期,但这依然只是 iPad 创造力的冰山一角,大家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展现一种被喧扰淹没的可能,有的人用高超的技术和强大的工具去工作,这是一种创造……有的人把《战争与和平》当冒险小说看……有的人在口香糖包装说明里悟出了宇宙真理……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营销案例之一来自 Nike。在 Nike 的广告里,它们甚至完全不讨论产品,它们从来不讨论它们轻盈的鞋底,也不会强调它们比竞争对手强在哪里,它们尊重了不起的运动员,它们尊重伟大的体育精神。

——乔布斯

除去精准的刀法和掌握顶级的技术,iPad 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小小的宇宙,就是它所代表的精神:一个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科技故事。

照例说点题外话。

人无法永远忍受自我的无意义。

—— 荣格

这世界上有许多角落,许多阴沟,每一个当中都不乏一双清澈的眼睛在仰望星空,我们生着各式各样的病,肉体的、灵魂的,经历漫长的自我怀疑,但透过那些未竟的愿望,最终化为另一种被潜意识化的美,汇聚到人类的宏大叙事当中……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美好的人,却不急于索求关注,也不谄媚,而是等待被理解,等待思想被解除封印,在那种完全原子化的空虚和无意义当中,确保自身的存在。

无论何种形式,创作,是为了确保存在。

2020,对许多人都不是容易的一年,巧的是,2020 我也遭遇了极大的打击,而且不是一两件事,这一年的主题我定义为:自我怀疑。但也因此,这一年,我愿意放弃一些东西、和以前的舒适区说再见、放手那些美妙的回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经得起误解诋毁,说明自己内心比原来强大了些,就像杯子被倒空了一半,反过来我收获了更多成长。

每个人都要成长,就让那些温和的工具陪你走过人生的一小段吧,期待你收获了信心、力量,走出新手村之后,带着更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专业知识,迎接一个更广阔舞台的召唤。

无论如何,2021 我愿送你一枚我用 iPad 亲手制作的纪念币,依然真诚地祝你:

创作愉快!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4 Feb 03:17

贴标签是信息管理的有效方式吗?

by 和燕燕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从文件夹到标签

文件夹的分类的两个困境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习惯了分类收纳物品,比如说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进同一个盒子里。

图1 参考奥野宣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p42)

文件管理中,我们也习惯了分类整理。比如说,下图这种层层嵌套无比整齐的文件夹可能是很多人理想中的文件管理模式。

图2 整齐的文件夹体系

但先以收拾积木为例,我们难免遇到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 这几个积木我们该按颜色分类还是该按形状分类呢?

图3  积木分类困境一

情形二:下面这个形状独特的玩具该放到哪里呢?

图4  积木分类困境二

我们在文件管理中也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说我最近下载了多篇关于现代汉语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研究论文,并为两种句式单独建立了文件夹以存放相应的文献。可是,「论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关系」这篇文章该放到哪个文件夹里呢?后来又了解到 Alpha 语言中的 X 句式既有把字句的特征,又有被子句的特征,那么「论 alpha 语言中的 X 句式」这篇文章又该放到哪个文件夹里呢?

图5  文件夹分类困境

 

上述两类情形可以概括成下面这样两个困境:

困境一:多重属性文件如何分类?

例1:积木按形状分类还是颜色分类

例2:论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关系

困境二:属性不明文件如何分类?

例1:形状独特的玩具分类

例2:论Alpha语言中的X句式

在现有体系下,我们还是能找出来一些解决方案的,但这些方案都并不如人意,问题较多。

方案一:管他呢,强行分类!

问题:我真的不记得分到哪里去了……

方案二:把文件复制多次,放入每个文件夹中。

问题一:占存储空间

问题二:编辑其中的一个副本时,其他副本不会同步更新。

方案三:参考 Zotero 文件管理思路,将所有文件保存在一个根文件夹下,在其他相关文件夹中创建快捷方式。

问题: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方案四:参考 奥野宣之「一元化信息管理术」,完全不做分类。

问题:东西多了真的找不到啊!能找到也要花很多时间啊!

标签如何解决文件夹分类困境

使用标签系统来配合文件夹系统管理文件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两个分类困境。

由于我们可以给每个文件打上多个标签,面对具有多重属性的文件,我们只需要为每个属性打上一个标签即可,这样就解决了困境一。那么面对属性模糊的文件,我们也可以通过细化其特征为它打上多个标签以实现分类,也就解决了困境二。比如说可以给与「把字句」相关的论文都打上蓝色标签,与「被字句」相关的论文都打上紫色标签,那么与二者都相关的文章可以同时打上两个颜色的标签。

既然一个文件可以打上多个标签,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再加上一些标记,比如说加一个绿色标签来标示「已读」论文。同理,我们也可以设置其他颜色标记「未读」「重要」等等其他属性。

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标签来归类,那么打上了多个标签的文件在每一次分类中都出现了,既不需要多次复制粘贴,也不需要创建快捷方式,管理清晰明确。

因为使用标签系统的便利之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软件都加上了标签体系,与文件夹配合起来管理文件,比如下图展示的文献管理软件 Zotero 的标签系统。

当然,如果只通过颜色来区别,标签能提供的信息会比较受限。因此,更多的软件直接使用文本作为标签,或者文本与颜色结合使用,如下图所示任务管理软件滴答清单中的标签系统。

甚至有些软件已经取消了文件夹,直接使用标签管理文件,如笔记软件 Bear、The Archive等。如下图展示的 The Archive 直接通过标签和标签的组合来管理文件。

贴标签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尽管标签系统在文件管理中越来越受欢迎,可贴标签真的是最有效的文件管理方式吗?

Andy Matuschak 在一条名为 Tags are an ineffective association structure 的笔记中提到了现行软件中标签系统的几个不足之处。我们前文展示的标签系统,还只能实现初级的分类、汇总功能,比较粗糙。首先,各个文件与某个标签关联的方式并不一定相同,紧密程度也有不同,这些差异无法被标注出来。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文件分类的例子里,「被字句是被动句吗」与标签「被字句」的关系可能就比「论 alpha 语言中的 X 句式」与标签的关系更紧密。其次,考虑到整个标签系统明晰性与经济性的博弈,我们取标签和分类操作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取舍,这就会导致有些文件与标签的关系相对比较模糊或松散。又如虽然我们给「论 alpha 语言中的 X 句式」贴了「被字句」的标签,但是这个X句式与「被字句」的关联方式是无法通过标签来体现的。

上述两个问题在简单的文件管理中或许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是当我们面对更多更复杂的信息要处理时,这样的管理方式绝不是最有效的。文件管理最终都是为了我们更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文件,分类并不是文件管理的终点,而是我们处理文件信息的起点。我们回到论文的例子,当我们收集了若干篇论文建好文件夹打好标签分好类之后,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论文与论文之间观点的勾连是我们最关心的内容。特别是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笔记条目间畅通无阻的关联和关系网的构建才是我们最终期待的成果,也正是当下热议的卡片式笔记法(Zettelkasten/slip-box)的操作要点之一。目前这些软件的标签系统远远达不到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需求。

电子文件管理中我们还要标签系统吗?

答案是要的。

参照手写笔记的标签系统

Andy 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被解决的,而且这几个问题并不是标签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现行很多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不足所带来的。比如说,手写笔记中的标签系统非常有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手写笔记里的标签系统。假定下面这张图里是一个笔记卡片,我们可以轻松地在卡片上做丰富且细致的标记。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颜色、不同的形状符号来标记不同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直接写下来如「disagree」「progressive」来标记我们的观点;我们也可以在纸张的不同位置贴上不同的便签代表不同的意思,这些标记广义来说都可以算作标签。因为他们都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轻松地挑出其中所有画了 ★ 的卡片或标记了「Project: Ellipsis」的卡片,这步操作和软件中标签系统的分类汇总功能是完全一样的。

其次,在手写笔记中,我们可以在符号边上直接写明标记的原因、目的等等信息,比如说我们可以在问号边上直接写下问题,我们可以在内容关键词旁写下这张笔记卡片与关键词的具体关系,我们也可以在页边的便利贴上写下几个字来提示自己等等。通过细化特征、增加标签、添加描述、改变卡片存放顺序等操作,我们轻松地解决了 Andy 提到的标签系统的缺陷。或者说,在手写时代,标签的这些问题可能从来就没有困扰过我们。

标签系统的标示功能与分类功能

上文我们提到了很多标签系统的分类功能,但如果我们再回到手写笔记或生活物品管理中,标签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实际上是标示,比如说在包装箱上的「易碎」标签是为了提示我们小心轻放。而分类是我们做了标记后可以进行的下一步操作,但分类功能实际上并不是必须的,就比如我们未必要把贴了「易碎」标签的包装箱和没贴「易碎」标签的包装箱分开放。

分类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文件被汇总在了一起,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样的,这个汇总的结果是有用的,但也不是必须的。回到刚刚写笔记的例子上,每当我们看到笔记上的问号,我们就知道这里自己(曾经)有一个问题,但我们未必需要一直把所有标记了问号的笔记卡片汇总在一起。当然,我们可以把所有同时标有「#progressive」和「?」的卡片汇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看到关于某个课题的问题,当我们集中浏览这些问题的时候,没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就出现了。

内容性标签和场景性标签

标签类型我们可以按与文档内容相关度分作两类,一类是与文档内容直接相关的标签,另一类是与文档内容无关的标签。

标签的标示作用来看,二者在我们的使用中几乎同等重要。

标签的分类作用来看,电子时代中后者常常更有用。因为前者既然与文档/信息内容直接相关,通常我们通过关键词就可以直接检索到,没有必要额外设置标签。但在如图所示的手写笔记里,内容性标签对分类也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们列举几例常见的非内容性标签

按场景标记:办公室、家、学校,等等

按完成情况标记:待办、进行中、完成,等等

按重要程度(优先级)标记:p1、p2、p3;重要、紧急、一般,等等

按负责人标记:小王、小李、小张,等等

按截止日期标记:本周、本月、下月,等等

Roam Research里的标签系统

许多纯文本编辑器已经可以实现标签和行文融合在一起了。一些 Markdown 软件中直接输入 #tag 就可以设立标签,这样,标签不再仅仅是对文档的标示,还可以是对文本中的段落,甚至是一句话的标示。这种结合的直接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标记某个文档与该标签直接的具体关系、设定场景等等,这就避免了 Andy 提到的问题。同时,因为标签系统的显示效果也不同于正文文字,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标示的作用。下图展示了笔记软件 Obsidian 里标签标记在行文中的效果。

Roam Research 的标签系统自然也是完全可以将标签和行文结合起来。Roam 的标签系统更进一步的功能在于标签汇总结果的呈现。下图就展示了标签「to read」的自动汇总效果。首先,所有打上了这个标签的内容都陈列在 linked reference 下,同时,与标签最直接相关的场景信息也清楚地呈现出来了。除了 linked reference 之外,Roam 还提供了 unlinked reference 来汇总没有明确地人为标记标签,但关键词多次提到或关系网密切的笔记。第二,在 Roam Research 里,标签的汇总本身也成了一个新的页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对这个标签的内容本身进行描述和讨论。这种新页面的呈现效果是以往其他笔记软件所没有的。

Roam 的标签系统极好地模拟了手写笔记里的标签,电子笔记又极大地省去了我们手动检索、分类和汇总的麻烦,此外,unlinked reference 也是手写所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但我们还是觉得 Roam 的标签系统与手写笔记相比,标示功能上可能还有一些不足。我们看到很多 CSS 已经提供了对标签的 color-coding 的功能,这样让我们对文本的标记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图片来源:https://maggieappleton.com/paintingroam

可是这种色彩标记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标签系统上的,我们先设立好了标签,然后再为他们分别设置不同的颜色。而我们手写笔记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做自下而上的系统,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字内容上涂上某个颜色,随后根据色块汇总即可。这种操作目前在 Roam 里还无法实现。

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标签系统

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标签系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磨合才能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系统。虽然上面谈了很多概念性的问题,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也是走过许许多多弯路,文章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的血泪教训。

首先,想清楚自己设立标签的用处是什么,单纯为了标示还是为了之后的分类检索。

第二,标签选用的词要准确、统一、有代表性。

第三,切忌贪多!否则就可能会淹没在自己标签的海洋里,找不到想要的那个。

第四,如果可以实现,记下文本与标签间的具体联系。

第五,不要试图一次性打好所有文件的标签。建议沿着自下而上的思路,发现对某个标签有需求时再添加。

参考链接: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08 Feb 07:01

从文本格式化到分类收藏,我的文章阅读自动化流程

by JamesHopbourn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不久前和老同学的聚会中他问我:「都说 iOS 很好用,那它到底好在哪里?」我想了一下说了一句:「软件生态。」正好最近我的文章阅读流程所有代码都写完了,那么不如就通过这篇文章来看看我是如何使用 iOS 的软件生态来阅读文章。

需求分析

  1. 有价值的文章收藏到笔记软件以备日后再读,不考虑微信收藏,封闭且可能被和谐。
  2. 笔记软件不能太「重」,支持单篇文章的 URL Scheme,支持高亮标记 → Bear
  3. 能够很方便地对文章进行格式化处理,例如删除换行,删除空行,顿号变点 → PopClip
  4. 尽可能地自动化处理,实在做不到自动化就半自动化 → 捷径、Bookmarklet
  5. 对于有参考意义的文章要能很方便地导出 Markdown 参考链接 → sed
  6. 收藏的笔记添加到待办事项作为阅读任务处理 → OmniFocus
  7. 值得多次阅读的文章无线打印纸质版保存 → AirPrint
  8. 我不喜欢在手机上阅读文章,所以我的阅读任务都是要在电脑上完成。

通过这一年时间的磨合调整最后构建出来的阅读流程如图所示:
 

阅读流程
阅读流程

值得收藏阅读的文章

微信公众号是我的主要信息来源,每天早上起床会先刷一眼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对于有价值的文章我会将它们保存到我的笔记软件中。我将这个过程分为三步对应着图左的三个框框。依次为:内容摘抄、添加标签和任务、开始阅读。 

为什么要分成三个过程?因为我的碎片化时间比较多,在多数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完成这三个步骤,但是如果把它们切割开,我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优势,有一点时间我就做一个或者两个的步骤。

内容摘抄

如何很方便地将文章内容复制粘贴到 Drafts 中进行处理?从尾部选中文本一直拉到头部吗?不对,我们可以使用 Bookmarklet 来实现这个功能。这个做法是受一个朋友的启发,他之前在群里说年纪大了,现在看文章都懒得看图片了,都是直接复制纯文本出来看的。而我所阅读的 95% 的文章都是不配图也可以看的,所以只要将文章的文字稿复制粘贴给 Drafts 这第一步「内容摘抄」就算是完成了。

原理:通过 document.body.innerText 获取文章内容,使用 copyToClipboard 函数将文章内容拷贝到剪切板,最后使用 window.open 打开 Drafts 的 URL Scheme 激活 paste action,用剪切板的内容创建新草稿。

技术要点:Bookmarklet 和 URL Scheme。

相关阅读:

具体实现:任意收藏一个网页,然后编辑网页地址改成下面这段 JavaScript 代码。这段代码不仅仅是将文章内容复制粘贴到 Drafts,而且还会在文章最后一行添加本文的 Markdown 链接,方便以后直接找到原文。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会删除底部的推荐阅读和阅读原文等匹配内容。最后对 Markdown 链接的标题也会做一定的处理,删除 - | 之后的文字。

javascript: (function() {
    function copyToClipboard(text) {
        if (window.clipboardData &&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 {
            return clipboardData.setData("Text", text);
        } else if (document.queryCommandSupported && document.queryCommandSupported("copy")) {
            var textarea = document.createElement("textarea");
            textarea.textContent = text;
            textarea.style.position = "fixed";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extarea);
            textarea.select();
            try {
                return document.execCommand("copy");
            } catch(ex) {
                console.warn("Copy to clipboar failed.", ex);
                return false;
            } finally {
                document.body.removeChild(textarea);
            }
        }
    }
    copyToClipboard(document.body.innerText.replace(/(推荐阅读|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n)+/g, "").replace(/.*阅读原文.*/g,'').replace(/[\r\n]{3,}/g, "\n\n") + "\n" + '[' + document.title.replace(/ \/ Twitter/, '').replace(/^【.*】/, '').replace(/(|.*$|\|.*$)/, '').replace(/^\(.*\)/, '').replace(/-.*$/, '').replace(/(!|?|\?|\!)/g, '').replace(/_.*$/, '').trim() + '](' + window.location.href + ')');
    url = 'drafts4://x-callback-url/runAction?action=paste';
    window.open(url,'_self');
    })();

打开 Drafts 新建一个 action,命名为 paste,添加 URL Action Step:

drafts4://x-callback-url/create?text=[[clipboard]]
paste action
paste action

添加标签

为什么不直接用 Bear 的共享操作收藏而是先把文章摘抄到 Drafts 中?原因如下:

  1. Bear 的共享操作收藏非常非常慢,具体原因我没深究过,一篇文章收藏一下要好几分钟。
  2. 可以用 Drafts 中的 JavaScript 对摘抄的文章进行预处理。
  3. 可以用 Prompt Action Step 选择添加的标签。

技术要点:JavaScript 和 URL Scheme

相关阅读:从 OmniFocus 认识 Drafts 的 Prompt 用法

实现方法:创建一个名为「笔记添加标签」的 action,选择 Prompt,Key 保持默认的 prompt 不变,Title 改为:「选择标签」,Buttons 填入你的 Bear 标签,使用半角的 | 间隔开。

我的 Buttons 参考如下:

600 清单|400 兴趣/405 绘图设计|400 兴趣/410 单车骑行|400 兴趣/450 财务知识|400 兴趣/470 投资机会|400 兴趣/480 生财有术| 500 课余/001 政治体制|500 课余/004 课外知识|010 日记/020 恋爱日记|010 日记/011 生活日记|010 日记/013 社会时事|800 语录摘抄|900 演讲稿
笔记添加标签 Buttons
笔记添加标签 Buttons

添加 Script Action Step 粘贴如下代码:

// 默认内容来自文稿 否则从剪切板读取
if (draft.content){
  text = draft.content;
}else{
  text = getClipboard();
}

// 微信公众号文章处理
temp = text.split("\n");
if(temp[temp.length-1].match(/mp.weixin.qq.com/g)){
  head = temp;
  // 删除发布日期
  head = head.slice(0,1);
  temp = temp.slice(3);
  if (temp[0].length == 0)
   temp = temp.slice(1);
  // 删除收录分类
  if (temp[0].match(/收录/))
   temp = temp.slice(3);
  if (temp[0].length == 0)
   temp = temp.slice(1);
  temp  = head.concat(temp);
}
head = temp[0];content = temp.slice(1).join("\n");

// 删除行首行末空格
head = head.trim();content = content.trim();
// 替换中文引号 删除井号空格
content = content.replace(/#/g,'');
content = content.replace(/“/g,'「');
content = content.replace(/”/g,'」');
content = content.replace(/[\u00A0]/g,'');
// 当有两个以上换行合并为两个
content = content.replace(/\n{2,}/g, '\n\n');

draft.defineTag("head", head);
draft.defineTag("content", content);

添加 URL Action Step 粘贴如下 URL:

bear://x-callback-url/create?title=[[head]]&text=[[content]]&tags=[[prompt_button]]&x-success=drafts4://

将这个「笔记添加标签」的动作添加到键盘上方的快捷工具栏中,可以像我一样命名为「🏷️」,这样不仅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快捷键的用途而且还能节省空间,在屏幕限定的宽度里放下更多的动作。

6CE6B9F7-20CE-4E3B-B136-668B42E2AD3C_1_105
「笔记添加标签」添加到工具栏

运行这个快捷动作,选择「400 兴趣 / 480 生财有术」就会对文章进行文字处理之后跳转到 Bear 新建这样一篇笔记并给它添加 #400 兴趣 / 480 生财有术# 的标签。 

BA35D305-1A1F-4D9E-A262-4EFF7DC44C15_1_105
笔记添加标签

至于从剪切板读取内容,这个是为了保存 Telegram Solidot 频道或者类似的时事内容设计的。例如从 Solidot 频道复制消息内容,回到 Drafts 点击工具栏上的「🏷️」选择「010 日记 / 社会时事」即可直接跳转到 Bear 创建笔记。

从剪切板读取内容
从剪切板读取内容

添加任务

添加任务这个操作是以前看《用 GTD 的方法结束稍后读》这篇文章学习到的,我使用了这些年下来对这个方法非常满意,再也不会担心遗忘阅读摘抄的文章了。但是如果你先把文章内容放在 Drafts 不动,等自己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先给 Drafts 里的文章打上标签发送给 Bear。macOS 上的 Bear 经过几秒之后同步过来就可以直接开始阅读,跳过添加任务的这个步骤。

原理:笔记添加到 Bear 之后会分配到每篇文章独有的一个 ID,而 Bear 也有提供捷径的 API 接口,可以通过剪切板传入 ID 获取文章内容,拆分文本取出第一行的标题,构造 URL Scheme 添加 OmniFocus 阅读任务。 

笔记添加为阅读任务
笔记添加为阅读任务

相关阅读:OmniFocus 的 URL Schemes 用法

捷径下载:Bear to OmniFocus

使用方法:先长按笔记点击「复制标记的标志符」,再次长按选择共享,选择「Bear to OmniFocus」捷径即可,所以总共需要长按笔记两次。

笔记保存为阅读任务

任务同步

在 macOS 上使用 WebDavNav 搭建本地 WebDAV 环境,具体方法可参考 使用 WebDavNav 同步 OmniFocus 数据库。然后在 iOS 和 macOS 两端的 OmniFocus 客户端都在局域网内同步,这是最快的同步方案,没有之一。

7CA83E85-DC83-4D6E-A5D2-005E8ABDC6
OmniFocus 同步任务

开始阅读

现在阅读任务已经同步到了 OmniFocus 上,点击左下角的小图标或者使用快捷键 option+command+" 查看任务备注,点击即可通过 URL Scheme 跳转到对应的笔记。

截屏2021-01-31 下午6.44.05
通过 URL Scheme 打开指定笔记

接下来就是一边阅读一遍使用 PopClip 处理文段的事情了。我制作了一系列的 PopClip 扩展用于处理文本,可以在Apple-Automation/PopClip下载。

PopClip 插件介绍

PopClip 插件

为了能更高效地处理文章段落内容,我使用 PopClip 制作了 一些插件 来完成这些重复性的枯燥的工作,所有插件都是调用地表最强的纯文本处理工具 sed 命令处理,如果你也是需要经常重复性地处理一些文本,非常建议学习一下 sed 命令的用法。

我在 learn-linux-command/gsed.md 也整理了很多的基础用法和具体实例可供参考学习。但是注意需要先在电脑上安装 GNU sed,安装命令如下:

brew install gnu-sed

Highlight 插件

  • 将 - XXX 转换为 - ::XXX::
  • 高亮标记 ** 转为 ::
  • 如果不存在任何标记符号则将选中文本前后添加 ::
➜ echo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 echo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这是一段测试文本\n-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gsed 's/\*\*/::/g ; /^- / s//- ::/ ; /^- ::/ s/$/::/ ; /::/! s/^/::/ ; /^::/ s/$/::/ ;s/\(::\)\(.*\)\(::::\)\(.*\)\(::\)/::\2\4::/ ; s/::::$/::/g'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 ::这是一段测试文本::

H4 插件

首行开头添加 Markdown 四级标题标记,其余行合并为一行,去掉首行加粗标记,内容加粗转为高亮

2021年,投资什么行业?  
  
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重点关注消费、医疗、科技这三个行业。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三个行业在2020年已经涨得很高了,还适合投资吗?决定要不要投,不仅要看行业的短期涨幅,还要看它们长期增长的逻辑。  
  
从长期来看,这3个行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接下来我分开说:  
  
先说说消费行业。  
  
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必然带动消费行业的增长。  
#### 2021年,投资什么行业?  
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重点关注消费、医疗、科技这三个行业。可能有的人会说,这三个行业在2020年已经涨得很高了,还适合投资吗?决定要不要投,不仅要看行业的短期涨幅,还要看它们长期增长的逻辑。从长期来看,这3个行业,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接下来我分开说:先说说消费行业。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必然带动消费行业的增长。  

list 列表插件

➜ echo '1 列表\n1.列表\n1、列表\n01 列表\n一、列表\n(1)列表'
1 列表
1.列表
1、列表
01 列表
一、列表
(1)列表
➜ echo '1 列表\n1.列表\n1、列表\n01 列表\n一、列表\n(1)列表'|gsed 's/^(.)/- / ; s/^.\( \|\.\|\、\|[0-9]\)/- /; s/-  /- /'
- 列表
- 列表
- 列表
- 列表
- 列表
- 列表

tr 插件

选中行去掉所有换行符号合并为一行

我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熟悉,我都会从这句话开始入口:一切智慧都在历史当中。  
  
  
然后,找做过这件事,并且做成的人,看他的书、读他的文章,基本能解决了解到90% 的信息。  
  
  
一件事情,当你知道了 90% 的信息,其实就可以放心上路了,路上遇到问题,再去搜索、研究,解决掉。  
  
  
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人、任何行业、任何事情。  
我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熟悉,我都会从这句话开始入口:一切智慧都在历史当中。然后,找做过这件事,并且做成的人,看他的书、读他的文章,基本能解决了解到90% 的信息。一件事情,当你知道了 90% 的信息,其实就可以放心上路了,路上遇到问题,再去搜索、研究,解决掉。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人、任何行业、任何事情。  

顿号变点删除空行插件

好了,我总结一下,如何抓住2021年的投资机会:

1、买小帮的的基金组合优于买指数基金,买指数基金优于炒股。

2、如果你一定要炒股,首先要学习投资股票的基础知识。如果暂时还没完全学懂,宁愿先投资基金。记住,不懂不投。

3、如果你想通过基金来投资,那么通过“小帮组合”买主动管理型基金,要好过买指数基金。

4、长期关注消费、医疗和科技这3个行业的投资机会,适当时机,可以买入持有。

最后,祝大家2021年投资顺利,多多赚钱,让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转化成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好了,我总结一下,如何抓住2021年的投资机会:
1. 买小帮的的基金组合优于买指数基金,买指数基金优于炒股。
2. 如果你一定要炒股,首先要学习投资股票的基础知识。如果暂时还没完全学懂,宁愿先投资基金。记住,不懂不投。
3. 如果你想通过基金来投资,那么通过“小帮组合”买主动管理型基金,要好过买指数基金。
4. 长期关注消费、医疗和科技这3个行业的投资机会,适当时机,可以买入持有。
最后,祝大家2021年投资顺利,多多赚钱,让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转化成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CN 插件

对于中文文本将半角符号变成全角符号,但是不会误伤 :// 链接中的冒号。

我说:“这是一段测试文本!你试试看效果怎么样?” 
[少数派](https://sspai.com)
我说:「这是一段测试文本!你试试看效果怎么样?」
[少数派](https://sspai.com)

cats 插件

cats 插件实际上是指 cat -s 命令的效果而不是好多猫 😂,它会去掉所有空行。

15 年,我开始全职做淘宝,亏了一整年。  
  
16 年实现几万盈利,17 年赚了四五十万,18 年实现 98 万的净利润。  
  
19 年,除了淘宝主业以外,也开始做知识付费。这一年,淘宝实现净利润 220 多万,知识付费盈利 80 多万。  
  
20 年,公司 4 月份第一次实现月利润突破百万。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公司历史上第二次实现月利润破百万,全年上半年净利润突破 400 万。
15 年,我开始全职做淘宝,亏了一整年。  
16 年实现几万盈利,17 年赚了四五十万,18 年实现 98 万的净利润。  
19 年,除了淘宝主业以外,也开始做知识付费。这一年,淘宝实现净利润 220 多万,知识付费盈利 80 多万。  
20 年,公司 4 月份第一次实现月利润突破百万。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公司历史上第二次实现月利润破百万,全年上半年净利润突破 400 万。

实际运用

用以上这些插件对「让能力变现,才是硬道理」这篇文章处理之后的效果如图所示。删除很多不必要的换行,有启发有价值的语句用高亮符号标记,删除尾部的广告。

截屏2021-01-31 下午7.20.55
PopClip 处理之后的效果

添加复盘日记

这些笔记多数都是值得再次一读的,所以在 Bear 里我有个专门的复盘日记用于存储每天阅读文章的内链,但是 Bear 自带的复制笔记链接快捷键太难记了,我们可以先去偏好设置的键盘里设置一下新的快捷键。

我给「复制笔记的链接」设置了 control+c(copy link) 的快捷键,为什么不是更相近的 option+c 快捷键?因为被系统占用了。如法炮制也可以给「日期与时间」添加一个 command+d(date) 的快捷键来替换来原来的三个快捷键。

截屏2021-01-31 下午7.33.18
Bear 设置快捷键

快捷键设置好了之后回到刚才阅读的文章,control+c 复制笔记内链,打开第一个标签第一条「复盘清单」笔记,标题回车,command+d 添加日期,command+l 转为列表,回车,command+v 粘贴内链,一篇文章的阅读历程到此结束。如果这篇文章值得以后再多看几眼,也可以使用 PopClip 的 Highlight 插件把这个内链高亮。

IMG_6635
复盘清单通过内链复习文章

打印值得多次阅读的文章

为什么我要额外花时间对文章段落格式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这篇文章很有价值的话,我会把它打印出来就放在手边的书立栏里,能让我闲了的时候可以再翻翻看看。我使用带有 AirPrint 功能的 EPSON L4168 打印机来实现无线自动双面打印,打开 Bear 选择笔记导出 PDF 即可开始打印。

通过 AirPrint 打印

一般阅读的文章

一般阅读的文章,可能是技术方面的参考文章也可能是整篇文章都在讲一个道理,技术文章阅读完了之后如果有价值会转为 Markdown 链接作为引用参考资料,道理类文章阅读完之后消化理解这个道理就足够了。

对于这类不需要保存到 Bear 中的文章只要把标题和链接添加到 OmniFocus 作为一个任务就够了,这里我使用捷径实现这个功能。为了方便调用,可以在设置 → 辅助功能 → 触控 → 轻点背面 → 轻点两下设置触发微信文章这个捷径。很多人说轻点两下有时候太灵敏有时候又没反应,我用了这么久总体来说属于一个还行的水平,希望以后能够改进做的更好吧。

捷径下载:微信文章

892625E3-DF3E-4917-A617-6A3DAD32F440_1_105
微信文章链接保存为阅读任务

导出 Markdown 链接

前面提到技术类的文章如果有参考意义,我会将其转换为 Markdown 链接作为引用写到文章里。那么具体是怎么实现呢?OmniFocus 中的任务都是可以导出 TaskPaper 格式的,我们只要处理一下这个 TaskPaper 转换成 Markdown 的形式就可以了。

但是 OmniFocus 中把任务拷贝为 TaskPaper 格式是没有快捷键的,我们需要先为它设置一个快捷键,我还是设置了和 拷贝 Bear 内链一样的 option+c 快捷键,因为如果选择 command+c 的话以后就不能复制任务里的文本了。

设置拷贝 TaskPaper 快捷键

选中要转换的任务,按下 option+c 复制 TaskPaper 格式文本。 

选中要转换的任务复制

打开终端拖入下面这条命令,然后执行命令即可。第一条命令看看转换效果的,第二条命令才是我们实际要用的命令,从剪切板读取 TaskPaper 格式的任务,通过 sed 处理之后再替换回剪切板。

➜ pbpaste|sed '/^$/d ; s/^- /[/ ; s/ @.*)/](/ ; N ; s/\n// ; s/\x09// ; s/$/)/'
[建议收藏,彻底搞懂字符编码问题,从此告别中文乱码](https://mp.weixin.qq.com/s/Dxj8b9LX56ZUF5lUCtKp2A)
[万字长文讲解编码知识,看这文就够了!| 原力计划](https://mp.weixin.qq.com/s/8QEYD8U6Bx2rqO56cuU2KQ)

➜ pbpaste|sed '/^$/d ; s/^- /[/ ; s/ @.*)/](/ ; N ; s/\n// ; s/\x09// ; s/$/)/'|pbcopy

此时终端不会有任何输出显示,但是实际上剪切板的内容已经变成了:

[建议收藏,彻底搞懂字符编码问题,从此告别中文乱码](https://mp.weixin.qq.com/s/Dxj8b9LX56ZUF5lUCtKp2A)
[万字长文讲解编码知识,看这文就够了!| 原力计划](https://mp.weixin.qq.com/s/8QEYD8U6Bx2rqO56cuU2K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直接在 Safari 上搜索到的网页要直接转为 Markdown 格式,同样可以用 Bookmarklet 实现。不仅仅是将链接拷贝为 Markdown 格式,而且如果网页中有选择文字的话,文字也会被一同复制到剪切板,Markdown 链接在最后一行,实现代码如下:

javascript: (function() {
    function copyToClipboard(text) {
        if (window.clipboardData &&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 {
            return clipboardData.setData("Text", text);
        } else if (document.queryCommandSupported && document.queryCommandSupported("copy")) {
            var textarea = document.createElement("textarea");
            textarea.textContent = text;
            textarea.style.position = "fixed";
            document.body.appendChild(textarea);
            textarea.select();
            try {
                return document.execCommand("copy");
            } catch(ex) {
                console.warn("Copy to clipboar failed.", ex);
                return false;
            } finally {
                document.body.removeChild(textarea);
            }
        }
    }
    copyToClipboard(document.body.innerText.replace(/(推荐阅读|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n)+/g, "").replace(/.*阅读原文.*/g,'').replace(/[\r\n]{3,}/g, "\n\n") + "\n" + '[' + document.title.replace(/ \/ Twitter/, '').replace(/^【.*】/, '').replace(/(|.*$|\|.*$)/, '').replace(/^\(.*\)/, '').replace(/-.*$/, '').replace(/(!|?|\?|\!)/g, '').replace(/_.*$/, '').trim() + '](' + window.location.href + ')');
    })();

 

Markdown 参考文本
Markdown 参考文本复制

总结

这套阅读流程看下来似乎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是本文所写的都是如何搭建这套工作流,实际上搭建好了之后使用起来我个人评价还是比较简单的。本文所涉及的技术点包括 html、Bookmarklet,URL Scheme、JavaScript。使用了微信、Safari、Drafts、Bear、WebDAVNav、OmniFocus、PopClip、sed 八个软件,三个步骤再次概览:

  • 内容摘抄:微信订阅公众号文章 → Safari 调用 Bookmarklet → 粘贴到 Drafts
  • 添加标签和任务:Drafts 预处理文章内容之后发送给 Bear 创建带有标签的笔记 → 运行 Shortcuts 添加阅读任务
  • 开始阅读:点击备注里的 URL Scheme 跳转到 Bear 开始在电脑上阅读 → 使用 PopClip 对文章段落格式化处理 → Bear 添加复盘内链 → 使用 AirPrint 无线打印。

除了前两步的微信和调用 Bookmarklet 可以不限制系统,其余后面的步骤都算是在 iOS/macOS 软件生态的加持在才得以实现的。例如 Drafts、Bear、Shortcuts、URL Scheme、PopClip、AirPrint 都是 iOS/macOS 软件生态下独有的软件。

另外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把 URL Scheme 称之为 iOS/macOS 软件生态下独有的。因为在安卓系统下 URL Scheme 更多的是面向开发者,他们会提供「必要」的 URL Scheme 以供不同软件之间「必要」的跳转而不是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提供尽可能完善的 URL Scheme。但是得益于 iOS 开发者之间不成文的规定,想做出一个优秀的有口碑的效率类软件面向普通用户 URL Scheme 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观点在 Hum 的《URL Schemes 使用详解》这篇文章中也有体现:

注:文中会提到使用 Launch Center Pro、Drafts 等应用的例子,它们都是同类应用中的最好选择,而支持 URL Schemes 是促成它们如此地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而 Drafts 的作者直接不满 URL Schemes 只能跳出不能跳回的问题,和 Marco Arment、Justin Williams 等人开发了 x-callback-URL 来做到跳出,并跳回这样的动作。可以说这两款 App Launch Center Pro 和 Drafts 对 URL Schemes 的推广和使用构思上的贡献是最突出的,现在 URL Schemes 越来越被 iOS 用户和开发者所重视,在我眼里,一款 App 是否完整系统地支持 URL Schemes 已经是判断它是否优秀的标志之一。

包括原来的 Workflow 被苹果收购之后更名为 Shortcuts,有苹果官方站台之后效率类软件的开发者也会有更高的积极性给 Shortcuts 提供软件的 API。

到这篇文章写完之前,我用寒假的时间完成了这套流程的所有代码编写,但是实际上我做这些东西已经做了一年多了,因为很多需求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得到的,都是在逐渐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有哪些不足,就去完善代码,不断迭代了一年之后才有了现在的这套流程。通过这套流程我摆脱了微信公众号的封闭环境实现了阅读内容的良性闭环,希望我的这套流程对你有帮助或者启发。

文章输入输出闭环

本文中的所有代码都可以在 JamesHopbourn/Apple-Automation 中找到,如果方便希望能帮我 star 一下。如果有任何需求或者 bug 也可以通过 issue 报给我。本文很多思路以及想法都是这一年在我的频道上发表过的,本文也是对过去一年一些自动化思路的合集,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频道 James Notes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02 Feb 05:42

文科博士生眼里的资料管理、阅读和笔记系统

by chyixian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问题点

我是一名在日本留学的在读文科博士,现在正在奋战最后的毕业论文。作为一名文科博士,我的工作就是不断的阅读文献,整理读书笔记,树梳理自己知识体系,并在最后作为论文进行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一些痛点。譬如:

1. 书籍电子化的困难

出于版权保护意识,日本的书籍电子化进展缓慢,想看的书籍只能去图书馆借阅或者自己掏腰包购买纸质版。在日本书籍价格高昂,这意味着钱袋越来越瘪,而书架每天面临着被撑爆的危险。

近来 国立国会图书馆 倒是也渐渐数字化了一些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资料,不过这些书籍也是图片格式,并不是文字版的,想直接构建一个自己的可检索的数字化文献档案还是很难。

也罢,纸质版就纸质版吧,翻着书页纸张至少可以安慰自己有读书的感觉,只要读书时自己做电子化的笔记就可以检索了。可问题是,写论文时,对于引用的原文还是要找到原书逐字核对,这可就苦了,尤其是初期的笔记做得太简略,连页码都没标,因此常常为了核对一条引用典出要翻上半天书……

2. 脑容量的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际线不断上移而脑容量却越来越不足。一本曾经花大力气啃过的日文书,可能再次翻到时,已经忘记其中大部分内容,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曾经读过这个东西。

这时可能大家都能想到要做笔记。我也曾做过以下尝试:

  • 手写笔记。→然后笔记和纸质书们一起,被埋葬在它们的巨大坟场(我的书架)里,只能接受我的瞻仰。想到某本书的内容时,与其找笔记,不如找到原书来重新看一遍更痛快些。。
  • 用 Goodnotes 5 在 ipad 上做笔记。→这一次笔记确实不会在书架上吃灰了,但它们好像换了一个更为隐秘的墓地,连瞻仰都瞻仰不到了,于是遗忘来得更早了一些……
  • 用 Evernote,One note 做笔记。→这确实是我在升级笔记系统前的最佳选择了。虽然做过的笔记还是会被遗忘在某处……

就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很多身边的同行,我问他们在用什么方法做笔记。W 博士和 G 博士告诉我,她们用 Microsoft Word 做笔记。X 博士告诉我他坚信只有手写才能加深记忆。而 M 博士则说,他只相信自己的大脑,直接记忆在大脑里检索最容易。我……我只能膜拜。

3. 写作的困难

这大概是最痛的痛点了。因为博士论文写不出来,多少人在苦苦挣扎。我想这除了之前的阅读、笔记做不足,自身才智不足等原因之外,写作工具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写篇短文,什么工具都不在话下,而动辄数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只用一个 word 文档从头写到尾,这无疑是反人性的操作。

总结下来,无非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文献阅读、资料管理、笔记整理、论文写作这几个全方位的小问题而已……

而这个问题之所以普遍地存在于我身边的文科博士们的工作中,这也许是因为我的博士朋友们专注于人类社会本质性问题的探索,将大部分时间精力用于本专业的阅读和高度抽象思考中,不愿意浪费时间游手好闲于本职之外的琐事上。也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感受到工具不称手的痛点,但是苦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看到庞杂的软件应用甚至各种编程语言,心生畏惧,因此不得已地凑合着过。又或许,出于一种对人类自由精神的尊重,和对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超越性追求,人们对于工具化、生产线式的系统化、量产化这种人类的 「异化」 有一种本能的抵抗。

作为 21 世纪的好青年( 一名写不出论文逃避本职工作的老博士 ),我一直在想办法利用人类发明的伟大科技来解决这些问题。幸而 2020 年因为疫情天天宅在家里,可以在读书写作之余,有时间逛逛 youtube、少数派,也发现和尝试了许多工具来改善工作流。参考诸多经验分享,经过一年的调试和改善,去芜存菁,我终于打通了自己的工作流,目前运作流畅。我将自己的工作流分享给了身边的朋友,但每次重述还是太花时间,因此打算把自己探索出的解决过程写下来,方便一些与我有共同困境的人。

工作流的构想

我设想的工作流应该是这样:

  • 工作流从阅读材料的电子化管理开始,新的材料扫描成电子版后,进入我的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 OCR 识别成文字版,进行分类保存。
  • 近期需要读的材料从个人图书馆管理系统取出,暂存入借阅站(这一功能云盘就可以担当,我使用的是 Dropbox),方便在各个平台(ipad,电纸书,电脑)进行阅读。
  • 第一遍阅读将重点进行高亮标记,传回管理系统的待整理区,等待下一步处理。
  • 接下来在电脑上做笔记。打开读过一遍的 pdf,同时打开笔记软件。对材料进行第二遍阅读和整理,只看标注过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整理笔记。遇到重点或者想要日后引用的部分,应该能将 pdf 页面链接到笔记中,日后查阅时点击链接就能回到原文。
  • 整理好笔记的 pdf 材料可以回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保存区进行存档。
  • 不断循环重复上述步骤,读很多书,积攒很多读书笔记。
  • 接下来就是在笔记系统里玩耍,随机回顾做好的笔记,如果有新的发现可以添加卡片式笔记贴到读书笔记里,对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想法进行区分。而且相关的笔记之间应该可以进行链接,容纳我的发散式思维。
  • 笔记变多了,应该能成为一个知识网络,最好能够直观地把知识网络地图提供出来。
  • 最后一步是知识输出。有了新发现就可以进行写作了。这时需要方面地找到相关的笔记和参考资料,基于已有的卡片笔记梳理大纲。短文写作可以一气呵成,但长文每次可能只能写出一个小节,那么需要一个可以以小节为单位的写作工具,并且提供整体的大纲视图且能方便地随时调整大纲顺序,最后简单地合成一整篇文章。

理想很丰满,剩下的就是找到趁手的工具来完成上述构想。可以看出,我的工作流程中最核心的就是管理系统和笔记系统。恰好,2020 年是一个笔记工具革新的年份,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可供挑选的工具。经过多方尝试,我选定了以下的工具来承担工作流的执行任务。

工作流的实现  

DEVONthink:知识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市面上的管理工具很多,但是能同时完成管理、查询、OCR、提供 pdf 页面链接功能,而且一次付费终身使用的全能工具可能只有 DEVONthink 了。DEVONthink 是一个德国的老牌应用,下载和购买要去它的 官网

DEVONthink 的功能齐全且复杂,要学会用它得先啃一本厚厚的说明书。不过,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研究软件本身,只要能用到其中我们需要的重要功能即可。

其中查询、OCR 的功能都在表面,只要右键就能实现,不需要特别学习和说明。

DEVONthink 可以对在电脑中存放的文件进行 index,也就是说,不需要移动自己硬盘里的东西,只要将它托管给 DEVONthink 就好。而在托管之先需要在头脑中有自己的体系构造。 我将自己的 DEVONthink 数据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inbox,图书馆,笔记系统,文件存档区。

inbox 就是收件箱,它是一个资料的暂时存放地。

  • 首先包括新到的资料。而资料的来源有很多。中文英文资料大多能找到电子资源下载,日文书籍除了前文所述的国立国会图书馆下载之外,只能自己动手扫描,可以用扫描仪,或者 Scanner Pro,白描等手机软件进行这一步操作。我个人用的是 ScanSnap,在应用界面的设置里可以将其与 DEVONthink 进行绑定,那么新扫描好的文件就会自动导入 DEVONthink,并且自动进行 OCR。当然其他工具扫描好的资料也可以扔进 inbox 后,再手动进行 OCR 扫描。然后打上标签,进行分类(进入借阅站 Dropbox 的近期待读列表?日后阅读?姑且存档?)。
  • 其次,经过第一遍阅读的 pdf 需要一个待整理区,而它的来源常常是借阅站读完的书籍。因此我在 Dropbox 里建立了一个「读完」的文件夹,将它 index 到 DEVONthink 的 inbox 中,只要将读完的书上传或移动到这个文件夹,就能实现管理。

图书馆

由于在 DEVONthink 中检索十分方便,不需要进行真正的图书馆式编码,我只是将书籍分为未读和已读(这部分我放在文件夹「books」中)和借阅站。其中借阅站就是 Dropbox 的一个文件夹(我叫它「待读列表」),将它 index 到图书馆系统下即可。

(注:这一步其实可以与 zotero 等专业的文献管理工具一同使用。但我不喜欢 zotero 层层叠叠的文件夹,因此文件都放在 DEVONthink 中管理,在 zotero 中附加了 DEVONthink 的 item link。)

笔记系统

下文中会具体说明,我使用的笔记工具是 Obsidian,它的优点之一就是笔记全部保存在本地,也就意味着可以方便地 index 到 Devonthink 中(我的笔记文件夹就简单的叫「notes」)。之所以将笔记系统也放进来,是因为在进行查询时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笔记。

文件存档区

电脑中必然会积攒各种事务性文件,我将它们按照年份分类都 index 到这个区域,方便查询。

接下来是对材料进行第一遍阅读→在 PDF 上 highlight

这一步就各有偏好了。在电脑上进行阅读其实最基础的 preview 阅读器就可以完成。但是以阅读为生命,追求高效的博士怎么能就此止步呢?根据不同的阅读场景、阅读材料的性质长度等可能适当选用不同的阅读器。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Marginnote 3

  • 使用平台:Macbook,iPad,在 App store 购买
  • 优点:可以直接将 highlight 标记的部分自动摘录出成为笔记,还能以卡片的方式呈现图谱,方便用思维导读的方式梳理结构,每一条摘录会自动生成原文链接。读完书后只要将一旁的笔记导出就可以省去第二次阅读和整理的大量工作。
  • 缺点:书籍导出不便,读完后的文件管理不能进行统一化。书籍也可以导出成 Marginnote 的文件格式存入 DEVONthink ,但是效果不太好,因为在 DEVONthink 中不能直接预览,必须用 Marginnote 才能打开。
  • 使用场景:由于其中也有翻译和字典的功能,我常在 marginnote 中读逻辑结构清晰,但块头较大的英文文献。

Tips:

  • 笔记的导出可以先转化成 mmap 导图模式,再用 mindnode 转化导出为 markdown 模式。
  • 如果没有 devonthink 也不想用 devonthink,那么直接用 marginnote 作为书籍管理器也可。

Liquidtext

  • 使用平台:Macbook,iPad,在 App store 购买
  • 优点:和 marginnote 一样是边读边摘录的工具,名副其实的流动性文字,喜欢手写方式涂涂画画的很合适(手写笔迹也十分惊艳)。
  • 缺点:扫描版的竖排版书籍 OCR 之后也很难拽出文字来,而且拖拽出来的的笔记卡片没有 url 链接。
  • 使用场景:阅读短的文献很合适,尤其适合数篇类似的文献一起对照阅读。

PDF Experts

  • 使用平台:Macbook,iPad,在 App store 购买
  • 优点:多平台共通。可以和 Dropbox 关联,做完标记的 pdf 会自动同步回 Dropbox,文件不需要手动删除更新。
  • 缺点:没有自动的原文链接,需要先存回 DEVONthink 里,在接下来的第二次阅读整理中进行手动连接。

电纸书阅读器:Boox note 2/ Sony digtal paper

  • 优点:对眼睛好
  • 缺点:两者自然都没有页面链接功能,因此都是导回 DEVONthink 后再用 DEVONthink 中的页面链接做笔记。

Boox 是 Android 平台,可以下载 Dropbox 的 app,导书很方便(注:我从借阅站下载书籍时会在下载好后删除借阅站里的原文件,看完后再导回 Dropbox 的「读完」文件。)此外,pdf 之外的各种电子书基本上都能看。但是,highlight 不太方便。我直接用红笔划线。

Sony digtal paper 是封闭系统,只能看 PDF,但是利用自带软件关联云盘也可以做到自动同步,类似于 PDF Experts。优点是 highlight 方便,但是扫描书即使 highlight 了,也做不到漂亮地导出 highlight 部分的文字版。

笔记:第二遍到第 n 遍阅读

Obsidian

2020 年火了一批具有双向链接功能、markdown 语法的卡片式笔记软件,譬如 Roam Research 或者 Notion,而我选择的是 Obsidian。Obisidian 完全免费,笔记都保存在本地,功能强大,而且有一个很棒的社区开发人员不断更新迭代,开发了各种好用的插件。可以完全实现我的笔记系统构想。哦,对了,Obsidian 的下载也要去 官网

关于卡片式笔记的方法和原理,网上已经有不少文章和视频进行介绍。想要对这个方法进行系统了解,则不得不看  Sönke Ahrens 的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这本书。书的标题又俗又长,但内容绝对是值得一看,我的笔记探索之路就是来自于这本书的启发。

回到软件本身,markdown 语法其实掌握起来十分简单,随着 obsidian 软件会一同下载下来帮助文件,其中介绍了基本的语法。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 url 的链接(语法是 [内容](url))来链接 pdf 的页面,以及笔记之间的页面链接([[笔记名称]])。有了它们就可以实现笔记和原文之间的跳转,笔记之间的跳转。值得一提的是,DEVONthink 为每一个文件,乃至 pdf 中的每一个页面生成一个 url,只要在页面上右键复制 url 链接并粘贴到笔记中,就完成了原文的链接引用。因此我们需要的就是从 DEVONthink 里打开已经读完第一遍的 pdf,同时打开 Obsidian 在其中做笔记。我称之为第二遍阅读和整理。

第二遍阅读只要读第一遍标注好的 highlight,并在其基础上整理读书笔记即可。做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标记书籍的引用信息和页码。
  • 笔记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梳理出书中的逻辑结构,最好加上页码。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则,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以示区分。重点部分添加页面链接。(注:在 markdown 的笔记软件中也可以通过编程语言给文字换颜色。但文科生的我很少用 code,所以借用了 code 的语法(``)对自己的话进行标注。)
  • 注:marginnote 3 里如果笔记整理的好,这里可以直接导出用就行。

第三遍阅读:可以在日后进行,重读第二遍阅读后做出来的笔记,在笔记上再次高亮重点部分,在原文笔记上方进行自己的总结和 comments。至此形成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而且这个过程可以视文章的重要程度不断重复 n 遍。这也符合所谓的「渐进式总结」原理。(→ 何谓渐进式总结: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

第二遍到第 n 遍的笔记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新的想法如果可以扩展成一个新的笔记,则新建一个笔记链接到该笔记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永久笔记(permanent note)。

当笔记越攒越多之后。为了方便找到自己的笔记,可以自己制作参考目录。也就是新建成一个页面,在页面中链接相关的读书笔记或者永久笔记作为入口。

Obsidian 还会帮我们形成所有笔记的地图。譬如说这个就是我目前的地图。

写作

笔记攒的足够多,想法足够成熟,这时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东西了。短段文章随便在哪里写都可以,譬如现在你看到的这篇文章,我就是在 Obsidian 中直接写的。但如果是很长的文章或者结构复杂的文章,我们就需要更加称手的工具。

Scrivener

有不少人是 Ulysses 的粉丝,但是它每月的订阅者费用接劝退了我。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选择了一次付费终身使用的写作软件 Scrivener。

Scrivener 有三种显示模式。文本视图,大纲视图和卡片视图。一篇长的文本可以从中间的任意节点进行拆分,将文件拆成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写作时也可以将事先在 Obsidian 中写好的卡片式笔记复制到 Scrivener 中用卡片视图来调整它们的结构,然后切换到文本视图进行写作,如果需要改动大纲则调到大纲模式进行增加,删除,拖拽,修改。也就是说在写作时可以从任意的节点开始来写一篇文章。

由于我的写作也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因此不敢说分享经验。如果有一天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再来进进行详细分享。

一些思索

在摸索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时,我也参考了不少书籍、文章和视频。其中有不少是在一些具体的软件和具体的功能上进行介绍的作品,这些作品也确实能给我提供很多启发。但如果沉迷于软件的研究,往往会舍本逐末。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犯了这个错误,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工具本身不是坏的,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人是否有一套好的方法论来支撑这些,这篇文章里确实花篇幅介绍很多软件,但重要的不是一定要用这些软件,而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体系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思考。

日本在 60 年代就有卡片式方法论的提出,论述这一方法的梅棹忠夫认为,人们常把知的创造与有固定程序、标准化的商业、技术分开,有鄙视后者的倾向(「知的生産の技術」、岩波新書 722、1969 年,p.94)。但是技术不仅仅是术。人们从新的思维模式出发,开发出便利的新工具,而后,一些工具的诞生反之会引起文化变革,改变人的思考样式、生活样式的契机(梅棹,p.130)

笔记书、整理术乃至发想创造术,它的意义应该在于对整体性程序逻辑的改善,而一旦改变了底层逻辑,同样的方法和工具就可以运用于各个领域,从这种意义上才可成为方法性的 revolution。反过来说,一切不涉及底层逻辑革新的所谓「方法论」,最终会流向肤浅化的工具论。这也是在摸索方法中的我所需要自勉的。

总结

本文从个人经验出发,分析了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文献阅读,资料管理,笔记整理,论文写作这几个方面的痛点和难点。设想了一个理想的工作流程。并选取了一些代表型的软件来实现这一设想。其中最核心的软件是管理软件 devonthink 和笔记软件 obsidian。

我本人也一直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希望我的经验写出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好的提议和建议,也欢迎留言,我们来一起探讨,共同进步。祝福每一个在写作的文科博士都能早日完成大作。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29 Jan 09:03

10%的中国风景

by 梁萧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image

中国山岳之美

自古震撼人心

西岳 华山

高大挺拔、险峻至极

(华山西峰,摄影师@丁俊豪)

南岳 衡山

青翠峻秀、山势连绵

(衡山祝融峰,摄影师@罗铭)

东岳 泰山

更是“五岳独尊”

十八盘步道蜿蜒而上

欲与天接

(通向南天门的泰山十八盘登山道,摄影师@泰山摄影)

五岳之外

黄山的云海与苍松

是中国山水画最好的注脚

(雪后黄山云海,摄影师@城市穿梭客)

九华山高耸雄浑

自古就是宗教名山

(请横屏观看,安徽池州九华山日落,摄影师@朱正)

这些名山的文化历史

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但其地质上的相似性

却鲜为人知

它们的山峰常浑然一体

岩石并不分层

( 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天柱峰,岩石上的纹路是雨水冲出的沟槽,摄影师@李琼 )

它们的山腰或者山顶

常分布大小不一的石蛋

甚至漫山遍野、杂乱无章

(请横屏观看,山东邹城的峄[yì]山堆满石蛋,摄影师@朱金华)

石柱也常常作为点缀

或者低矮凌乱

(请横屏观看,山东青岛崂山日出,山顶遍布低矮的石柱和石蛋,摄影师@徐堃)

或者高大峻秀

簇拥成一座座山峰

(江西三清山的一座山峰,摄影师@崔永江)

相似的景观源于相似的岩石

这些古典名山

都由名为“花岗岩”的岩石

构成花岗岩地貌

与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并列三大岩石地貌

( 重峦叠嶂的华山, 摄影师@张子玉)

花岗岩为何成为

中国名山的代言人?

这种独特的地貌

又是如何形成的?

01

大地之心

在数千至数万米深的地下

一些岩浆失去了成为火山的梦想

停下上涌的步伐

缓缓冷却成

坚硬致密的岩石

花岗岩

即为其中一大类

(花岗岩的常见产出位置及状态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

岩浆运动此起彼伏

花岗岩不断在地下产生

成为大陆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

堪称“大地之心”

但它们来到地表的旅途

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要借助板块运动的“东风”

令大地碰撞、变形、断裂

抬升为山脉和丘陵

花岗岩才能靠近地面

(请横屏观看,抬升的华山与沉降的关中平原之间,以一条大断裂分隔,图源@VCG)

然后

花岗岩想要 暴露地表

成为一种岩石地貌

还要接受三重考验

第一重考验

伴随着花岗岩的抬升

当上方岩石被雨雪风霜破坏殆尽

外界施加的压力减小

花岗岩膨胀破裂

形成纵横交错的裂缝

“大地之心”变得支离破碎

(花岗岩暴露地表过程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第二重考验

与地下水一起到来

水分渗入裂缝

逐渐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使块状的岩石破碎

分解成石柱、石蛋和砂土

“大地之心”开始朽坏

(花岗岩风化过程示意, 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砂土和碎石像一层护盾

将新鲜岩石保护起来

人称“ 风化壳(qiào)

第三重考验

便是要攻破这个护盾

(新疆伊犁的喀拉峻草原,流水 破坏花岗岩风化壳,显露出内部的碎石,摄影师@徐树春)

在中国的不同气候带

流水、寒冰、风沙等力量

对花岗岩及其护盾展开花式攻击

三重考验以不同的方式上演

用亿万年的岁月

将大约 91万km²的花岗岩暴露于地表

占据中国陆地面积的 近10%

(中国花岗岩类分布及景观分区,上文花岗岩类面积数据源自2007年资料,可能与最新数据存在出入,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在温暖潮湿的东部和南部

奇秀的 花岗岩巨峰此起彼伏

(黄山的天都峰与云海,摄影师@堂少)

在寒冷的北方和青藏高原

破碎的 花岗岩寒山静静耸立

(西藏日喀则佩枯错附近的花岗岩山体,摄影师@刘一檠)

同样是花岗岩构成的地貌景观

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02

巨峰的世界

在北纬35°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降水充沛、气候温热

对花岗岩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衡山、华山、黄山

三清山、九华山、大别山

太姥(mǔ)山、大茅山等名山

皆分布于这一区域

无数巨大的花岗岩山峰

构建起一个巨峰的世界

(安徽境内的大别山天柱峰,摄影师@朱正)

但从风化壳通向巨峰的道路

却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起点

江西上饶的雨热条件适宜

对花岗岩的化学破坏极快

深厚的风化壳

覆盖着灵山花岗岩体

(江西上饶灵山花岗岩体分布图,注意岩体范围内细小、密集的冲沟,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在肥沃的风化壳土层上

人们修建梯田、建设村庄

流水不断冲刷

时常有石蛋暴露在田间地头

(江西上饶灵山周围的村庄和梯田,几个花岗岩石蛋散布田间,摄影师@卢志峰)

当大地深处的力量

将花岗岩继续抬升

风霜雨雪也同时作用于地表

不断破坏风化壳护盾

花岗岩便开始向巨峰演变

(花岗岩抬升成山过程示意,体现了花岗岩体一边抬升、风化壳一边受到破坏的过程,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通向花岗岩巨峰的第一步

是暴露出石蛋景观

南岳衡山的山景虽不突出

却有数量颇丰的石蛋

(南岳衡山的狮子岩巨型石蛋,摄影师@罗铭)

它们原本位于风化壳中部

当流水冲走上部砂土后

才得见天日

而日夜冲刷的海浪

暴露石蛋的能力更强

在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

海浪洗去砂土

干净圆润的石蛋散落海滩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的石蛋景观,图源@VCG)

福建福州的平潭岛是花岗岩岛屿

在其抬升成岛的过程中

海浪洗净砂土

留下漫山遍野的石蛋

(福建平潭岛上遍布的花岗岩石蛋,图源@VCG)

当抬升继续进行

风化壳也被破坏得更加严重

更深处的石柱暴露出来

这是通向花岗岩巨峰的第二步

福建福鼎市的太姥山上

除了有散落的石蛋

更有低矮的石柱

(福建太姥山顶部的石柱与云雾,摄影师@林民)

由于花岗岩质地均匀

各种外力由表及里破坏岩石

不仅将石柱的棱角磨圆

那些掉落的碎石

也逐渐变圆

是为 球形风化

(花岗岩球形风化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但花岗岩石柱不以圆润论英雄

高度和体量才决定颜值

江西三清山的石柱

正“深谙此道”

(江西三清山石柱景观,摄影师@舒同才)

雨雪风霜深入石柱间的裂隙

将狭缝破坏成宽沟

令紧紧簇拥的石柱群

变成仅有底部相连的“梳子”

(三清山“万笏朝天”景观,笏[ hù]是古代大臣朝议时手持的板子,摄影师@舒同才)

继续破坏下去

缝隙愈发宽阔

在簇状石柱群的外围

形成许多孤立的“擎天一柱”

(三清山“巨蟒出山”景观,摄影师@卢文)

孤立的石柱很快便会坍塌消失

只剩下簇拥在一起的高大石柱群

模糊了与山峰的区别

这是通向花岗岩巨峰的第三步

(三清山的高大石柱群,其实已与山峰没有本质区别,摄影师@王明立)

大裂隙和大断层逐渐扩展

变成线性峡谷

两侧的山峰也连成一线

(三清山的线性峡谷和山峰群,图源@VCG)

即使从高空俯瞰

这样的线性结构依旧清晰

(江西三清山地表大断层和大裂隙分布,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线性峡谷切割出密集的山峰群

花岗岩巨峰的世界

宣告诞生

西岳华山

将巨峰的壮美演绎到了极致

(请横屏观看,华山的巨大山峰和宽阔峡谷,摄影师@王警)

但盛极必衰的规律

在花岗岩的世界里同样适用

无论多么高大的山峰

终将像河南的嵖岈(chá yá)山一样

走向分崩离析

(请横屏观看,河南驻马店嵖岈山的破碎山体,摄影师@刘杰)

山体的抬升趋于停滞后

花岗岩巨峰沿着裂缝逐渐崩塌

重新变成低矮石柱

直至一地碎石

(嵖岈山的石柱群,裂缝贯穿整个山体,摄影师@张海勇)

岩石终将归于砂土

花岗岩巨峰也终将夷为平地

走完景观生命的轮回

(花岗岩山峰垮塌夷平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抬升与夷平的博弈

贯穿花岗岩巨峰的一生

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

往往共存于同一山体

以黄山为例

众多水系

自外而内发生溯源破坏

由低向高围攻光明顶”

各类景观大致组成一个同心圆

(黄山景观的同心圆状分布示意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山涧疯狂切割岩石

形成众多瀑布

(黄山外围的九龙瀑,图源@堂少)

沿瀑布上溯

峡谷向中心汇聚

两侧的山峰愈发高大

天都峰、始信峰等山峰

成为诸多岭脊的起点

高大的石柱占据了它们的山顶

(请横屏观看,黄山北海的峡谷及两侧山峰,右侧山峰为始信峰,摄影师@廖光银)

在黄山的核心圈外围

莲花峰、鳌鱼峰

丹霞峰、狮子峰等

众多顶部平坦开阔的山峰

守卫着峡谷

山涧止步于它们脚下

(黄山西海水库,远处的顶平山峰是狮子峰,图源@VCG)

它们的山顶

与黄山的核心景观区

大致构成一个平面

标志着古代风化壳的残留面

仍有较厚的森林土层

和石蛋、石柱景观

(黄山景观核心区的飞来石,摄影师@堂少)

光明顶从未被真正“攻克”

但山涧溪流和雨雪风霜的努力

还是营造出世人口中

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绝景

(请横屏观看,黄山西海大峡谷的日落,摄影师@城市穿梭客)

一个花岗岩巨峰的世界

就这样呈现在温暖的中国南方

而在更北、更西的地方

破坏花岗岩的主要力量发生转变

景观的气质也随之改变

欢迎来到寒山的世界

03

寒山的世界

北纬35°以北和青藏高原

自然环境激烈变化

寒冰和风沙逐渐取代流水

成为破坏花岗岩的主要力量

泰山的 山势中规中矩

缺乏流水制造的

尖锐山峰和高大石柱

反倒显出几分破碎

(请横屏观看,泰山顶部航拍,摄影师@泰山摄影)

继续向北

承载着长城的北京 八达岭

同样难掩破碎

(北京八达岭长城和花岗岩石蛋,摄影师@杨东)

这里隐藏着寒冰的力量

雨水渗入岩石内部的裂缝

冬季结冰时将岩石胀碎

称作 冻融作用

碎石快速堆积起来

阻碍高大石柱和巨峰的出现

(冻融作用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辽宁丹东靠近黄海

雨水相对充沛

凤凰山的碎石被快速冲走

还留下明显的冲沟

颇有几分南国巨峰的气息

(辽宁丹东凤凰山,一道观景桥横跨峡谷,图源@汇图网)

辽宁北镇的降雨同样充沛

医巫闾山冲刷出许多高大 山峰

可以媲美不少南方名山

但粗粝的山峰表面

仍留下寒冰雕刻的痕迹

(请横屏观看,辽宁北镇市医巫闾山的山峰和峡谷,摄影师@颜景龙)

深入东北腹地

寒冰的力量更加强大

黑龙江兴隆市的 鸡冠山

冻融作用强烈破坏花岗岩

仅在山脊残存单薄的石墙

(黑龙江兴隆鸡冠山的山脊石墙,图源@图虫创意)

内蒙古东部的克什克腾旗境内

有着花岗岩寒山的典型代表

大青山的山峰低矮破碎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青山,摄影师@徐树春)

阿斯哈图的山坡上

石柱群连成一排

粗大的水平裂缝

是寒冰破坏岩石的痕迹

(请横屏观看,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摄影师@叶长春)

而在极度缺水的内蒙古西部

阿拉善地区的花岗岩丘陵

又显出另一种风貌

(内蒙古阿拉善海森楚鲁怪石城航拍,摄影师@吴玮)

由于降水稀缺

沙漠地区的花岗岩

只形成很薄的风化壳

大风很快就吹散砂土

暴露出石蛋和石柱

(海森楚鲁怪石城,摄影师@曾建军)

风沙继续打磨

对花岗岩风化壳

产生强烈破坏

(花岗岩风化壳发生风蚀破坏示意图,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强烈的冻融和风蚀作用

共同改造石蛋和石柱

打磨出各种诡异外形

(海森楚鲁的风蚀花岗岩,摄影师@曾建军)

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环境里

制造出怪石嶙峋的

风蚀花岗岩地貌

(新疆博乐怪石峪,摄影师@徐树春)

但风沙并不是大西北的全部

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等高大山脉

阻拦高空水汽产生“湿岛”

为大西北的花岗岩

增添一笔难得的亮色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 可可托海

源于阿尔泰山融雪的额尔齐斯河

切开连绵的花岗岩山体

从特定角度看去

像是扣在地面的大钟

得名神钟山

(新疆可可托海著名的神钟山,形如大钟,摄影师@赖宇宁)

这里的花岗岩缺少竖直裂缝

岩石沿着崖壁层层剥落

产生高大平整的外观

(额尔齐斯河谷的花岗岩壁,岩石层层剥落留下横向的陡坎,摄影师@酷鸟魏建)

在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

风化壳受流水破坏程度较低

仅暴露出漫山遍野的石蛋

然后又被寒冰胀碎

制造出大面积的花岗岩碎石坡

(西藏拉萨的北部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摄影师@刘一檠)

但在青藏高原

最极致的花岗岩景观

并非这些看似寻常的碎石山坡

四川甘孜州的 海子山

是中国最大的古冰盖活动遗址

古代冰川活动几乎碾碎了花岗岩的一切

将山峰切割成刃脊

将峡谷刨蚀成U形谷

将本应平整的花岗岩高原面

挖掘出1145个小湖泊

海子山因此得名

(四川甘孜州海子山的一处古冰川地貌遗迹,摄影师@ 李祺)

冰川消融后

从花岗岩山体剥离的漂砾

随意堆积在海子山各处

并以明显的棱角

与石蛋相区别

(海子山上散落的冰川漂砾,摄影师@熊可)

而那些饱经冰川摧残的花岗岩山峰

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

有些因为垂直裂缝密集

被改造得极为破碎

(四川甘孜州海子山地区的兔儿山,摄影师@ 潘桂霞)

有些则缺少垂直裂隙

岩石被层层剥落

留下尖锐无比的山峰

(四川四姑娘山的冰川角峰,灰色的花岗岩山峰下,植被的垂直分带格外抢眼,摄影师@酷鸟魏建)

花岗岩用它的坚硬

经受住了冰川的终极考验

当它最终脱颖而出

傲立群山之巅时

就成为了世人眼中

那座远方的大山

(从成都遥望四姑娘山幺妹峰,四姑娘山整体由花岗岩构成,因质地坚硬而突出于群山,摄影师@嘉楠)

至此

花岗岩的寒山世界已然形成

贯穿华北、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

与南方的巨峰世界共同构成

约10%的中国大地

04

熟悉而又陌生的10%

亿万年地质演变

创造出众多的中国花岗岩景观

其中最壮丽的那一部分

恰好与中华文明核心区高度重合

从而逐渐走进我们的文化

历代文人体悟群山之美

不仅将花岗岩群山写进诗词歌赋

还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

与日月星辰同辉

(泰山石刻,摄影师@陈建平 )

画师们寻访山水之美

将许多花岗岩地貌的神韵

凝结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作里

(元代黄公望画作《天池石壁图》,将苏州城西的天池山搬上画卷,图源@昵图网)

在今天的天池山上

人们甚至还能找到画作的影子

(如今的苏州城西天池山,摄影师@赵永清)

儒、释、道三家

也青睐这些险峻的山峰

于无人处寻得清净

留下许多著名古建筑

(安徽九华山的天台寺,始建于明代,摄影师@朱正)

进入现代

在将近 10%的花岗岩国土上

人们建起了众多

以花岗岩地貌为主要看点的景区

包括18%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1%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36%的世界级地质公园

创造了至少31%的旅游产业收入

(花岗岩景观分布示意图,上文旅游收入占比数据引自2005年资料,制图@郑艺)

由此可见

花岗岩地貌造就的风景

成就了中国最重要的一批旅游目的地

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

花岗岩景观最多的国家之一

但公众对于这种地貌景观

仍了解不多

或许是各地迥异的气候

为花岗岩带来不同外观

影响人们认识其本质

(秦岭主峰太白山的花岗岩碎石堆,摄影师@李文博)

或许是因为人们更重视

花岗岩蕴含的丰富矿产

而疏于对地貌景观的研究和挖掘

(新疆可可托海3号矿坑,摄影师@赖宇宁)

或许因为景区更强调其文化内涵

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典故

挤占了花岗岩地貌的科学本质

(黄山狮子峰北部的猴子观海石,相传是一只修炼得道的灵猴变成岩石,摄影师@赵露君)

但只有立足于科学

讲好花岗岩景观的故事

让能让更多的人们

有机会触碰

花岗岩之国的雄伟壮丽

(福建德化市石牛山的山顶,流水在花岗岩上刻出深槽,摄影师@afun阿方)

有机会聆听

由“ 大地之心”谱写的

这场花岗岩交响乐

( 江西三清山的栈道上,游人聆听峡谷空鸣,摄影师@卢文)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云舞空城

图片:禹涵

设计:陈随 & 杨宁

地图:郑艺

审校:王昆

封面摄影师:堂少

来源:星球研究所 微信号:xingqiuyanjiusu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博海拾贝 » 10%的中国风景

29 Jan 08:57

身处异地也能「内网办公」,这个技巧你的团队或许能用得上

by 化学心情下2

春节将至,去年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各位,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和适应,相信和我一样都对远程办公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远程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协作平台等等工具的出现解决了大部分新常态办公需求。

但对特定行业、特定工作从业者而言,将办公平台放在这些基于公有云/混合云的第三方服务上始终不太合适。基于保密、内网安全的考虑,这类团队往往需要使用办公室的内网网络资源来完成业务和工作,包括内网的文件存储、传输,内网 ERP、OA 系统访问等等。

如果你的团队并没有购买、搭建专业的内网服务,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将异地同事的计算机或者内网服务器等设备组建成一个「虚拟局域网」,让身处各地的同事依然可以像在同一办公室网络环境内协作呢?

智能组网:把办公室搬到云上

通过「智能组网」这种形式,我们就可以将家中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服务器连接起来。具体而言,智能组网通过类似虚拟局域网的形式组成一个内网,这个内网中的计算机并不再局限于是否处于同一地理位置或者处于同一交换机下,它可以实现和办公室内网互相访问基本相同的效果——所以即便我们离开了办公室,也可以借助智能组网继续访问内网文件服务器或者是直接访问内网的 ERP 等关键业务。

从原理上来看,智能组网通过一个软件层的管理端对设备进行管理,管理端负责设置虚拟的内网网段并提供虚拟路由和交换,同时管理局域网内的设备,设备端则通过专用的客户端通过「虚拟软网卡」和管理端连接,管理端通过对设备端网络情况进行判断来为其提供不同的连接形式。

例如设备处于一个没有公网 IP 的内网环境中,则这台设备和虚拟内网其他设备的连接就必须通过中继服务器进行,形式上和我们此前普遍使用的 内网穿透 类似,访问速度也受限于中继服务器的网络速度;而如果设备拥有公网 IP,则可以通过类似 P2P 连接形式和虚拟内网中其他有公网 IP 的设备进行连接,访问速度则和设备当前网络环境的上传带宽速度有关。

不难看出,智能组网只是基于软件层面的虚拟路由器和交换机,来实现设备管理和虚拟网络地址再分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当前的远程办公场景——毕竟相比物理组网上,软件层的虚拟组网要更简单也更容易进行操作。

下面简单介绍两款主流的「智能组网」服务,希望可以在春节期间帮助到需要远程办公的你。

方案一:量大质优的 ZeroTier

首先是这个名为 ZeroTier 的智能组网服务,一句话评价就是设置简单,上手容易,限制也很少且免费版本就可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设备支持上也几乎覆盖了我们可能遇到了所有设备(包括各种 NAS)。

想要使用 ZeroTier 来组建虚拟内网网络其实主要分为两步,注册管理账号并创建虚拟网 ID,然后安装客户端并将设备加入到虚拟网络中。

首先登录 ZeroTier 并注册账号,也可以通过授权登录的形式来注册 ZeroTier 账号。

登录完成之后点击 「Create A Network」来创建你的虚拟网络,然后在这个 Network 网络中进行设置,比如名称、设备的加入方式以及内网网段等。

之后我们下载 App 并将其加入到这个新创建的虚拟网络中。首先我先将我在办公室的 Windows 电脑加入到网络中。

下载并安装对应的客户端,运行后在系统托盘处找到 ZeroTier one 并右击选择「Join network」,然后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前面在网页管理端创建的 16 位字符的 Network ID。

如果输入正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虚拟网络并提示你是否加入,点击加入之后就算是正式加入到这个虚拟局域网中了。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 在 Windows 终端中输入 ipconfig 来检查你加入的这个虚拟网络下对应的内网 IP 地址。

以此类推,这里我还为家中的 NAS 也安装了对应的客户端。虽然 ZeroTier 针对不同的 NAS 提供了专门的客户端,但考虑到通用性我直接通过 Docker 镜像来安装。

首先打开群晖的 Docker 套件,在注册表栏中输入「ZeroTier」来搜索相关的镜像,然后选择「henrist/zerotier-one」这个镜像并下载。

打开「映像」找到刚才下载的 zerotier-one 镜像,双击后在创建容器中勾选「使用高权限执行容器」,然后在「高级设置」中勾选上「启动自动重新启动」,在「网络」选项卡中勾选「使用与 Docker Host 相同的网络」。

切回到「卷」中,点击「添加文件夹」来保存数据,在「文件/文件夹」中定位到存储数据的文件夹(比如 docker/zerotier-one),然后右侧「转载路径」输入 /var/lib/zerotier-one,然后点击应用使得容器生效。

容器运行后,在「容器」中选中 「zerotier-one」并点击详情,我们接下来需要输入 Network ID 来将 NAS 加入到虚拟内网中,这里在 zerotier-one 中找到「终端机」选项卡,然后点击「新增」-「通过命令启动」,然后输入一个 ash 并点击确定。

紧接着在 ash 这个选项卡的后面输入加入网络 ID 的终端命令:

zerotier-cli join [你的虚拟内网 ID]

看到终端显示 200 OK 则表示加入成功了。

这时候在回到 控制 zerotier 管理端并刷新,应该可以看到 NAS 设备也已经顺利加入到虚拟内网中并顺利被分配了一个内网 IP 地址。

此时可以通过 ping 地址的方式来测试连通情况,在 Windows 上打开终端然后输入:ping [对应设备的 虚拟内网 IP]

如果两个设备都有对应的公网 IP,那么从 ping 的延迟就能看到其实是非常小的,这样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不通过服务器桥接的形式,所以访问上也会更加顺畅。

至此虚拟内网就已经顺利搭建完成了,你可以像访问内网文件服务器那样,通过 SMB 协议来访问这个千里之外的服务器。如果访问内网服务器中关键业务,则可以直接通过内网 IP 的方式进行访问,再也不需要通过端口映射的方式来进行访问了。

内网访问网站项目

Zerotier 支持 100 台以内设备进行免费的虚拟内网的组建,超过的部分需要另外收费。由于没有公网 IP 的设备则需要依赖其部署在海外中继服务器转发访问,相对而言速度上就要有所影响,当然 Zerotier 也支持自建中继服务器来加速访问,如果你的设备都能获取到公网的 IP,那么 Zerotier 虚拟组网是最为适合的。

方案二:稳定性更强的蒲公英

考虑到国内的网络环境,如果遇到需要转发那么必然需要通过服务器进行转发,上面提到的 Zerotier 的中继服务器的稳定性就要打上不小的折扣。如果你介意网络稳定性,国内的虚拟组网服务「蒲公英」是另一个选择。

原理类似,同样你需要在蒲公英的管理控制台注册并创建网络,这里使用体验版服务就只能选择「对等网络」,然后输入网络名字来创建。

创建完成之后就是下载客户端了,和 Zerotier 一样,蒲公英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的桌面以及移动系统,并且还加入了 Docker 客户端来实现对 NAS 这一类设备的支持。首先我们依旧从最常用的 Windows 客户端开始。

下载客户端并安装后,使用之前注册的蒲公英账号密码登录后,系统会自动将当前的设备绑定到此前创建的网络中,这里不像 Zerotier 需要输入虚拟网络号。不过和 Zerotier 不同的是,体验版账号下并不能手动选择网段,只能随机进行分配,并且免费版本设备数也有所限制。

对于 NAS 设备,蒲公英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 Docker 镜像来实现,不过相比 Zerotier 在操作上要麻烦一些,原因是需要单独在终端中安装一个虚拟网卡驱动来实现。

在群晖的 Docker 中在侧边栏找到「注册表」,然后搜索蒲公英的官方镜像「pgyvpn」并双击下载。

双击下载完成之后先不要立即安装,这里首先在群晖中打开「控制面板」-「终端机和SNMP」,然后勾选「启动 SSH 功能」,为了安全考虑你可以自己改一个端口。

接下来我需要通过局域网来远程通过 SSH 来访问群晖,这里我使用 Xshell 创建一个访问来连接,然后输入一下命令来确定是否安装了虚拟网卡驱动:

lsmod |grep tun

如果没有任何显示 tun 的信息,则需要安装虚拟网卡,输入以下命令(如 root 权限登录则不需要输入 sudo -i):

sudo -i insmod /lib/modules/tun.ko

安装完成之后,我们使用终端命令来创建并启动容器:

sudo -i docker run -d --net host --cap-add NET_ADMIN --env PGY_USERNAME=“此处填写Oray帐号或UID” --env PGY_PASSWORD=“此处填写帐号密码” bestoray/pgyvpn

这里会再次要求你输入 NAS 的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完成之后会返回一个容器的 ID 值,选中并将其复制下来。

如果需要进入到容器,则通过以下命令进入:

sudo -i docker exec -it 容器ID值 bash

然后找容器中输入 pgyvpn 来访问蒲公英的控制面板。

实际上至此我们已经顺利在 NAS 上启动蒲公英并且将其加入到创建的虚拟内网中,在蒲公英客户端界面中也可以看到对应的几台设备的内网 IP,只不过群晖设备显示为转发,即需要通过中间的转发服务器来实现访问。

当然这样操作也使得文件访问操作等都要受制于转发的中继服务器,蒲公英体验版只能有三台设备,加上转发带宽只有 1M,唯一的优势就是中继转发服务器在国内,稳定性肯定会优于 ZeroTier。

结语

相比此前我经常使用的内网穿透,使用虚拟组网的形式来实现跨物理区域的设备互访无论是配置上还是访问速度上都有着不小的保证。在可以获得公网 IP 的情境下,由于无需通过第三方服务器就可以直接互访,因此在大文件传输,以及内网 Web 服务访问上使用也更方便。

考虑到接下来春节前后可能会持续的「远程办公」状态,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和你的团队带来一些参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新常态工作从容应对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9 Jan 08:49

命名数据网络,一个未来网络的可能性

by FledgeXu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们的故事要回到 1974 年,彼时计算机主要形式还是大型机,创造计算机行业历史的 Apple I 要在两年后才正式面世,而我们熟知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在整整十五年后才会被伯纳斯-李爵士在他的《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中提出。在那时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还未出现,当时有的只是「阿帕网」——一个仅有 4 个节点构成的小型网络。而在 1973 的夏天到 1974 年的这段时间,来自康涅狄格州和出身自纽约的犹太人家庭的两位年轻人,他们在斯坦福的网络研究组里设计和开发出了一个叫做 TCP/IP 协议。正如上帝要把祂的教会建立在磐石之上在,TCP/IP 协议最后也成了我们网络世界的「磐石」。这两位年轻人:文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也在三十年后的 2004 年,获得了计算机科学领域最贵重的那只碗——图灵碗。

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在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大陆,一位叫做张丽霞的年轻女性受到了文革的影响,正在田野中开着拖拉机。她在文革结束后来到了美国,并在美国获取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她在 1986 年作为 21 人中唯一的女性和唯一还是学生身份的人的参加了第一次的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会议。而这个「小组」最后成长为了一个负责互联网规范制定与研发的庞大组织。在几年后范·雅各布森, TCP/IP 协议最初的起草者中的其中一位,重新设计了 TCP/IP 的流控制算法,并和他人一起合作编写了一系列如今软件工程师们仍在使用的网络工具:traceroute、pathchar 以及 tcpdump。范·雅各布森在 2006 年 8 月的 Google Tech Talk 上做了一个叫做《A New Way to look at Networking》的演讲,在这个演讲中,他提出了一个名叫「Named Data Networking」的全新的网络架构,并在此后的多年里和张丽霞教授一起领导着这个项目的研究。而这个项目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命名数据网络,简称 NDN 网络。

为了理解什么是命名数据网络,以及命名数据网络为什么重要,我们得先理解现有的 TCP/IP 网络的模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先从 TCP/IP 网络的定义着手。

TCP/IP 提供了点对点连结的机制,将资料应该如何封装、定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

——Wikipedia

这句话中的「点对点」的意思是,在 TCP/IP 模型中,设备获取内容的主要方式是从另一台计算机那里下载。当然这么说还是很复杂,我们来看一个详细的例子。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 TCP/IP 模型中,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计算机都有一个独属于它的 IP 地址,而计算机则是用 IP 地址来联系网络中另一台计算机。任意一台计算机上的资源都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

file://119.23.141.248/index.html

上面描述了一台 IP 地址为 119.23.141.248 的计算机上的一个叫做 index.html 的文件,这里的 file:// 只是一个前缀标识而已,不用过于在意。而其他的计算机要获取这个文件必须要向这台计算机发送请求,与这台计算机建立一个传输数据的通道,然后才能开始正式传输数据。

可以看到在 TCP/IP 模型中,IP 地址是寻找内容时的核心,而「通道」则是传输内容的核心。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我们想要的只是获取获取到这个 index.html 文件而已,其实并不想也并不需要关心这个文件具体存放在什么地方。而我们也不想关心通道,我们只是想要内容而已。

那么这个模型有什么问题呢?想象下面这个情况。

多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计算机获取同一个文件

在上面这张图中,描绘了一个多个计算机访问一台计算机上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下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想要获取同一个 index.html 文件,但是他们都需要访问这台地址为 119.23.141.248 的计算机并与这台计算机建立通道。这会重复的消耗这台计算机的网络资源,这显然是不高效的。而访问同一个文件会重复消耗计算机资源现象,也导致了现在网络世界中 DDOS 攻击泛滥。

最糟糕的是下面这种情况。

偷窥者在偷窥通道

想象除了这些计算机外,出现了一个偷窥者,这个偷窥者用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方法,可以看见并且修改这个通道内的内容。那么这些正在获取 index.html 文件的计算机们是没有办法能够验证这些内容是不是被修改过的。他们能做的只是想尽办法加密这个通道。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了 HTPPS。

而命名数据网络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在 NDN 网络中,我们不再需要关心地址,管道等一堆破烂事。我们只需要关心我们最想要关心的一样东西:数据。而我们获取数据的方式则是通过这个数据的「名字」,这也是「命名数据网络」这个名字的来源。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名字」会是数据的哈希值。哈希值是数据唯一的名字,只要这个数据发生了任何的变化,它的哈希值都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验证我们获取到的数据有没有被篡改过,这样就消除了偷窥者修改数据的可能性。

命名数据网络的网络形态

而当你不用再关心你要的数据存放在哪里的时,你就会发现,只要是数据是你要的数据,哪怕这个数据不是从最初的发布者那里来的也没关系。比如在上图中,计算机 A 如果想要文件 index.html , 而计算机 C 之前从最初的发布者 D 那里获取过同样的文件,计算机 A 其实可以直接从 C 那里拿文件,而并不一定要从 D 那里拿文件。当然其实在大部分时候 C 其实是路由器,如果对具体的原理感兴趣可以看张丽霞教授的一个演讲

除此之外,命名数据网络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但是因为篇幅所限,更多详细的细节比如:命名数据网络在物联网中的优势,具体数据包的种类,路由是如何传播的等,都可以去看我上面提到的张丽霞教授的演讲。

命名数据网络在提出之后,启发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网络的领域,这个领域被称作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信息中心网络),而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可能在未来重塑我们的网络世界。

29 Jan 08:49

怎样用手边的工具做一份出彩的简历?我们的简历工具和技巧分享

by MickeyYin

春节将近,在这个合家欢气氛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时刻,好歹还能为另一件事做准备——心仪公司的职位会有空缺,社招的黄金季节即将来临。

而作为求职敲门砖的「简历」,自然是我们准备好自己的第一步。尽管简历中内容的重要性是永远的核心,但整洁舒适的外观也绝对影响观感。word 中永远也对不齐的参考线,稍有不慎便会溢出的图片,让「更新一份简历」这件事的难度陡然增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想介绍一些免费好用的软件,让做简历这件事更顺心顺意起来。

@MickeyYin:免费的 Figma 就能帮你做好简历

我进入职场将满两年,目前供职于一家能源类企业,担任公司能源销售系统项目的项目经理,日常主要负责协调项目进度、对接功能需求、进行设计评审与用户测试等工作。上学时所学专业并没有那么的泾渭分明,而是多学科交叉,包括建筑工程、建筑设计、人机交互,以往曾在互联网公司猪厂进行过用户体验设计类的实习工作。

在制作个人简历这件事上,我会推荐大家尝试一下免费且非常易上手的 Figma。Figma 是一款在线设计工具软件,平时的主要用途是交互原型与用户界面设计,但用它来制作个人简历或是完成一些轻量级的设计任务也同样非常方便和快捷。作为一款设计工具,Figma 基础功能免费,网页版本在各平台使用浏览器就可以无缝使用,用户也可以下载套壳性质的本地客户端,并且账号内的所有设计文档都自动储存在云端,免费版的功能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足够满足使用需求。此外,Figma 的操作也比较简单易懂,易于上手,我个人以往的一些小型设计文件以及少数派稿件的配图都是在 Figma 中完成的。目前唯一的​缺憾​是,​Figma 还不支持中文,​在语言上​有一定的门槛。

Figma 的设计界面为经典的三幅式布局,与传统的矢量图工具 Adobe Illustrator 略有相似但相比较而言更加简洁易懂,如果你之前用过 Sketch 之类的软件那上手使用 Figma 可以说是零成本。在顶部的常用操作工具栏之外,左中右侧分别为图层编辑与管理区域、进行设计任务的画布区、被选中元素的属性编辑区域。在开始制作个人简历时,我们可以新建尺寸为 A4/Letter 尺寸的画布,放置好为画布留出页边距以及用于元素对齐的标尺,之后便可加入文字内容、进行排版。

在去年11月的更新中,​Figma 还带来了最新版本的 Auto Layout (自动布局) 功能。如字面意思所示,​自动布局功能​能够实现​在一个框架中,​​其中的内容根据框架尺寸的变化而自动进行调整,抑或是框架根据其中的内容变化而自动调整尺寸,在设计任务中可以减少设计师花在琐碎工作上的时间。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当我们​扩充一个按钮上的文字时,按钮本身的尺寸将​根据文字长度自动调整​;​
  2. 当我们对一张小海报进行缩放时,海报中的图片和文本内容​也将根据​海报尺寸而进行缩放、自动调整​文字内容的行宽、列宽
  3. 在制作简历时,我们输入一个数值作为​正文各小段文字的行间距,Figma 就会自动根据输入的​数值来设定行间距以及将各段文字进行对齐,且不受之后文字长度改变的影响,无需肉眼开启写轮眼去手动控制间距和对齐
参考链接:Figma Youtube Channel: Auto Layout

另外,Figma 的一个文件中还可以保存多幅画板,非常适合版本管理之用。

💡 一些排版小技巧

通常,我们放置在简历中的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与联系方式、过往教育经历、过往工作与实习经历、个人获奖情况、个人技能掌握情况等。作为一名曾经的设计学生,有一些简历版面设计上的 tips 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与审美喜好进行取舍与参考:

  1. 在整体版面设计原则上,需要留足页边距,整体风格保持简洁、统一,拥有良好的可读性,切记不能给阅读简历的人造成困扰与不便
  2. 字体与格式:通常仅选用一种常用的、可读性强的字体,字号大小不宜超过三种,同时避免使用斜体或下划线之类的格式。对于字体的选择,中文我个人会推荐思源宋体或微软雅黑,英文会推荐 Helvetica 或 Noto Sans
  3. 颜色:主色调建议不超过两种,例如使用黑色配合饱和度较低的蓝色时,除了大标题使用蓝色,其他内容全部使用黑色
  4. 排版:内容合理区分层级(比如标题、正文、附文),同一层级的内容保持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均一致,重要内容可设置字体加粗,各处内容均保持对齐

简历制作完成后,可直接输出为图片(支持 JPG、PNG 格式)或 PDF 文档,作为正式版本投入使用。

@Bestony:管理 Markdown 简历的版本变化

冷熊简历

我算是软件工程师,俗称的码农。不过我和绝大多数的码农不同的是,如今的我走上了自由职业的道路,开始打造自己喜爱的产品。工作三年,写代码七年,在鹅厂、猪厂都呆过,也在创业公司里干过,多年的编码经验让我在职业生涯的一开始就有一个不错的起点,去面试过、也当过面试官,体验还是挺不一样的。

简历就好像工程师的衣服,简洁大方即可,太过花里胡哨可能会被大家觉得你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此外,平时写代码用版本控制工具来管理自己的代码。如果你使用 Markdown 来管理自己的简历,也可以将自己的简历纳入到版本控制之中,从而通过版本的变化,感受自己个人在职场上的变化。

Markdown 作为一个简单好用的标记语言,在编写其他职业的简历可能略有不足,但对于本身就是技术岗位的工程师简历来说,还是简单方便的。对于工作繁忙,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在简历上的工程师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仅如此,冷熊简历还在编辑器中集成了一些常见的工程师简历的内容,因此,即使你没有怎么写过简历,也可以根据内置好的模板进行修改,从而得到一个自己的简历。

💼 一些求职小技巧

和设计师类似,工程师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创作性,因此,如果你的简历可以表现出一些突出的特质,那么会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

在阅读一份工程师的简历时,我会关注的点有以下这些:

  1. GitHub: 这是硬通货,如果你连 GitHub都没有,那我默认你不是爱好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 你可能只是希望要一份工作,而我不是很需要这样的人。
  2. 个人博客:个人博客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记录和回顾的地方,你有了一个个人的博客,那我可能会去看看你的博客中,你关注什么样技术,对于问题思考解决的思路等等。
  3. 关注数字:对于年轻的程序员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好的项目经历,那我会关注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自己的代码练习。但对于一些更加年长的程序员,则会关注你在项目中的贡献。项目中的贡献比较好说,但如何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能够合理的展示自己工作的成果,是你需要仔细思考的。合理利用数字,会让你的简历更加出彩。

@Heron:适合原本就在使用 Latex 的科研工作者

我是 Heron,目前博士一年级,研究方向主要是情感计算,包括开发能够推断个人主观认知和情感的模型,没有全职工作过,但做过两段一年的长期实习。

简历对格式的要求比较严格,尽管朴实无华,但是却要求内容整齐地组织在纸面上,如同放在一个个网格里各司其职。如果要追求极致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那么 LaTex 是最佳选择。很多简历模板都使用 Excel 制作,然而在 Word 或 Excel 模版上制作简历的并不舒适:例如,很多模板都是用空格填充,这样在输入文字时整个文字都会移动,而这些多余的空格影响了最终简历整洁明了的观感,需要手动删除,非常繁琐。

用空格占位的模板常见的问题,可以看到输入邮编之后,空格还继续存在,结果就是原有的排版被破坏需要手动恢复

有没有办法先专注于内容,然后再把内容一个个填入模板的空格里面呢?

有,比如说上文说过的 Markdown 就是先写作内容后输出排版。和 Markdown 类似,LaTex 也是一个将呈现与内容分离的工具。一方面,考虑到简历对格式和排版更加复杂的需求,Markdown 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另一方面,LaTex 的使用门槛比起 Markdown 显著上升,不仅语法更复杂,还需要配置一套相应的环境,TexPad 能够把编译器、编辑器和包管理器等组件集成在一起方便了使用,但是作为付费软件来说价格并不便宜,对于仅仅是制作简历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值得。而一站式解决了安装和环境变量配置、丰富模板库以及集成了依赖包等的 Overleaf,是免费、最方便的选择。此外,在网页端实施编译(可以理解为「渲染」出最终的 PDF 简历文档)也不必担心兼容性问题:从网上下载的模板在本地第一次编译时几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能够双栏实时显示代码和 PDF 也比较符合现代 Markdown 编辑器的使用习惯。

在 OverLeaf 里从喜欢的简历模板创建文件后(简历库),只需要在搭好的简历「骨架」上添砖加瓦就可以了。虽然是使用 LaTex 制作简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整掌握它复杂的语法。通过猜测和查找文档(OverLeaf 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即便是 LaTex 0 基础,语法也能大概摸个八九不离十,做些微调是足够了。当然这确实更适合本身就在使用 LaTex 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使用。

@Jasper:几乎不需要准备就能做好 Notion 简历

目前博士四年级,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信息安全和隐私。读博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前端工程师。

通过 Notion 制作的简历更像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站点,使用 Notion 自带的分享功能(搭配短地址更好或者自建域名)就能将简历的 Page 转发给任何人。

Notion 主要的优点有:

1. 易于上手

如果你正在使用 Notion,那么恭喜你,几乎不需要准备什么就可以制作好一个简历页面。如果实在有些设计困难或者想参考下别人的简历模板,Notion Pages、Notion 各种社区(比如:Reddit)以及个人开发者也分享了众多的模板可供复制使用。

2. 免费的公开简历

基础免费个人套餐够用,同时支持跨平台,灵活轻便。福布斯2017年报道 说大约有80%的工作并没有放在网上让大家来投简历,一些工作机会是内推或者直接在社交媒体(比如 Linkedin)上进行接洽。除开本身人脉交际的提升,一份公开并随时更新的在线简历是有必要的。

3. 有设计但不花哨

Notion 主要采取区块编辑器,相比传统编辑器更加灵活,样式选择也比较丰富。同时支持嵌入其他第三方模块(比如下图这种添加简历机器人模块),可以让本身的页面显得更加丰富。

但是 Notion 整体的设计又不超脱,文本与文本(图片)之间还是保持块状结构,排版设计上很难超出这个框架。对于简历来说,华丽可能并不是褒义词,内容清晰,重点分明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

4. 专注内容,方便更新

你不需要过多地担心样式和设计,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内容上。如果你觉得静态的简历没法完全地展示自己,Notion 能提供一种符合自己的设计标准,并能轻松添加新项目或经验的方式。

自己所做的项目如果有网页成品,图片作品集等直观的信息,与其提供一份全文字的简历,不如用 Notion 通过 Gallary 样式展示已有的项目经验。有些公司或许想看看你的社交账号或者 Github 经历,不如把这些链接也放上去方便他人了解。

5. 与其他 Pages 互动

我最近也在给不同公司投实习简历,发现有两个问题。一是针对不同的公司,我会对简历进行一些微调。比如申请研究类的实习岗位,我会更突出研究经历,文章发表这些内容。申请软件工程师方向,则要突出做过的项目经历。二来申请了不同的公司,每个公司的面试进度和准备过程都不一样。针对两个问题,我又单独建立了一个 Notion Page 来管理求职过程,两个页面也可以互相关联和更新。

当然用 Notion 制作简历也有不少缺点:

1. 访问速度

虽然 Notion 一直在不断改进,但仍存在有些时候访问速度偏慢的问题。

2. 适用群体

Notion 和个人站点一样,确实可以让简历的设计变得更加直观和引人注意。现实的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求职者或者用人单位。这种形式的简历更多适用于互联网公司(技术类或者设计类岗位)或者创意型公司。Notion 简历只是锦上添花,一份清晰明了的 PDF 或者 Word 格式的简历则是刚需。

3. 导出格式

我尝试过导出 PDF 格式,但是发现效果不太好。比如,本身 Gallery 样式的项目在 PDF 格式里都转成了表格样式。

Link: https://j.mp/2XMpXHG

不过总体而言,一份用 Notion 制作的简历还是能让大多数公司 HR 眼前一亮~

---

你有什么制作简历的小技巧?

关联阅读: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给准备求职的你一些小建议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9 Jan 08:49

派早报:苹果宣布 John Ternus 成为新硬件业务主管、Beats 发布 fragment design 联名款 Powerbeats Pro 等

by 少数派编辑部

苹果宣布 John Ternus 成为新硬件业务主管

今天凌晨,苹果在官网 宣布,John Ternus 将接替 Dan Riccio 担任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Dan Riccio 则会领导一个新的项目并直接向 Tim Cook 汇报,苹果并未明确新项目的名称和具体内容。

Beats 发布 fragment design 联名款 Powerbeats Pro

1 月 25 日,Beats 发布了 fragment design 联名款 Powerbeats Pro 耳机,售价 1,888 元。耳机采用全黑设计,一侧耳塞上印有经典的双闪电标志,另一侧耳塞上则印有「FRGMT」品牌字样。随附的充电盒内侧同样采用全黑设计并带有双闪电标志,并配有一组相称的贴纸。Beats × fragment design Powerbeats Pro 已于 1 月 25 日晚上 11:00 在 Beats 微信小程序开始接受抽签预订,并将于 1 月 29 日起在 Apple Store 官网发售。

苹果将为新款 MacBook Pro 增加 SD 读卡器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计划在 2022 年推出全新设计的 MacBook Air,新款将更加轻薄,屏幕边框也更窄,并采用自研苹果芯片,MagSafe 磁吸充电接口也将回归。苹果目前还在研发 15 英寸版本的 MacBook Air,不过不会在明年发布。此外,在今年即将发布的新款 MacBook Pro 中,SD 卡槽和 MagSafe 磁吸充电接口都将回归。来源

索尼或推出新款 Xperia Compact 手机

知名爆料人 OnLeaks 近日放出消息称,索尼将重启 Compact 产品线并推出一款 5.5 英寸的 Xperia Compact 新品。从 OnLeaks 曝光的渲染图来看,新款 Xperia Compact 整机设计语言与现有 Xperia 产品基本一致,采用「水滴屏」设计,搭载垂直排列的后置双摄、侧面电源键指纹和 3.5mm 耳机孔。来源

华为否认出售手机业务传闻

品玩 1 月 25 日报道,针对手机业务出售传闻,华为回应称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同时表示将坚持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手机品牌,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服务。此前曾有消息在网络流传称华为正在考虑出售手机业务,方式与荣耀基本类似。来源

Netflix 为 Android 设备带来 xHE-AAC 音频支持

Netflix 近日发布博文称,Netflix 现已支持在兼容的 Android 设备上以 xHE-AAC 编码进行音频传输,xHE-AAC 能够进一步改善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音频体验,支持在不同的比特率之间无缝切换,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响度和音频动态范围控制。来源

你可能错过的好文章

> 下载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24 Jan 02:37

我为什么推荐你听播客?

「播客要成」这句话已经传了快一两年,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不少新的播客节目出现,而平台方面也出现了「小宇宙」这种专注于播客内容的 App。大平台这边的动作也不小,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 音乐给播客内容单独分区,快手、荔枝推独立播客 App,不出意外的话几个巨头也会(或者正在)陆续布局。

其实极客之选在 2020 年初疫情严重的时候,就给大家推荐过一些我们自己在听的播客。它的陪伴作用正适合当时的紧张局势,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播客行业的发展。

不过直到现在当我定下这个选题时,身边小伙伴依然会问:「播客真的有那么多人听吗?」是的,这就是它的尴尬之处,已经习惯的人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没有接触过的人就很难入门。

这篇文章我就是想试着给没接触过播客的人,安利一下这种内容形式,包括选择什么平台、听哪些内容。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到极客之选公众号(GeekChoice),收听我们专门为本次内容准备的音频节目。)


为什么要听播客?

互联网上流行的内容形式经历了几轮变化,从长文章到短内容、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但一直没有轮到播客,很大程度上是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的。就像很多人讨厌长语音一样,音频本就是一种难以直观展示的慢消费内容,自己听的时候需要快进快退反复定位,向别人分享时,也很难像文字、视频一样直达目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慢节奏反而是一种优势。它不需要占用你太多注意力,做其它事的时候当个背景音,通勤时候戴个耳机听,既自然又安全。文字和视频确实容易传播,是快消费内容,但也对人的注意力、专注度有很大影响,看文章可以快速浏览、看视频可以倍速播放,你可能划了半个小时,但一篇完整的文章、一个完整的视频都没有看完。

音频不一样,它需要你专注此时这一个内容,但又不影响你同时做其他事。时长上谈话类播客大多是 30 分钟以上,这样反复去听一个电台、主播的内容,很容易与其建立起情感维系,也就是刚才说的陪伴感。所以电台和粉丝间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粘性极高,这可能也是品牌方、广告主比较看重的。

总结一下,播客其实就是一种内容表现形式,它的信息量可高可低,重点在于收听场景十分多元,并且沉浸感强,不会被其它信息干扰。你可以试着把看文章、看视频的时间,换成听几期播客,也许会找到更合适的信息获取方式。


用什么工具听?

播客 App 分泛用型和平台型,我自己主要听中文播客,所以介绍几个国内的播客 App。


小宇宙

小宇宙是国内泛用型播客的代表,可以说最近播客圈这股风潮,就是它带起来的。它的优势十分明显,就是简洁好用,发现栏每天会由编辑推荐三期节目,除了标题和封面,还有一条热评作为收听参考。小宇宙的另一个优势是继承自即刻的社交属性,进度条有高能点赞,快速找到精彩内容,评论可以添加时间戳,就像弹幕一样,个人页会显示最近三条收听记录。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体验文章


荔枝播客

荔枝做播客 App 算是「回归初心」,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中国最早做播客平台的那群人,只是经过几年市场变化,荔枝 App 已经成了一个多元的音频内容平台。这次的荔枝播客专注于播客内容本身,是一个泛用型客户端,同时也有一些独家内容,邀请了谷大白话、洪晃等人入驻。之前荔枝在音频社区上的积累、主播资源,都能继承到这个独立 App 上。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我个人主要使用的平台,优势是内容和功能比较全面,比如下载和收听历史列表。在独立出播客分区后,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元,比如专题推荐和排行榜、热点日历。


轻芒播客小程序

正如我开头所说,播客不火的很大原因是不好传播,机核 App、Anyway.FM 探索了一种新方式,给时间轴里加内容(图片、文字、链接等)。轻芒把时间轴理念整合,加入了语音转文字,还有擅长的「马克」功能,听众可以分享带文字的海报、视频到社交平台,这可以说是从内容呈现和分享方式上补齐了播客的短板,未来这部分功能会整合到轻芒杂志 App 中。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体验文章


听什么内容?

工具介绍完了,最后推荐几个我自己常听的播客吧,类型尽量丰富。


谐星聊天会

来自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单立人喜剧」,形式独特,每期除了主播还会有现场观众,临场互动是亮点。


机核网

游戏类播客的元老,经常聊一些和游戏相关的文化,也有二次元、怀旧栏目,很合我口味。


大内密谈

杂谈类播客元老,主播覆盖领域广、栏目化内容够多,最爱超级英雄系列和西游系列。


TSP 怪奇档案

主要是奇异、怪谈类的内容,无用但有趣的知识+1。


无时差研究所

经常探讨一些科技、互联网领域的热点话题,需要稍微集中注意力听,算是充电。


写在最后

向没接触过播客的人推荐播客,确实太难了。这篇内容发出去,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来尝试。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给我们一些反馈,可以聊一下你对播客的理解,推荐你喜欢的电台和主播,以及对极客之选这次「试播集」的收听感受。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